
“咿—咿—呀,霍—霍—耶,咿—哟—哟,霍欸……”
9月23日,高亢有力的号子声在仙桃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现场回荡。古老的劳动之声,仿佛穿越时空,讲述着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耕耘的致敬,对收获的礼赞。
放眼荆楚大地,鄂西山区瓜果飘香,江汉平原五谷丰登,长江两岸稻菽卷起千层浪。粮食产量有望连续13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淡水产品产量546.43万吨、连续29年稳居全国第一,夏收油菜籽产量突破300万吨、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二……荆楚儿女用辛勤与汗水,守牢大国粮仓,镌刻出壮美的丰收图景。
“数字下田”,新农人用上新农具
在监利市黄歇口镇兴华智慧农场,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轻点手机屏幕,2000多亩稻田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新农人”巧用北斗导航、物联网等现代科技,让种田变得既轻松又高效。
建设农业强省,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湖北正向“新”而行,向“智”突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8%,较“十三五”末提高5.3个百分点。
在襄阳,超过8000台农机具安装了北斗智能驾驶系统。
“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跑的无人收割机,都成了我们的新农具。”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该市已打造一批万亩高产示范片,推动点上的高产攻关转化为大面积的丰收美景。
今年夏天,荆门多地发生严重旱情,有效蓄水量严重不足。在漳河、郑家湾等灌区,通过建设数字孪生灌区,利用AI和大模型技术,实现灌区来水精准预测,灌区调水精准计量,大幅提高用水效率。
“以往人工计算需要两周左右的工作,现在几分钟便可完成,并可随时滚动修正。”荆门市郑家湾一级泵站站长王兵介绍,系统采用增益系数法、典型年灌溉制度动态配置法等多种模型进行需水预测,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对灌区内部水源及水库需水量进行科学分解。
荆门市汉西水系连通管理局局长刘春表示,郑家湾泵站灌区作为湖北首个数字孪生中型灌区,通过160套监控监测设施实时感知雨情水情墒情。泵站实现“少人值守”运行,故障发现时间缩短至秒级,运维人员减少12人。
“品牌矩阵”,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过去卖原料,现在卖产品、卖品牌。”仙桃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付永飞指着“江汉大米”品牌包装袋介绍。融入区域公用品牌后,当地稻米每公斤溢价0.8元,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丰收的甜头。
湖北坚持强龙头、延链条、促融合,着力打造万亿级现代农产品加工业。2024年,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9万亿元,优质稻米、生猪、淡水产品、蔬菜4条产业链迈过千亿元大关。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全省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81家,建成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
在品牌建设方面,构建起“省级龙头品牌+市县特色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矩阵。“荆楚粮油”品牌价值达608.9亿元,在全国同类品牌中排名第二。仙桃黄鳝、随州香菇等19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名单”。
品牌要立得住,离不开好技术:张启发院士团队育成的“华墨香”黑米端上了百姓餐桌;傅廷栋院士团队培育的抗根肿病油菜“华油杂62R”为产业安全保驾护航;邓秀新院士团队实现“一树柑橘红全年”;张献龙院士团队培育的棉花新品种“华杂棉H318”累计推广2500余万亩;高泽霞教授团队破解“鱼刺卡喉”难题并推出无肌间刺武昌鱼。
“荆楚味道”,借力空中通道走向世界
物流畅通是“荆楚味道”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小龙虾以往陆运到沈阳需3天,如今空运只要5小时!”湖北小龙虾控股集团董事长余星说,空中通道保障了鲜活品质,未来大闸蟹、藕带等更多特色农产品将借力花湖国际机场,加速“飞”向全球。
为助力仙桃黄鳝“闯”世界,仙桃海关优化服务流程,设立“绿色通道”,提供“7×24”小时预约查检服务,充分运用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实现即报即审、优先查检、即检即放、优先出证。今年前8个月,仙桃海关累计监管出口黄鳝及其产品287.19吨,货值2657.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47%和61.09%。
此外,湖北已开行中老铁路“澜湄快线”班列,助力农产品高效出口东南亚国家。
虾跳人欢
咸宁赠送游客2000余斤虾
湖北日报讯 (记者夏中华、通讯员谢燕子、邓丹)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咸宁主场活动在嘉鱼县渡普镇烟墩村万亩罗氏沼虾基地举行。现场,游客踊跃参与,沉浸式体验捞虾,品尝各地美食,感受丰收喜悦,并获赠活虾2000余斤、水产品礼品500份。
活动现场精心设置了“颂丰收——礼赞华章”“亮丰收——硕果昭彰”“趣丰收——农趣争霸”“云丰收——数智联欢”“链丰收——产销共赢”“绘丰收——五谷成章”“智丰收——科技兴农”“品丰收——鲜‘品’盛宴”等八大精彩板块,集中展示咸宁各地特色农产品的同时,搭建起产销对接平台。
众多特色活动中,罗氏沼虾互动体验区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工作人员提前网好了虾,只等活动开始!”浔味堂公司技术员张钧一大早就来到体验区,安排工作人员准备捞虾活动。
“加油,加油!”活动开始,村民和游客拿着体验券参与捞虾体验。渔网收紧,水花四溅、虾跳人欢,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照。
嘉鱼万亩罗氏沼虾基地由湖北浔味堂公司投资,以“特色水产全产业链”为发展核心,建高标准养殖池,通过科技赋能养殖环节,全力打造华中地区智慧渔业示范样板。
2024年,嘉鱼县引进特色水产养殖品种“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并在全县推广“两虾一稻”新综合种养技术。新的种养模式在不影响小龙虾和水稻产量、不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且遵守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稻田环沟,在小龙虾6月上旬起捕后的空档期套养一季罗氏沼虾,实现“一水多用、一地三收、稻虾共赢、稳产增效”的综合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提供了创新之路。
欢声笑语
武汉农趣嘉年华,赶鸭子抓活鱼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然、通讯员贾蓓)“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9月23日,武汉市东西湖区空港湿地花田成了一片欢腾的丰收海洋,武汉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此热烈举行。
在主会场核心区,“武汉丰收了”三大晒秋场景成为市民打卡热点。
“大地粮辰”晒秋区,金灿灿的稻穗、乌亮华墨香米、紫薇鸭稻米、高蛋白玉米等“粮”辰美景真实呈现,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拍照;“汉味飘香”晒秋区,楚为吉诺比利番茄、蔡甸豆丝、江夏风干鱼、新鲜莲藕、水果冬瓜等汉味特产齐齐亮相,香气四溢,市民边逛边尝,赞不绝口;“阡陌‘丰’光”晒秋区,黄陂、蔡甸、江夏、新洲等美丽乡村通过巨幅展板诗意呈现,游客纷纷合影留念,一键“云游”武汉最美田园。
在丰收节农趣运动会赛场上,农耕劳动被巧妙地转化为趣味竞技。由武汉市农业企业代表队、和美乡村代表队、市民代表队组成的各支参赛队伍摩拳擦掌,在“薯你最棒”“鸭力全开”“鱼跃丰年”“金玉满堂”等项目上展开角逐。选手们手捧红薯接力奔跑,比稳又比快;赶鸭子前后围堵笑点频出;水花飞扬徒手摸鱼,比拼速度与眼力……在欢声笑语中,既传承了传统农耕智慧,又展现出新时代农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场丰收嘉年华真正‘晒’出了新时代农村的蓬勃气象,也‘晒’出了我们新农人的自豪与信心。”新洲区种粮大户、90后“新农人”洪亮说,“我们这代农业人,不仅要埋头种好地,更要抬头看市场、拥抱新技术、搞活新经营,要让更多人看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