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车是城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性格,见证着城市的变迁,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58岁的王世斌,自参加工作起就与公交车结下不解之缘。从修理工到驾驶员,再到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团汽车服务公司副总经理,他见证了十堰公交事业的发展。
条件简陋,当初只有7条线
1975年我只有十几岁,随着父亲从部队转业来到十堰。
高中毕业后,我到吕沟大队当了两年知青,然后在十堰市工业技工学校学习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十堰市人民汽车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没想到在这里一干就是几十年。当时懂机械的专业人员并不多,我也算科班出身,开始工作时主要做一些简易的机械加工和技术革新。
当年的公交车非常简陋,同现在的车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说是公交车,就相当于大货车加了一个篷子。当时从部队转业了2名木工到公交公司,专门加工条椅,然后安装在车上算是座椅。车窗也不密封,跑到土路上灰尘直往车里跑,冬天乘客冻得直发抖。
当时二汽(现东风公司)尚处建厂初期,全市人也少,路也少,开通的线路主要服务于二汽各厂和参加二汽建设的102工程指挥部。我记得,当时全市只有7条线路,分别是1路车(六堰至黄龙)、2路车(六堰至白浪)、3路车(六堰至花果)、4路车(五堰至东风轮胎厂)、5路车(火车站至红卫转盘)、9路车(六堰至白浪)、10路车(六堰至五一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十堰人烟稀少,站台也设置得少,一公里甚至两公里才设有一个站台。根据路程长短,票价不等,4路车只有一角钱,5路车一角五分钱。
那时,车差,路也差,好多地方还是土路,后勤保障跟不上,计划一条线路一天跑三个来回,多半都跑不了。市民也没有夜生活,晚上六七点钟就收班了。
节省开支,自己动手改公交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条件简陋,环境艰苦,没有专门的修车车间,刚开始就在露天地里修,后来用牛毛毡搭了一个棚子。维修底盘时,就在地下挖一个深槽,人钻到槽里去修。
那个年代,车的性能差,但公交车坐的都是乘客,安全方面不能有半点马虎,我们坚决做到有故障不过夜,因此我们的工作任务很重。
一般修理不算什么,最头疼的是换配件。最初的一批公交车基本上都是一汽“解放”牌的发动机和底盘,计划经济时期,市场上卖的配件很少,十堰又在山沟里,因此许多配件都是土法上马,自己加工。随着东风车的投产,十堰的公交车逐步改用东风车的发动机和底盘,配件就好配多了。
1977年前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十堰十堰城区人口越来越多,单节车满足不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公司考察后决定引进一批通道车,它分前后两节,共有三个车桥,中间一个连接转盘,外面用篷布连接,全车长14米,有些市民就叫它“两节班车”。
起先,我们从襄樊客车厂购买了一批通道车,投入到5路线,当时买一台这样的车得花13万元钱。为了节省费用,领导找到我所在的技术科,问能不能咱们自己改装。虽然有难度,但十堰有大型车厂,大家商量认为没问题。
我们成立了一个专班,研究结构,然后画图纸,再到动手切割、焊接。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关,我们用单车成功改造出了通道车,节省了几万块钱。
通过外购和改装,上世纪九十年代十堰公交公司拥有“两节式公交”一百多台,运力大大加强。后来采用无人售票的方式,我们又将这些通道车改回原来的单车。
无人售票,在全国率先推行
最初的公交车,都有一名售票员。而通道车有14米长,在车内前面看不到后面,得配两名售票员,浪费人力,成本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十堰的经济发展很快,在全国小有名气。于是,1994年,全国最早开发出无人售票公交车的常州客车厂,在第一时间派业务员到十堰公交公司推销。
考虑到无人售票是公交行业的新趋势,国家相关部委正在引导,十堰公交公司决定先采购少量无人售票公交车,在一条线路上尝试,即车上不再配专门的售票员,乘客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自觉插卡或投币。
首批采购了15台无人售票公交车,公司领导和员工都有些担心,没有售票员后,乘客会自觉投钱吗?会遵守前上后下的规矩吗?
事实证明我们多虑了。无人售票模式推行得非常顺利,运行良好,市民乘车绝大多数前上后下,自觉投币或打卡。
随后,公司其它线路均采用无人售票方式,十堰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开通无人售票公交车的城市,可见十堰市民的素质非常之高。
升级换代,现在变得高大上
我一直佩服十堰公交公司的女司机,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女司机。当年的车那么长,刹车难踩,挡位难挂,方向盘没有一点助力,重得要死,终点调个头胳膊都是酸的。
不光车难开,乘客坐着也难受。夏天热得直冒汗,冬天冻得只发抖。最初,公交车的门都是气压开关,不像现在有防夹功能,一旦被夹住,那是非常疼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十堰公交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车辆性能显著提升,方向有了助力,转动起来非常轻松;驾驶座椅带减震功能,能过滤掉车辆颠簸的震动;有了自动报站系统,不用司机大吼着报站。
其次,乘坐舒适了,配备豪华双温空调车冬暖夏凉;电动门有了防夹功能;座椅坐着也舒服多了。
变化巨大的还有公交站台,不锈钢等材质的使用,港湾式站台的改造,有些站还有报站系统,乘客可以提前知道下一趟公交车还需要多久能到。
随着全市对环保的重视和开展的“三城联创”、“五城联创”,十堰公交公司下了很大决心,对以往“冒黑烟”的公交车逐台进行排查,以前“国二”、“国三”排放标准的公交车全部被淘汰,陆续更换成“国四”、“国五”标准的公交车。
随后,公司又引进天然气公交车,这两年又更换了一批纯电动公交车,清洁环保,噪音也低,行驶时非常平稳。截至2015年底,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团共有营运车辆1208台,其中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车的比重接近一半。不谦虚地说,十堰公交车的档次在全省地市州里都数一数二。
从硬板凳到冷暖空调车,从售票员喊破嗓子到率先推行无人售票,从排黑烟到环保车上路……十堰公共汽车的发展,是十堰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十堰公交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