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红“新零售”是不是被利用了?
彦祾钊
新零售如何重构“人、货、场”?“人、货、场”是零售行业中永恒的概念,不管技术与商业模式如何变革,零售的基本要素离不开“人、货、场”三个字。
过去,这个公式的典型解读应该是这样:选对的人(外-目标客层+内-销售人员),选对的货(风格+品类+价格波段+上市波段),在对的场(城市+商圈+地址+楼层+VI+SI+VM),在顾客进店前、入店后、售后发挥,达到零售绩效最佳。在不同的市场时期,“人货场”三者的关系,随时在变。
物质短缺时代,“货”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需大于供,任何产品都能很容易卖出;传统零售时代,物质极大丰富后,“场”占据了核心位置,唯有争取到商场的黄金位置,品牌才能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脱颖而出;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新零售时代,以“人”为本,终于得到了落实。
零售行业未来的大趋势就是,企业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以实体门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为核心,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商品、会员、交易、营销等数据的共融互通,将向顾客提供跨渠道、无缝化体验。
根据阿里巴巴CEO张勇的观点,围绕着人、货、场当中所有商业元素的重构是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标志,而其核心就是商业元素的重构能不能有效,能不能真正带来效率。
场:消费场景无处不在
当下,品牌与用户的触点,或者说消费场景,实现了量级的爆发式增长。门店、电商、移动、电视等等,渠道更加多元化,消费者基本实现了随时随地购物的便利性,可以说,只要有屏幕和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达成商品的交易。
未来,随着AR/VR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发展,消费场景将实现真正的无处不在,所见即所得。这也将给“人”的消费体验,带来极大的提升。
货:新生产模式C2B定制化生产模式
大工业时代奉行的商业法则是,大生产+大零售+大渠道+大品牌+大物流,为的就是无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现时代,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持续升级,价格可能已经不是第一位的要素了。
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升级,大众化消费时代将进入到小众化消费时代,商品趋于个性化,并赋予其更多的情感交流。也就是说,从生产的源头开始,“人”的需求,会被更好地满足。
人:以人为本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
行业里有一个段子,大数据时代,商家将比妈妈还了解你。这其实也就是新零售的核心诉求,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智能化地推送你所需要的信息。
比如,当你走到南京路,一份根据你的购物偏好、消费习惯制定的“逛街指南”就会发送到你的手机上:“你喜欢的YSL52号口红第一百货一层就有货哦”“你支持的曼联队,八佰伴二层有卖正版球衣”……
“人货场”价值重构未来营销只能靠赢心
畅想未来,消费场景无处不在,定制化生产越发普及,当消费者想要的一切产品都触手可及之时,这时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消费者将如何去选择供应商和服务商?
答案很可能就是情感的连接部分。除了练就技术与数据营销的扎实功力,企业更重要的是,用内容、娱乐、公益以及互动营销等手法,以心为本,不断触及消费者的内心。消费者会越来越习惯于,根据自己的品味、偏好、情感,寻找到气味相投的人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