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解读】
全球股市多数下跌美股创英国公投后最大单日跌幅
美股周五蒙受了英国脱欧公投后的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本周累计下跌2.4%,创2月5日以来最大单周跌幅。道指本周累计下跌2.2%,为1月8日以来最大单周跌幅。纳指本周下跌2.4%,创4月29日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道指近3个月日线图
鸟哥解读:美股暴跌在意料之中,技术已背离多日,一根长阴跌破多根均线,是典型的“断头铡”。鸟哥认为,周五A股尾盘跳水,盘面已然走弱,所以周一必然会受此利空影响。关键是,低开后是低开低走,还是低开高走,是暴跌,还是震荡,还是上涨。从A股一贯的尿性来看,通常是习惯与外围比惨,你敢跌我就敢比你跌得更狠。但今年以来,A股却现出一定的抗跌性。春节期间,外围股市大跌,A股却低开高走收了根阳线,并在第二日大涨逾3%。考虑到周末还有其他利空,鸟哥认为,跌是必然的,但暴跌之后,倒是好的进场点。当然,好的进场点并不是鼓励你开盘就抢,对于形态不好的个股还是高抛或者割肉,寻找机会抄点好股票的底。
证监会:为贫困地区企业IPO开辟绿色通道即报即审审过即发
证监会将为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新三板挂牌、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开辟绿色通道,目前正在根据扶贫意见制定实施细则。根据《意见》,对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均在贫困地区且开展生产经营满三年、缴纳所得税满三年的企业,或者注册地在贫困地区、最近一年在贫困地区缴纳所得税不低于2000万元且承诺上市后三年内不变更注册地的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
鸟哥解读:是的,你没有听错,证监会老爷们不操心怎么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不操心怎么发展股票市场,不操心怎么让股市走牛,而是在操心扶贫。自去年股灾以来被套牢的中国股民,因股致贫,现在老爷们发话了:让股民来扶贫吧,他们贫惯了。目前IPO排队企业有743家,按现在的发行节奏,意味着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消化完毕。而贫困地区企业IPO免除排队,意味着以往花几个亿十几个亿购买壳股,现在只要把注册地往贫困地区搬花2000万就搞定了。证监会想要搞扶贫,天才般的想出让炒股的赌徒们出钱接济穷人的好办法!通过资本市场缩小贫富差距,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这是重大的制度创新啊!
“谁给你的权力现在就承诺即审即发?谁给你的权力惠贫而乱市场?谁给你的权力随意打乱排队让别人加塞?发布这个意见,配套政策搞好了吗,蜂拥到贫困地区注册怎么办,出现工厂大迁移怎么办?监管层只维上不维实,这个股市能发展得好吗?”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交所讲话释放五大信息
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七次会员大会于9月10日在上海召开。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出席大会并讲话。刘士余在上交所讲话中,用“五个坚持”阐述了其监管思路。他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下一步,需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见解读)
刘士余语重心长的和交易所会员们说,我快乐着你们的快乐,也悲伤着你们的错误。继而话锋一转强调,“但我总觉得在银证保这几个行业里面,我们证券业相对于中国的银行业和保险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是比较弱的。”
刘士余说:“我们证监会、交易所、券商、投行等要一起努力,举全行业之力(不是洪荒之力),要在国际上打出一条路来。要舍得花点钱,引进点人才。一个人也好一个行业也好,如果没有点梦想没有点追求没有点情怀,也走不远。”
鸟哥解读:鉴于这是时隔17年后,上交所的第七次会员大会,刘主席在本次大会上的讲话信息量很大,鸟哥一一解读。
一、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理念。这一理念是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和沉重的代价换来的,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到资本市场各个环节。
鸟哥解读:刘主席上任伊始就表示,要“从严监管、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二月份他履新以来,也是一直这么做的。监管不会手软,对股市来说也是好事,只是希望别浮于表面。
二、坚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本理念。资本市场是我国经济金融安全最敏感的部分,也是各种矛盾形成的火山口。证券市场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宏观意识。
鸟哥解读:2015年股灾以后,维稳就成了A股的第一大政治任务。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因消灾不力而去职,接任的刘士余主席一定会引以为戒,全力以赴。但维稳不意味着股市不会大跌。
三、要始终坚持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放在突出地位,保护好中小型投资者交易参与者的投资权益,这是中国证监会的使命,中国资本市场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变成简单的机构投资者的市场。
鸟哥解读:相比于历任证监会主席提出的将中国股市发展成一个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刘士余首次提出,“中国资本市场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变成简单的机构投资者的市场”。这个认识无疑是一种进步,特别是较郭树清时代的一棒子打死的“散户不适合炒股”论,是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怎么从制度上而不是口号上保护散户,目前还看不到明显迹象。任重道远。
四、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
鸟哥解读:这意味着深港通,以及刘士余提到的沪伦通,会继续推进,和国际市场接轨,让更多资金参与进来,对股市始终是一个利好。未来T+0会否也纳入监管层的视野?
五、必须要保证中国的资本市场始终为实体经济服务。
鸟哥解读:资本脱实向虚,是中国经济目前的一个严重危机,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非证监会所能解决。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方案或年内推出美股因它走年22年
有消息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方案已报国务院,今年下半年极有可能推出试点方案。对于这项酝酿8年、其间多次传出推出的重大政策,华南一位寿险公司高管对记者称,“因为牵涉面很广,比如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社保基金等部门,各方面考虑都会谨慎一些。”
鸟哥解读: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即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这部分保费的税收从工资中免除,等到退休了领保险时再缴。此项被称作中国版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个人养老账户)体系建立尤其让资本市场兴奋,因为美国股市曾因这个政策摆脱了多年熊市,从而进入20多年的大牛市。
这个消息传了很多年,一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长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但中短期还是听听就算了,别被影响。然并卵。
央行维稳“双节” 资金面
下周,公开市场共有2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包括1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此外,9月10日还有36个月期的851亿元央行票据到期。
本周公开市场共有3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7天期2100亿元,14天期1800亿元,无央票和回购到期,央行本周共开展了2400亿元逆回购,由此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1500亿元。此外,本周还有1232亿元MLF到期,央行提前超额续作了2750亿元MLF.
鸟哥解读:市场人士指出,尽管本周央行MLF超额对冲1518亿元,释放出在“双节”前维稳流动性的意图,但从期限上来看,3个月品种再次缺席,综合央行在8月重启14天逆回购、9月公开市场持续净回笼等因素来看,货币政策“缩短放长”意图明显。总体来看,央行依然着重维持资金面平稳格局,货币政策更趋实质稳健。
【操盘解读】
下周因为中秋假期,只有三个交易日,这期间,8月宏观数据将揭晓,9月12日,8月M1/M2增速、新增人民币贷款额、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披露;9月13日,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公布;9月14日,8月社会用电量揭晓。
鸟哥解读:周末的两大利空,8月的宏观数据,将使A股从连续19个交易日的横盘震荡中选择方向。目前这行情,追涨套人,杀跌害人,普通投资者要么观望,要么高抛低吸做差价。
【鸟哥荐读】
广发策略:到底是“久盘必跌”还是“夯实底部”?
最近半个月市场持续盘整,而在我们近期的路演中,发现那些精通技术分析的投资者们,却站在了完全不同的两个阵营之中——第一个阵营认为市场多次向上突破3100点失败,所以会“久盘必跌”;而第二个阵营却认为市场多次向下突破3000点失败,所以是在“夯实底部”。
我们并不是技术分析的专家,因此尝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解释目前的持续盘整,并推演接下来的演绎:
1、市场的持续盘整,源于盈利、利率、风险偏好这三大因素进入了阶段性的均衡格局。首先从盈利来看,近期其对股市应该是正面的影响——因为近期的宏观数据改善以及去年下半年的低基数,都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的盈利增速会向上回升;但其次从利率来看,近期其对股市应该是负面的影响——因为8月中旬以来随着央行货币工具“锁短放长”限制杠杆,各类利率水平普遍上升了10个BP以上;最后从风险偏好来看,近期其对市场应该是中性的影响——因为影响风险偏好最重要的因素是改革预期,但是近期“调结构”和“稳增长”的政策不断在交织,且行政调控介入改革的迹象明显,这使得投资者对改革的预期变成了“上有顶,下有底”。综上来看,盈利的改善和利率的上行相互抵消,而风险偏好震荡走平,三大因素进入阶段性的均衡格局,使股市也陷入了沉闷的窄幅震荡。
2、再从投资者博弈的角度来看,高仓位的公募私募机构在等待着低仓位的保险机构进场“接盘”;但保险机构却在反弹中进一步减仓,并等待着“跌透”再抄底,这样使得市场的存量资金博弈也陷入了僵局。我们近期和公募、私募、保险投资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发现公募基金的仓位普遍在82%~83%左右,而私募普遍也保持着三到四成左右的中性仓位,虽然近期市场上的赚钱效应很差,但他们却仍然不愿意减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盼着保险机构来“接盘”——很多人认为保险机构由于还没有完成全年业绩考核目标,因此在最后一个季度一定会被逼着进场。但有意思的是,当我们询问保险机构的进场意愿时,他们却很淡定,甚至很多大保险机构在近期一看到市场反弹的时候反而还会进一步减仓——其实很多保险机构都已认为今年很难再有趋势性的上涨让他们“一口吃到饱”,因此他们会选择不断做“小波段”,通过高抛低吸来“积小胜为大胜”。结果现在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僵局——公募私募机构因为在等待着保险接盘而不再愿意轻易交出手中的筹码,因此抛压较少;而保险机构又因为在等待着“跌透”再抄底,因此现在也没有买盘。
3、如果接下来盈利、利率、风险偏好继续处于均衡格局,那么“久盘必跌”其实是好事,因为保险机构的进场会推动市场“深蹲起跳”——“久盘必跌”成了“夯实底部”的前提条件。如果影响市场的三大因素(盈利、利率、风险偏好)仍然处于均衡格局,那么唯一能对市场趋势产生影响的就是存量资金的博弈了。而根据我们和保险机构的交流,很多保险都认为上证综指如果跌破2800点,那就是一个很好的进场“抄底”时机——因此如果市场真出现“久盘必跌”,那么可能等不到下跌200点,就会看到保险机构陆续加仓进场,使市场“深蹲起跳”,这反而会使得2800点的底部被夯实。
4、但一旦盈利、利率、风险偏好的均衡格局被打破,存量资金博弈对市场的影响便不再重要——目前来看最有可能打破均衡格局的是利率。从盈利来看,A股剔除金融的中报盈利增速是0.8%,而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下半年盈利增速会向上加速至5%~10%左右;而从利率来看,近期已经向上回升了近5%,因此市场预期盈利改善的幅度和目前利率实际上行的幅度是差不多的,两者刚好相互抵消。但是如果展望到年底,盈利出现超过10%的超预期增长的概率非常低,而利率出现超过10%的超预期上行概率却并不低——从盈利来看,2013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便进入了“存量经济”模式,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盈利始终处于窄幅波动格局,即使改善也很难大幅向上(在2013年的盈利改善周期中,A股剔除金融的盈利增速最高也只能达到13%);从利率来看,其并没有因为步入“存量经济”而也陷入窄幅波动格局,仍然是大起大落的(见下图)。而接下来基建加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债市“去杠杆”、美国加息预期的提升等因素,都可能使利率上行的幅度远超过盈利上行的幅度,进而打破盈利、利率、风险偏好的均衡格局,这时候存量资金博弈对市场的影响便不再重要。
图
5、一旦利率向上打破了目前的均衡格局,那么A股出现“久盘必跌”的概率将更大,且不可轻易抄底。最近几年,A股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不断切换。而根据上文分析,接下来最重要的核心驱动因素应该是利率——如果利率水平仍然能维持稳定,那么盈利、利率、风险偏好的均衡格局将很难被打破,市场在这种环境下很可能会继续维持盘整格局,且如果真的出现了“久盘必跌”,那反而会吸引保险资金入场来“夯实底部”,届时就应该在下跌中抄底;而如果利率水平开始出现趋势性上行,那么市场的盘整格局就可能被向下打破,且由于利率上行会带来保险机构的风险收益比发生变化,原先的“进场”计划也可能被打乱,因此这时候的“久盘必跌”可不能轻易抄底。最后,在行业结构上,我们仍然维持对两条主线的推荐——赚“调控的时间差”(建筑、环保、煤炭)和赚“盈利的稳定增长”(化药、机场、造纸)。(广发策略研究;作者:陈杰、郑恺、曹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