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州网站>荆州文化
徐素白雕刻的“留青”臂搁
2018-01-21 10:26:33   来源:今日湖北网   分享:
0

我收藏有一柄精美的竹刻臂搁。

臂搁是过去人们写字时用来搁放手臂的用具。我国古代主要使用毛笔书写,而且顺序是从右到左,为了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或污染纸面,书写时往往需要垫着一柄拱形的臂搁。硬笔书法流行后,臂搁逐渐失去实用价值,但不少臂搁因为制作精美,被人们作为文玩艺术品收藏。

因臂搁需要拱形,故以竹子制作者为多,历史上一些精美的竹雕作品也因此而流传下来了。

我收藏的这柄臂搁是用“留青”法雕刻的画面。画面上部刻有一丛盛开的月季花,下部为一只小鸡正仰头观察花枝上的蜘蛛,似乎在思考如何将蜘蛛揽入嘴中。作者以细腻的刀法,将花瓣的层次感和小鸡绒毛的质感表现得细致入微,充满生活情趣,令人爱不释手。画面上还注明“一年长占四时春  乔木画,素白刻,唐云题记乙巳夏”。

竹刻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我国的竹刻工艺始于唐代,明清时期形成诸多艺术流派。最著名的有以朱松邻、朱子松和朱三松祖孙三人为代表的嘉定派和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除上述两派外,明代尚有张希黄,创立了“留青”刻法,因其籍贯和生卒年月无考,后人未将其列为某一派。

留青,即保留竹子表面一层竹青来雕刻图案,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用留青法雕刻的笔筒、臂搁、匣盒、扇骨等器物外表润泽,色泽近似琥珀,历年越久,竹肌颜色越红,图案部分就越突出,如经常把玩摩挲,则光滑如脂,温润如玉。

张希黄使留青竹刻突破了以往图案形式,达到笔墨神韵和雕刻趣味兼备的境界。现藏于美国波斯顿美术博物馆的“山水楼阁笔筒”,就是他的代表作品。留青竹刻更注重书画艺术的效果,因而对雕刻家艺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张希黄之后直到清末和民国初年,以留青刻法著名的竹雕艺术家不多,佳作也较罕见。

20世纪中期,江南和上海一带出现了一批擅长留青刻法的竹雕艺术家,如江苏常州的徐素白、苏州的支慈庵以及无锡的张韧之等。他们在继承明、清名家传统的基础上,在题材、技艺和表现手法上又有新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徐素白。

徐素白(1909-1975),字根泉,号晓钟,江苏常州人。他自幼喜爱刻竹,17岁到上海学艺后以此为专业。他的竹雕表现手法巧妙,刻法精细入微,特别注意生动传神。他在花鸟、草虫的刻画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创作的蜻蜓、知了、蝴蝶、小鸟等,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他刻划蜻蜓之类的薄翼,要把翼筋凸出,薄膜处用圆刀铲去竹青的十分之七,利用色泽和雕刻深浅的对比,充分表现薄翼透明的质感。

徐素白多与当时上海著名书画家合作,如吴湖帆、冯超然、唐云、江寒汀、邓散木、乔木等,以他们的书画作品为本,刻在笔筒、臂搁、扇骨等器物上,铁笔刀功,一经点染,每多生趣。1997年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出版过《徐素白竹刻集》,里面刊有108件作品,称其“重花叠叶,履似轻云,而映带回环,秀娟精雅,躁心人固未许问津也”。

我收藏的这柄臂搁上,月季花表现手法巧妙,精细入微,层次清晰,小鸡姿态典雅,构图简洁明快,意趣浮然竹上,堪称徐素白留青竹刻的精品。特别是题记表明,这是由上海著名画家乔木、唐云和著名竹刻家徐素白在乙巳年(即1965年)共同创作完成的一件艺术作品,更是弥足珍贵。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