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中外专家在武汉聚焦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
2021-06-20 18:58:23   来源:今日湖北

1624186782682120.png

今日湖北网武汉6月20日电方政军 姜公映 官文婧)第七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于20日上午在武汉市东湖幕。中国法学会、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国卫生法学会、湖北省法学会、湖北省公安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社科联、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出席。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中外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主题报告吸引30.6万多人次在线观看。

 1624186794896161.pn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姚莉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栾永玉致辞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高度肯定了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在服务国家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论坛举办至今始终紧跟时代潮流,围绕法治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难题深入研究、进言献策,推出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意味的研究成果,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也发现培育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为中国法治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贡献了力量。本次论坛的将主题确定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这是很有意义的。当前,世界各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蔓延,对人类生命健康、人生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急需法治专家学者和公共卫生专家协同研究,为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化法治化现代化提供科学思想和建言决策。首先,我们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高度呼吁国际社会合作抗疫,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对引领全球各国合作抗疫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习近平主席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和人民愿通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加强合作,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战阻击战,中国愿同各方共同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打造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体,国际社会只有凝聚起强大合力,才能克疫制胜。习近平主席还讲,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是国际社会抗击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取得的重要经验,是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间正道。习近平主席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应该成为这次论坛的主题,成为我们这次论坛的道德凝聚力。第二,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意味着各国人民共同协作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而且包含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它重大天灾人祸是全人类共同分担责任,共同抵御风险,共同度过难过的精神意蕴。抗疫精神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新的鲜活的价值纪元。在法治建设中,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抗疫精神的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筑牢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一方面,以抗疫精神促进良法善治,另一方面,以法治的理念机制来弘扬抗疫精神。同时我们也倡导世界各国认真研究和借鉴中国的抗疫精神,为法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第三,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体系。世界范围的新冠疫情肺炎疫情暴露出各个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短板,其中最明显的短板就是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不健全,深刻的教训要求我们必须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公共卫生安全及应急体系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加快完善公共卫生立法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虑,在更实更广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将完善佳通安全、作为公共卫生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大力支持地方、家庭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国际领域公共卫生法治合作。

1624186853470512.png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发表致辞认为,本届论坛是一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学术盛宴。这次新冠疫情对每个国家的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中国全面坚持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要求;尊重科学、按照科学规律防控;拥有完善防控治理体系和机制;基于全社会共识基础上的社会动员、组织协调协作机制等是我国取得抗疫战争决定性战略成果的重要经验,而这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优势的重要体现。

1624186868438268.png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卞建林代表会议的主办方致辞。他说,本届论坛对总结提升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新鲜经验,探寻公共安全危机法治应对的一般规律,构建公共卫生危机应急应对法治体系进行学术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论坛主题紧扣如何在后新冠疫情时期为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应对的科学性、系统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和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提供智力支持。卞建林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安全卫生健康治理的系列论述为指导,始终坚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强化问题意识,深化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治应对、合作治理的研究思考;强化实效意识,抓好论坛成果的转化运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跨境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教授作题为《“习近平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理论”的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的报告。他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中国优秀的抗疫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实现新时代“一个时段、两个阶段”根本目标和任务的大背景下,要实现疫后经济迅速重振,社会运行秩序全面恢复,尽快补齐市域尤其是超大城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若干短板,必须以“习近平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理论”为引领。他从“习近平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理论”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徐汉明认为,实现由“健康中国”向“健康强国”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用发展着的“习近平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理论”为指南,用以引领权力机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与健康专业队伍、基层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道路。

1624186893884722.png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代表湖北省卫生法学会致辞。他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北省法学会卫生法研究会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不畏风险、团结广大医学、法学、法律工作者在一线救治和建言献策两个战场持续贡献力量和智慧,为抗疫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希望与会代表共商共建新时代公共卫生应急法学学科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能力和水平,为建设法治中国、健康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1624186910651877.png

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致辞。他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一周年之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第七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既是对我国疫情防控的法治理论与实践成果之梳理,也是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模式”的介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途径。李文燕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思想”,加强理论研究,深化规律认识,总结实践经验,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贡献更多才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袁响林,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高级专家斯拉沃米尔·雷多,国际刑法学会中国分会主席、G20 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秀梅分别作主题报告。  

刘良教授在主题报告中分享了他及其团队依照国家政策,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冠肺炎死亡遗体的系统解剖,公布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报告的故事。他以疫情期间开展新冠肺炎尸检工作为例,强调依法进行遗体解剖对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价值和意义,而新冠肺炎尸检在我国面临法律法规制约和客观条件制约即国内无BLS-3及以上级别尸体解剖室的困局,传染病尸检相关法律存在法律条款落后,相关条款缺乏操作性等问题。他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研究,更好指导临床实践”的会议精神,他建议要加强传染病病人尸体查验相关法律法规条款的修订和体制机制衔接。

  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高级专家斯拉沃米尔·雷多教授从联合国的视野出发,就疫后预防犯罪技术合作实现双赢的角度,回顾了在当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及其后所涉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方面国际技术援助的问题和进展情况。他着重说明了在合理预防犯罪方面对捐助国和受援国的“双赢”战略分条缕述、付诸实践以及合理评估的必要性。他认为,国际技术援助应能为捐助国和受援国双方带来合理的回报并得到双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切实(而非名义上的)肯定,在令人期待的疫情结束之日到来时,中国将已进入率领其它国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工作的破坏性影响的先锋之列。

王秀梅教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法治完善》主题报告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我国港澳台地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规范与措施,从刑事法律方面分析了我国“两高两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王秀梅说,该“意见”综合当时战“疫”期间暴露出的种种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的行为,列举了十大涉疫情违法犯罪治理机制,涵盖 35 种行为、33 个罪名。其中将“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的行为,以及“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分别适用《刑法》第 114 条、第 115 条第 1 款和第 330 条。她认为该“意见”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到会,还有香港大学名誉法学教授、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副主席江乐士,阿塞拜疆总检察长办公室联合工会委员会主席鲁士兰.哈杰耶夫,泰国总检察长办公室高级检察官西里撒克.提亚潘,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教授汤姆.茨瓦特,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秘书长汉.莫若,美国东北大学教授尼克斯.帕萨斯等先后线上积极提供论文并作专题视频发言。

  第七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共收到论文102篇,其中,有42篇论文分别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之治’理论与实践”“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合作治理”三个分论坛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

 1624186935371053.png

  本届论坛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暨中南检察研究院承办。

 

 

编辑:晓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