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点学社尹佳晨教官两年前出过一本书《风口》,当中指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即将开始,但是没想到这个战争到2017年才真正的开始爆发,现在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都已经全面进军S2B的领域。
在互联网的上半场其实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门户时代,简单的概括像新浪、搜狐、网易等最早期的互联网企业是把信息搬到了网上改变了人们阅读新闻的习惯,但是并没有走完上半场,而上半场真正收获战果的三家企业—百度、阿里、腾讯;
尹佳晨老师在课堂上与学员互动
百度改变了人与信息的关系,阿里改变了人与商品的关系,而腾讯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这种改变并不是本质的改变而是形式的改变;
人们现在获取信息通过搜索引擎,购买产品通过移动电商,社交通过微信、陌陌等一系列的社交软件,在上半场中互联网竞争的本质叫做流量入口的竞争。
因为百度在下半场和上半场的转折过程当中吃了一些亏,所以对于S2B来说百度有点吃亏,我们知道S2B是供应链去服务小B的核心过程,但这种供应链不是一个线状的供应链而是一张表状的供应链。线状供应链就好比中粮做了一个微商把食品和粮油型的产品提供给小B,这类产品的供应链称之为线状供应链,因为中粮的主业是生产食品,但是它却不会做化妆品、纺织品,但是如果沃尔玛、家乐福大的批发市场拿过来服务小B的话,那就完全是两种概念了;
《佳晨说》主讲尹佳晨
因为通过小B后端的分享、传播和裂变,流量的使用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流量的成本也极大的降低,不管是在家乐福还是沃尔玛不同线型的供应链之间有交叉互补的关系;
比如,我们到家乐福、沃尔玛买东西,会发现鸡蛋卖的比小区楼下小超市还便宜,那是因为它的鸡蛋是流量型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蔬菜、生鲜来弥补鸡蛋这个产品利润的损失,这就是网状供应链的优势,网状供应链的要求是要有:非常多的SKU、很高的品质、很好的供应链管控能力、很高的供应链效率及更低的供应链成本,而在互联网上半场向下半场过渡的过程当中竞争最厉害的还是阿里和腾讯;
阿里将面对巨大的压力,因为阿里本来就是服务B端,甚至更加重点的是服务小B,而阿里的优势在于它有非常好的供应链及庞大的小B群体,所以对于阿里来说做S2B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是轻车熟路的范围,但是腾讯呢?
腾讯通过自我革命,用微信让腾讯成为中国最大、市值最高的一家公司,而微信也一直在寻找它的盈利模式,到底应该怎么赚钱?
微信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大概有好几亿庞大的流量,为S2B做好准备,这才是微信真正商业化的重要路径。所以微信有公众号,里面其实更多的是小B,但是以前公众号很可悲,只是一个在线的媒体、一个内容端,并没有太多的盈利能力,所以微信就借着公众号一直往下发展,直到出现了看一看、搜一搜,直指今日头条和百度;
百度现在的战略是走智能化叫人工智能,可是对于人工智能化S2B供应链平台来说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但是我们看到阿里与腾讯走的更接近,腾讯开放了看一看、搜一搜可能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小程序的推出,小程序近期的行为是完全放开二维码,而且完全放开它的应用场景。从公众号到支付体系到小程序、二维码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在指向一个方向:供应链平台上的小B,所以现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是阿里与腾讯,可是,为什么要争呢?
互联网下半场的游戏规则变了,上半场的游戏规则更多的是人与信息、人与产品、人与人的关系,这里面都是一个个的个体消费者,但是下半场的游戏规则重点成了小B,变成了企业与信息、企业与产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这个才变成了核心重点;
企业与信息我们知道中国很多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可能唯一能够有一些数据比较完善的企业,还是在上半场游戏当中那些做2C的电商,但是他们的销售数据也仅停留在下游,大量的B端数据与产业供应链上数据几乎没有实现,这些数据称之为基础数据;
当没有这些数据的时候,企业的物流、智能化的营销、智能化的互联网就无从谈起,因为一切的智能包括人工智能都是基于数据足够大,粮食就是数据,没有大数据就没有人工智能,但是中国现在的行业中大量的B端无论是在消费供应链还是产业供应链,数据几乎都是缺失的,那什么叫消费供应链?
消费供应链是指在中游已经生产出一件标准化的产品,比如生产出了一件衣服,这件衣服通过下游的渠道卖到了消费者手中,中间这一段就叫做消费供应链,是指可以直接用来消费的,但是产业供应链就更加复杂,可能做一件衣服需要很多基础型的材料,包括化纤、炼化、石化、棉花等一系列,但是S却又是一个数据化的平台体,因为S最后真正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是需要依靠人工智能与数据化、信息化的工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S2B必然要在下半场中作为开幕式进行,而下半场的游戏规则不再是竞争流量而是谁能为小B更好的赋能,所以菜鸟和顺丰怼上了,为什么会怼?
从表面上看是开不开放数据的问题,而本质是到底谁依附于谁的争夺,早年顺丰花了五千万人民币投资菜鸟,但是只占了菜鸟百分之一的股份,而顺丰上市之后已经不是一个小角色,它是有野心而且有理由脱离平台,为什么呢?
顺丰和菜鸟之争本质上还是阿里和腾讯之争,因为顺丰背后是京东、腾讯还有招商局,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顺丰站在那个阵营就一目了然,而菜鸟的优势在于它拥有淘宝带来的巨大流量,垄断订单资源,而物流行业的三通一达没有办法必须依附于菜鸟开放所有的数据,甘心成为他网络上的供应商,但是因为顺丰背后站的是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腾讯,而且京东现在是第二大电商平台,所以菜鸟和顺丰之争表面看起来是数据,但是背后却是谁依附于谁的争夺;
商业最后要形成垄断,那么顺丰和菜鸟的争夺其实已经拉开了互联网下半场的开幕式,他们争夺的是谁能够为小B做更好的服务,来解决企业与信息的问题;
顺丰解决的是企业在下半段从仓储到物流到订单的信息化问题吗?其实真正解决的是企业与信息的问题;
二、企业与产品的关系,是生产产品并且卖掉产品获得利润。在上半场营销中逻辑是通过高效的流量转化获得收益,关注的重点是交易但是下半场游戏竞争的规则不再只是交易;
下半场的营销我们称之为智能化的营销,甚至叫做营销化的营销,取决于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把用户想要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提供给用户,通过分享生活而不是通过营销手段去把产品卖给用户,通过切实的服务把产品卖给用户而不是通过广告轰炸把产品卖给用户,背后需要的都是更柔性化、更智慧、甚至是能够直接为用户反向订制的供应链,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就是用户所需要的东西;
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产业与供应链更加细致分工的问题。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S2B将会把分工变得更加细化,因为对小B的赋能需要完成很多,所以S2B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单独完成对小B的赋能,它需要产品供应链的服务及物流仓储、订单处理、软件平台、大数据服务等一系列的支持,所以把它称之为由C出发为小B提供的综合服务,要完成这些服务就需要在上游去整合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服务商满足小B的需求,但是这个整合其实很难,往下整合小B倒不是很难,因为今天2000万微商应该何去何从?他们需要有大的供应链平台为它赋能,但是整合小B难在哪里呢?
难在S的整合,如何能够整合到更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一起来为小B赋能,那S2B的本质什么?
一、S2B是储够了S渠道,供应链其实也是渠道,供应链有流通的通道和B类的价值,所以S2B的本质是储够了供应链渠道,把各种不同的产业编织在一起变成一个大的家乐福、沃尔玛,他们的供应链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网状供应链,里面有各行各业的产品;
二、各种类型的服务,有供应链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渠道的形成会产生对上游强大而有柔软的组织能力,以及对下游个性化的服务,所以S具备了非常明显的重资产属性,打破了很多利益既得者的产业生态;
菜鸟和顺丰之争其实就是因为利益既得者的产业生态被打破,如果顺丰一直在阿里阵营中,而且被编织进入阿里的S端供应链生态平台,那么腾讯与京东就没法玩了,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后图穷匕见还是利益争夺,还是原来的利益既得者的产业生态被打破,所以S是一个重资产属性,它更多的是通过资本的组合来打通供应链而融合,或是通过专业化的分工立志于做更加专业的供应链服务的公司,很多时候也需要强者的结合,让资本的力量去融合供应链,通过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去组织形成一个供应链服务的专业公司,所以在未来各个行业内如果可以通过资本整合供应链的公司与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组织能够服务好行业下游小B的供应链服务公司将会更值钱;
S2B是整个互联网下半场的开幕式,如果错过了这场开幕式,那可能就真的错过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将是产业最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