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追记时代楷模黄大年
2018-01-21 10:12:52   来源:互联网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带出一批像样的年轻人,就是能到国际舞台上,能够站得住脚,能够有话语权,甚至掌握领先科技的一批人”……这一句句铿锵的誓言,都已深深地镌刻在黄大年纯粹的报国之路上,他乘着这条报国之路逐梦而行,一往无前,在8年前的冬天,顶着纷飞的雪花,大步流星毅然归国,却又在8年后的春天溘然长逝,永远沉睡在他所竭力奉献的热土上,身后满是未竟的家国情和不舍的科研梦。

  以身许国,叩问使命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所以他选择将自己的人生坐标定格在祖国,将专注和执著倾注于国家科研崛起;“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所以他选择用鞠躬尽瘁书写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接到祖国的号召决定回国时,身边充满了疑惑和质疑的声音,因为此时的他已过半百,在英国公司任要职,妻子开有私人诊所,女儿在英国念书,生活似乎正沿着一条康庄大道前行。然而黄大年却说,“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这与华罗庚先生多年前感慨的“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隔空呼应,两代科学家对祖国的满腔热血、铮铮誓言,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历史轮回?还是中华儿女血脉中天生流淌着的家国之爱?他就这样毅然决然放弃了他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回到母校,躬身履行他“振兴中华”的责任。

  肩担道义,甘于奉献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位“拼命黄郎”近乎疯狂的“沉迷”在教书育人、主持课题、组建团队、精准研发、创新突破,让国家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实施国家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丰富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他童心不改,坚持透视地球,给地球做CT,为我国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铸造利器;他初心未泯,十年如一日的聚焦重力研究,让国家对重力梯度仪的研制,由理论和实验室样机研究阶段跨越到工程样机研究阶段;他始终如一,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让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在算法上达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黄大年为我国科研事业做出的努力从来不求任何回报,义务承担了很多课题的主持和研究工作,以一名“科研疯子”的执著,把赤子之光全都不吝奉献出来,把根深深扎在祖国大地上,把论文和科研成果写进了“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征程中。

  敢为人先,离别思长

  他是国家的好儿女,同事的好搭档,学生的好导师,他和同事学生们,亦师亦友,亦父亦兄,时常把心情的阳光挥洒在团队一次次翻越的科研高峰上。他会因机库因未履行报批手续面临被拆时,痛苦的躺在推土机旁;会为了节省时间,出差乘坐最晚的航班;会吃最简单的烤玉米和面包;会自愿为学生购置笔记本电脑;会因为惜才,为自己的学生介绍工作、寻找住房。他是最顶尖的科学家,一马当先勇攀科技高峰;也是最单纯的人民教师,孜孜不倦全心教书育人。

  然而他却不算父母的“好”儿子,不算妻子的“好”丈夫,不算女儿的“好”父亲,父母过世时,他因为科研任务在身而无法尽孝送终;离英回国时,他没有理会妻子告别诊所和熟悉的生活时的嚎啕大哭;他把女儿的婚期一再推迟,只因他信奉科研第一,七尺之躯,既已许国,或许也就再难许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黄大年带着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对家国天下的深切思考、对科研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家人朋友的无尽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斯人已逝,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怀念,是对祖国、对人民的担当,是家国天下的血脉传承,也是黄大年作为一名老师,对我们最后的“言传身教”。

  作者:马爱玲、彭馨

  单位:利川市凉雾乡政府,利川市民宗局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