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州网站>荆州文化
玉佩和玉扳指
2018-01-21 10:26:36   来源:网络   分享:
0

玉器收藏最常见的器物是玉佩饰(简称玉佩)。古语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周礼·玉藻》也说:“古之君子必佩玉”,而玉佩是能够经常戴在身上的玉器,因此,不少爱玉人都是从收藏玉佩开始玉器收藏的。

玉佩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玉佩种类很多,繁缛华丽,往往是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佩饰,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

魏晋以后,男子佩戴组佩的渐少,多数人只是佩戴单件玉佩,而女子依然佩戴组佩,通常走起路来环佩叮当,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

到了唐宋时期,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空前兴盛,玉器的使用也从宫廷和官宦富豪人家逐渐向民间发展。不过,唐宋两朝玉佩在形制上逐渐简化,从传世玉器看以各种动物的圆雕小挂件为多,也有少量扁平牌状佩件,画面构图文人情趣较浓。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乾隆时期,玉佩饰在民间更加盛行。王公贵族上到帽檐前饰,中至玉腰牌,玉挂件,下至玉鞋扣,几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一般百姓也常会带个玉手镯、玉耳环、玉扳指等。所用玉料既有产于新疆的和田玉,也有各种地方玉石。大约是在清代早期,翡翠开始进入中国,因其色彩艳丽,很快就受到人们广泛欢迎,也被大量用来制作各种佩饰。

明清时期的玉佩,特别流行一种被称为“子冈牌”的小挂牌。陆子冈是明嘉靖、万历年间著名的琢玉匠。《苏州府志》载:“陆子冈,碾玉录牧,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陆子冈自幼在苏州一家玉器作坊学艺,很快成为琢玉技艺相当全面的好手。他大胆创新,将过去传统的“沙碾法”改革成“刀刻法”,制作的玉器造型规整,所琢发簪、壶杯、水注、水丞、香炉等,无不规整清雅。尤其是他雕刻的小挂牌,运用镂雕、剔地阳纹、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线条流畅,古雅有致,不少挂牌上还刻有诗文,字体清秀有力,为时人所重,称为“子冈牌”,不仅当时模仿者甚众,流传数百年至今仍然盛行不衰。

明清以来的玉佩不仅在雕刻上运用线刻、浮雕、圆雕和镂雕等各种技法,雕刻者还往往以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造型,通过谐音、借喻、比拟、双关、象征等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表现形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比较常见的主要有这么几类:

吉祥如意类    这类图案中主要用龙、凤、祥云、蝙蝠、灵芝、如意等形象表示。如:以一龙一凤和祥云表示“龙凤呈祥”。因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谐音,以蝙蝠为主图案大都与福有关,如由云纹和蝙蝠组成“流云百福”。因“眉”与“梅”同音,两只喜鹊落在梅枝上则意味着“喜上眉梢”。

长寿多福类    主要用寿星、寿桃和代表长寿的龟、松、鹤等图案来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与祝愿。一般玉佩上雕刻的松鼠或其它动物都通称“兽”,其谐音即为“寿”。

“福在眼前”:一个古钱的前面有一只或两只蝙蝠。蝙蝠意“遍福”;古钱中间都有眼,“钱”与“前”同音,“有眼的钱”意为“眼前”,加上蝙蝠,表示福运即将到来。

家和兴旺类    图案主要用鸳鸯、并蒂连、白头鸟、鱼、荷叶等表示。这类图案的玉佩往往作为结婚喜庆的礼品相赠,以祝愿或表示夫妻恩爱、家和万事兴。此外,也有以一个花瓶和两只鹌鹑来谐音“平平安安”。

事业腾达类    图案主要用荔枝、桂圆、核桃、鲤鱼、竹节等表示。象征人们对个人成就和仕途前程的向往与祝愿。

“连中三元”:荔枝、桂圆、核桃、果实都是圆形。“圆”与“元”同音,喻“连中三元”。寓意夺得旧时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

“鲤鱼跳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即可成龙。寓意一举成名。

“节节高升”:以竹节表示不断进取,节节向上。

因为玉佩与其它珠宝饰品有所不同,它更在乎于文化内涵和人们的精神感受,往往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玉佩中的图案也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些寓意丰富的图案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光彩夺目的奇葩。

最近几年,随着玉器收藏的逐步升温,玉佩的市场价格也逐步上扬。三四年前,一个中等雕工的清晚期玉佩大约只要千元左右,现在则需要一倍的价钱了,如果玉质优良价格还要更高。目前最受市场追捧的是清代宫廷玉器,一只玉质优良、雕工精美的宫廷玉佩,价格多在万元以上。2011年春,一只清代乾隆时期的镂空雕玉佩,在拍卖中以32.2万元的价格成交。

有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和一般古董艺术品年代越久越昂贵不同,目前玉佩市场几乎是新老不分,只看玉质和雕工,一些玉质良好、雕刻精美的新玉佩甚至比老玉佩价格还要高。其中原因令人费解,估计是玉佩常被人佩戴在身,老玉佩因年代久远,多少有些残损或玷污,有些人心存忌讳,故宁可佩戴新的玉佩,由此导致新玉佩贵于老玉佩的现象。

笔者收藏有一组两个清代中晚期的玉佩。这两个玉佩大小不一,一个长约7.8厘米,宽约4.2厘米,另一个为长7厘米,宽4.6厘米。大一些的玉佩画面雕刻的是一个童子欢天喜地地扛着一束桃枝,上有两只寿桃,显然意味着“童子献寿”;小一点的玉佩画面雕刻的则是一个童子高兴地扛着一束如意,寓意应为“年年如意”。两个玉佩边饰雕刻相同,都是两只交颈的凤凰,头部交叉呈相互依偎状,尾部也延绵相连,雕工非常细腻,构图十分精美,由此可看出这两个玉佩应该是一组或一套。

扳指则是清朝中晚期男子非常流行的一种特殊佩饰。

扳指在古代叫韘(音射),是射箭时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诗经·卫风》“芄兰”篇中有“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之句,说明商周时期一个能射箭、会驾车的普通少年都可佩戴韘,可见韘在那时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器物。不过,当时大都是用皮革来制作韘,只有极少数达官贵人才使用玉韘。皮革制作的韘基本都消失了,能流传下来的只有金属或玉石制作的。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韘为目前发现时间最早的韘。这件玉韘呈深绿色,略带褐斑,其形状若柱但中间掏空,可套入成年人的拇指。上端前高后低,成一斜面,下端平齐,正面雕兽面纹,背面下部有一条凹槽,可纳入弓弦,由其上弦索磨痕可见是一件实用之物。

明清两朝以后,随着弓箭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小,韘的实用功能变得越来越弱,装饰功能逐渐增强。这种趋势在清代满族贵族阶层中尤为明显。

满族是依靠骑射征服天下夺取政权的,因此,清朝政府对骑射之功极为重视。满族八旗子弟成年前都要练习骑射。拉弓要带韘以保护手指,因此八旗子弟几乎人人都有多副韘,平时也作为玩赏之物或佩饰。随着韘的普及,其名称也逐渐被通俗易懂的“扳指”一词所取代。

清朝中期以后,由于乾隆皇帝的推崇和示范,扳指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普通老百姓,凡男子几乎无不佩戴。其质地亦由原来的皮革、兽骨等扩大至象牙、犀角、水晶、玉、翡翠等名贵材料。

在多种材料制作的扳指中乾隆皇帝特别钟爱玉扳指。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清明节前后,乾隆皇帝得到了一枚玉扳指,非常喜爱,写下了《咏玉韘》的诗作。诗中乾隆帝将实用的象牙或骨制的扳指与玉扳指做了比较,认为象骨扳指是“象骨徒传古”,而玉扳指则是“恰似琼琚”、“德美信堪师”,高度评价这件玉扳指。这是乾隆皇帝第一首咏扳指诗,从此时直到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的四十多年间,乾隆为多只玉扳指写过不下50首诗作,如:“艺器常看不离手,德材真觉可怡神”、“穆如文作佩,允矣德堪观”等等,显示出他对玉制扳指的特殊喜爱。

玉扳指虽然体积很小,但对玉质的要求较高,因其内部需要掏空,在当时的制作条件下不易把握,弄不好就将材料浪费了;而那些有雕工的扳指对雕刻技艺要求也很高,因为在很小的弧面上雕刻山水、花卉、人物,其难度远远超过平面雕刻。由于这样的原因,历史上材质好、做工精美的玉扳指价格相当昂贵。晚清李保嘉所著《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中,文七爷的一个翡翠扳指价格竟高达九百两银子。

目前,玉器市场上喜爱扳指的人似乎不太多,相同玉质、雕工扳指的价格几乎都要低于玉牌和挂件。由此看来,玉扳指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笔者前些年以较低价格收藏了一对白玉扳指。这对扳指光素无文,膛内镶嵌一层银圈,看上去似乎很平常,其可贵之处在玉质相当好,接近羊脂玉,在手中把玩时觉得非常温润可人。

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一套盒装清乾隆御用玉扳指共计7枚,其中有白玉扳指二件、碧玉扳指二件、汉玉扳指一件、 青玉扳指一件、赤皮青玉扳指一件。所有扳指中膛大小、样式基本一样,碧玉、汉玉、青玉四件扳指上还都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这套玉扳指外套是一只剔红海鱼图圆形漆盒,盒盖外及底外墙朱漆雕落花流水纹,盖上三条鱼戏于滚滚波涛之中。此漆盒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时期的“剔红海兽圆漆盒”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可能是出自同一名匠人之手。苏富比公司拍卖时,引来多位藏家争夺,最后被一位亚洲收藏家以4736万港元收入囊中,此价创下了玉扳指市场拍卖的最高价。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