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武汉校长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教育评价
2022-04-25 15:32:11   来源:今日湖北

武汉校长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教育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义务教育课程蓝图正式进入到实施层面。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邀请部分知名校长,从改革践行的角度探讨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以期为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推进新课程评价提供启示与思考。

1650871671217388.png

武汉外国语学校校长

新课程方案关于“课程实施”中有专门的“改进教育评价”内容,对学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纠偏“分数”导向,强化“素养”导向;纠偏“结果”导向,强化“过程”导向;纠偏“单一”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更新教育评价观念是根本,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是关键,提升考试评价质量是重点。其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是突破口,建议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逐步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硬挂钩”,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方面的导向功能。当然,这需要社会诚信制度、公示制度等的建立和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重要一环。为此,我校围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以“深度教学”、“学习中心课堂”研究项目为抓手,探索制订了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走向逻辑和意义相统一的学科深度教学评价标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助推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1650871704529942.png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党委书记,副校长(初中部执行校长)

让教育评价改革助力义务教育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现谈谈个人对课程方案中“改进教育评价”的学习体会。

教育评价引领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我相信新课程方案推动的教育评价改革,必将引导义务教育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儿童少年成才观,变革育人方式,让新课程发挥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新人的关键作用。

评价改革的具体举措要加强针对性。德育重在“写实”,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亮点特长,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体育重在“全面”,将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中考专项运动技能测试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美育重在“表现”,将学生学习艺术类课程和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的表现都纳入评价视野;劳动教育重在“过程”,主要评价学生参与日常劳动、课程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性表现。同时,要深化中考评价体系改革,改变相对固化的命题惯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让减负、增效、提质落地落实。

客观地讲,不科学的评价还比较普遍,评价改革任重道远。

1650871734795691.png

武汉市七一中学校长

新课程方案与标准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强心针”与“加速器”。

一是新方案与标准对七一中学自己的培养目标更具有方向指引。七一中学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卓越本领,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时代新人。新课程方案要求完善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具体要求,高度吻合,使我们更有办学信心。

二是新方案与标准中部分课程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到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曲影视,将信息科技,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突出了劳动教育与信息科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使五育并举落到了实处,使创新性与实践性进一步凸现,同时,对七一中学自己的五大课程中心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保障并有了具体完善细化的可操作的办法,七一中学的五大课程体系是:大思政引领的国家课程中心及拓展性课程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艺术与影视中心,运动与健康中心,对外交流中心,使课程的分类与设置更加科学与合理,学校将在新方案的指导下做好细化与完善,特别是七一中学的拓展性课程有了政策支持,突破了原来的标准只有最低要求而没有更高要求的体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三是新的课程方案与标准也是“五项管理”与“双减”政策的具体操作指南,七一中学实施的“推进双减,一个核心,七大行动”中,课程设置提质,课堂教学提质,作业管理提质,课后服务提质,家庭教育提质,校本研修提质,学校管理提质,重在提升育人质量,使我们的七大行动真正有了抓手和操作方法。

1650871768386883.png

武钢实验学校校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让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学校课程设置,让学生学业质量标准更加明确,工作指导性更强。

新方案和标准还要求学校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要求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对学生每节课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记载与评价,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增强学生改进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提升学生作业评价质量,提高针对性,可多进行欣赏性和鼓励性评价,增强评价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点滴进步中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差异,引导、激励、督促、帮助学生,激发动力,挖掘潜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650871799667214.png

武汉市南湖中学校长

新课程标准实施对学校课程评价的意义:

一、极大激活了学校的课程领导力。从课程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我们要落实:从学习内容、教学难度上合理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进一步释放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积极转变教育形态,实现从照着书本教知识到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转变。

二、极大提升了集体备课实效。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我校每周一学科一小时的集体备课就少了很多无谓的争论、低效的探索,有助于大家对照标准,心无旁骛于课堂这一神圣领域。“怎么教”就落实到如何设置真实情境,如何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落实到如何加强与学生已有认知、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上?“教到什么程度”就落实到对照“学业质量标准”找到具体的举措。

三、极大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公平而有质量的课程实施,都是需要通过每一个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来实现,考验着每一个老师的智慧和实践能力,而这也恰恰是老师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既是困难也是机遇,想直面挑战、解决问题,也只有老师自己不断自我提升、专业不断成长,才能适应新课程。

1650871831192117.png

武汉市育才小学校长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更加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关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的优化,强调课程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更加重视实践育人,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个《方案和标准》必将对未来的中小学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其指引下,育才小学也更加坚定了秉持“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深化系统建构育人新样态的教育实践,进一步完善“学科互涉、五育融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进一步架构“实践取向、立交多元”的育人过程,进一步打造“小初衔接、一体办学”的协同育人模式。

1650871858416071.png

硚口区崇仁路小学校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中小学“教、学、评”的基本遵循。作为一名线教育工作者《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借此东风,攻坚克难,用高质量的课程实施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崇仁路小学多年来一直坚持“绿色生态,崇仁尚德“的办学理念,注重素养导向,变革育人方式,确立了“以学为中心”的特色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校践行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一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校在接下来的教育实践中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拓展到“以学为中心的育人全过程”:

 在课堂方面,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切实加强作业评价,丰富作业类型,加大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

在班级方面,着力建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班级文化,设计学生全员能动参与、平等互助的班级活动,建构以学为中心的班级活动的育人过程。

在社团方面,引导学生能动、独立参与社团活动的设计、组织和管理等活动,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自主组织、与人合作、实践创新。

在评价方面,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化“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以学评教”的教学评价;减少对记忆型知识的单一考查,注重与生活实际、时事热点等相结合,加强价值判断、运用转化、拓展迁移和综合素养等内容的考查,通过教育评价的优化,导向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孩子乐学善学。

1650871885770617.png

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校长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两项重要的变化:一是以素养为导向,强调改进教育评价;二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这两项变化必将对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教育评价将引领教学方式的变革。以素养为导向的教育评价,将推动学科教学由“知识本位”向“育人本”转化,使学科教学更加关注学科实践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学生差异性学习。

第二,教育评价将促进考试方式的转变。一是将促进考试命题方式的转变。新的考试命题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考查;二是将促进考查方式的多样化。考查方式从单一的纸笔考试向“纸笔考试+过程评价+表现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查方式转变。

第三,教育评级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素养为导向,基于证据的新型评价,能更好的诊断核心素养在各学科落实的状况,利于教师运用评价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