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十堰汉水500千伏变电站配套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汉水变配套220kV线路项目)施工进入导、地线展放阶段。奋战在一线的电力铁军发扬“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精神,用他们的智慧与汉水,巧妙地将导线在13基铁塔间“穿针引线”,架设出一条“电力高速公路”。为项目顺利如期投产,服务千家万户,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密切配合,巧妙“穿针引线”
9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十堰市郧阳区茶店镇竹园坡一处工地上,十堰巨能电力集团负责汉水变配套220kV线路项目的职工们正在细雨中紧张施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根长达几十米的银白色导线,他们通过放线牵、张机徐徐送到远处山坡上的铁塔上,另外有几个工人用力地拉着一根白色引绳。现场负责人肖雄峰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就是导线展放。
“我们现在展放的导线是双分裂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总长有5.015km,一共穿过13基不同样式的铁塔,最后接入到王家湾村的那个50万千伏变电站。”肖雄峰介绍,要完成这项工作,一共需要56人组成的团队密切配合才可以。
记者观察发现,第一基塔的导线接入点与地面垂直高度至少有100米,那么导线是如何上去的?汉水变配套220kV线路项目负责人王飞笑着说:“自然是用无人机带着上去的,首先无人机带着一根细的引绳飞到第一基塔上,由工人操作完后再飞向第二基、第三基以及后面的铁塔上。通过三级牵引更换,最终更换成防扭钢绳(俗称铁牵)连接导线进行张力展放。”肖雄峰补充道:“虽然工作原理很简单,但真正施工的时候,难度会非常大。”
肖雄峰表示,第一基铁塔是耐张塔(转角塔),这种塔的导线进和出是两个不同方向,这就需要在塔上的工人运用滑车将导线顺利转过弯,这个过程容不得一点马虎,否则就会出现导线脱落的重大事故。
“由于每基铁塔的情况都不一样,故而所有的工作环节都需要我们的工人密切配合,高效严谨地在高空中完成‘穿针引线’的工作。”肖雄峰说。
架起“电力高速公路”,服务千家万户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午进行展放的导线只是1/3。“我们这项工程,总共要完成3相6根导线的展放,现在只展放了1相2根。”肖雄峰介绍,展放导线时,需要等塔上工人做好导线转向工作、地面小组配合导线张力工作,因此,完成1相2根的导线展放需要大概4小时左右。
作为汉水变配套220kV线路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程,此次汉水至郧阳220千伏线路的顺利贯通,意味着王家湾村的50万千伏变电站接上了第一条联络线,两条OPGW地线的贯通,满足汉水变9月30日里程碑调试工作计划,并且确保在11月底变电站可以顺利如期投产。
面对复杂的条件、艰难的环境、恶劣的天气,十堰巨能电力集团的职工们发扬了“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并按照“计划不变、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轻”的要求,认真做好工作,安全、优质、高效率的完成了工程的建设。“我们架起的这条电力高速公路,必将为服务区域用户起到极大的作用。”肖雄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