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家具也是优秀的古董艺术品。最近几年,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红木家具在古董艺术品市场频频创出高价,引起越来越多的收藏投资者关注。
南京一家拍卖公司2009年秋到2010年上半年先后举办了三场明清古典家具拍卖会,都取得了成交率80%以上、成交额3000万元以上的佳绩。
2006年澳门某拍卖公司推出的清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屏风(高288公分,长680公分),成交价折合人民币8372万元,创中国古典家具拍卖的最高价。
2009年10月香港拍卖的一张乾隆御制紫檀木雕水波云龙宝座成交价(含佣金)8578万港元,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关注。
家具既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器,又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我国古代很早就将家具视作艺术品了,如河南信阳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彩绘大床和漆案等家具,就有极强的艺术性。
中国古代家具经过长期发展在明代达到巅峰,其特征主要有:木材以红木(也称硬木)为主;讲究人体工学原理,造型优美精致;制作运用榫卯技术,不用金属铆钉,等等。清代家具在继承明代基本特色的同时,艺术追求明显分野,宫廷家具变得繁缛奢华,民间家具也注重装饰,到了晚清,部分家具造型和装饰又受西方艺术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红木家具,在材质、造型、装饰和做工等方面在世界上都属于一流,因而受到海内外许多收藏投资者的追捧。
从艺术品投资的角度看,哪些古典家具收藏价值更高、市场潜力更大呢?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收藏材质珍贵的。
目前古典家具收藏市场上普遍比较重视红木制作的家具,但红木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还需要细分。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分类,红木包含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黄花梨)、黑酸枝木、红酸枝木、乌木、条纹乌木和鸡翅木等8个种类。在这8种红木当中,紫檀和黄花梨又是最珍贵的。
黄花梨在国家红木标准中称为“香枝木”。“香枝木”包括产于我国海南的黄花梨和产于越南的黄花梨。收藏界更看好海南黄花梨。著名古典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编著的《明式家具研究》中认为,“中国最好的明式家具都是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这是海南黄花梨家具受到海内外藏家的热烈追捧的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是海南黄花梨的生长条件决定的。
海南黄花梨生长在我国海南岛潮湿气候中,生长期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碗口粗的树干,因生长环境恶劣,往往形成特有的节疤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鬼脸”花纹。黄花梨木性稳定,历经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有韧性,适合做各种异形家具。正是这种天然的独特禀赋,使黄花梨木一跃成为明清皇家家具制作的专用材料,又因以往过度采伐导致现在基本绝迹,从而显得特别珍贵。
紫檀是最受人们尊崇的木材。德国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著名学者古斯塔夫 . 艾克先生在《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指出:“紫檀在中国人中间被普遍认为是最上等的制作家具木材”。不过,我国著名古典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认为我国古代家具中的“紫檀”,并不止一个树种。
目前,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历史上最典型的紫檀是檀香紫檀,主要生长于印度南部、西南部山区。当地土壤贫瘠,山坡陡峭,不利于水份保存,致使紫檀生长十分缓慢,成材周期一般在500年以上。紫檀空心者居多,人称“十檀九空”,做家具时的出材率仅20%左右。现在,紫檀木已被印度政府定为濒危物种,由政府控制贸易。这些因素是紫檀木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
显然,收藏投资古典家具,应该优先考虑黄花梨和紫檀制作的。“物以稀为贵”,仅这些木材的珍贵性,就可以保证将来的增值。在难以寻找到黄花梨和紫檀制作的情况下,则尽量收藏其它优质红木的。
其次,要收藏“路份”较高的。
“路份”是古董收藏的行活,大致是档次、等级的意思。瓷器有官窑、民窑一说,家具也分官制、民制。家具中,皇室家具当然是“路份”最高的,这些家具一般由皇帝亲自监督,挑选全国最好的工匠制作的,木质大多是紫檀或黄花梨。据有关专家估计,明清两朝的宫廷家具目前在市场上的留存量总共不超过1万件,虽然它们的价格已经很高,但从投资的角度看,这些珍品家具仍是最具升值空间的。
另外,同样是坐具,宫廷用具、官家用具和民间用具的价值也不相同。比如,坐具中最高档次的是宝座,宝座是过去代表最高权威的用具,一般是王公贵族才能使用的;接下来是圈椅、官帽椅、太师椅,这些是官家用具,再下来就是靠背椅、凳子等民间用具。又比如案子,最高“路份”的是公案,是官员阅读公文用的;其次是供案,是祭奠先祖和诸神用的,再下来是书案。一般来说,案子的“路份”又要比桌子高。家具的“路份”越高,收藏价值越高。
第三、重点关注书房和客厅家具。
家具还可分为书房家具、客厅家具、卧房家具。比较而言,书房家具和客厅家具收藏价值比较高。在住房条件普遍改善的今天,一般家庭最宽敞的空间就是客厅,也是摆放最重要家具的场所,因此人们如果想摆放有实用性的古典家具,厅堂家具往往是首选。同时,相当一些家庭都拥有一个书房,如果寻觅与之配伍的家具,古典书房家具更受人们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收藏投资古典家具的升温,大批赝品也充斥市场,且作假手法也越来越高,已成为古典家具投资收藏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有几种惯用手法值得注意。
一是以次充好。这主要表现在家具的材质方面。明清红木家具用材珍贵度的一般排列是:紫檀、黄花梨、酸枝木、鸡翅木、铁力木、花梨木等。目前,除少数专家外,普通收藏投资者往往缺乏对这些木材的详细认识,而投机者就利用这一点,将较次木材假冒良木。如:将越南黄花梨说成海南黄花梨;用黑酸枝冒充紫檀或将普通草花梨木染色处理冒充紫檀;或还有人将一些非洲或美洲的硬木说成是红酸枝木。其实这些木材的价位依其材质差异悬殊很大。如越南黄花梨和海南黄花梨,它们的价位相差五倍左右,檀香紫檀和酸枝木的价格差别也在五到十倍。所以,投资收藏古典红木家具,一定要认真掌握各种红木材料的知识,搞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否则,一旦认错了材质,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二是拼凑改制。随着家具收藏热的升温,真正的明清家具已很少见到,而许多收藏投资者一味尚古,非要买老旧的家具。这就促使一些人专门到乡下收购古旧家具残件,然后移花接木,拼凑改制成各式“老”家具。也有的古代家具因保存不善,构件残缺严重,作假者也采取移植非同类品种的残余构件,凑成一件材质混杂,不伦不类的“古代”家具。
家具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其造型的优劣和制作的精美与否,是决定家具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吃不准新旧的情况下,还不如购买木料优质、造型精美的仿古家具,也许更能保值增值。
三是化整为零。有些古董商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额利润。他们经常将一件古代家具拆散,依构件原样仿制成一件或多件,然后把新旧部件混合,组装成各含部分旧构件的两件或多件原式家具。最常见的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对椅子,甚至拼凑出4件,诡称都是旧物修复。这种作伪手法有极大的欺骗性,我们在收藏购买时如发现某件家具有半数以上构件是后配,就应考虑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四是“贴皮子”。清朝末期,由于珍贵木材的缺乏,民间曾经出现过一些“包镶家具”,即在普通木材制成的家具表面用高档木材“贴皮子”。但现在有些古董商是将“包镶家具”按全红木家具的价格出售。“包镶家具”做工精细者,外观几可乱真,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破绽。因此,在购买红木家具时一定要分清是全红木,还是“包镶家具”,二者在价格上有很大差距。
古典家具的价值通常取决于材质、年代、精美程度和稀有性等几个因素。眼下市场上能看到的最早家具基本上只有明清家具,一般地说,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与明代家具在造型风格、结构、做工及用材等各方面相当一致,所以人们把明代与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统称为“明式家具”,两者价值基本上可以一视同仁。同样道理,清代晚期家具和民国早期家具也很难区分,因而也统称为“清式家具”,在收藏投资价值上也基本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