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两市平开后持续窄幅震荡。盘中虽有上海国企改革概念股、次新股等板块轮番上冲带动,但受制于量能不济,多头并未形成有效上攻。
截至中午收盘时,沪指上涨0.03%,报2954.13点,成交648.6亿元;深成指上涨0.13%,报10199.2点,成交1025亿元。
板块方面,上海国企改革、预高送转、多元金融、日用化工、上海自贸、次新股等板块涨幅居前;黄金概念、宁夏板块、风险提示、宁就等板块跌幅居前。
外围市场方面,美股周一(8月1日)收盘涨跌不一,标普500指数刷新盘中历史最高纪录。道指跌27.73点,报18404.51点,跌幅为0.15%;标普指数跌2.76点,报2170.84点,跌幅为0.13%;纳指涨22.06点,报5184.20点,涨幅为0.43%。
消息面上,游戏影视并购遭严管 交易所重组审核聚焦估值;8173家私募一夜出局 业界:私募发行骤减是暂时的;社保基金持股路线曝光 价值投资成首选;7月新发基金数量再创新低 股基认购明显回暖;香港交易所因台风推迟证券及衍生品市场开盘;7月份以来104家公司重要股东增持 金额近57亿元;苏州恒久因天气影响暂缓申购 上海亚虹如期发行;江苏银行今日正式登陆A股 募集资金超70亿元;平安银行被曝重启房贷转按揭 刘士余曾主张取消;禁限期来临 民生银行股权暗战或暂歇一月。
8月首个交易日市场整体人气欠缺,翻红失败,最终上证指数收跌近26个点。在整个市场疑虑加重、不安加剧的情况下,A股又将何处去?对此,各大券商都积极论市,不同于以往的习惯性“看多”,这次谨防A股继续探底成为卖方的关键态度,“震荡”成为多数券商名嘴对接下来A股的判断,风格上则一致认为将向绩优股转变,价值蓝筹成为配置首选。
上周三(7月27日),以银行理财新规作为诱因,A股盘中不幸遭遇百点暴跌,市场进入无安全感状态。而8月开头宏观经济数据不佳叠加监管趋严等压力,多数券商均提示,谨防A股继续探底下行。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经济从快速下滑期步入L型缓慢探底期,物价从滞涨幻觉到温和回落,货币从主动放水到挤牙膏式宽松,政策取向从上半年稳增长到下半年供给侧改革,房市从刺激加杠杆到抑制泡沫,股市从快熊到震荡市,风格从题材炒作到业绩为王,债市从大牛到小牛。这或许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则具体分析指出,风险释放前,建议继续避险为上;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股票市场风险偏好将边际下行,一些估值过高、缺乏业绩支撑的板块将面临估值向下调整压力。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监管风暴来临下,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将受到明显冲击,并引发部分投资者脆弱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之前依附于资产荒背景下理财或其他场外资金入场的逻辑也将幻灭。”乔永远最新的观点认为,当下监管趋严的趋势短期恐难结束,未来仍需评估去杠杆对于流动性及股票市场带来的实际冲击。
同样,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也认为,产业资本仍在大量减持,告诉我们负利率也未必可以无限提升A股的估值;对杠杆、理财等监管政策使增量资金的预期缺乏支撑,市场总体预期仍有下修空间。王胜提出反问称,“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已经明确,规范银行理财监管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A股真的便宜到非买不行,又何惧监管政策?
不过,一片谨慎之中,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则独树一帜,认为,A股没涨高就调不深。“6~12个月的中期观点一直没变,上证综指从5178点跌至2638点标志着单边下跌的熊市已经过去,股市进入震荡市。”他目前判断,短期事件性利空消化后,市场仍处于机会期,国内外政策再次步入阶段性偏松期、国企改革推进的逻辑背景没变。
实际上,翻阅近日各大券商名嘴的观点不难发现,震荡成为一致判断。而震荡之下,能买什么才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而“买什么看业绩”成为券商投向市场的策略指南。
“资金对‘有业绩、低估值、高分红’的追逐仍将持续,而监管趋严将继续强化这一特征,价值股正在守候中迎来重估良机。”乔永远推荐,配置具备业绩超级周期的核心品种和“低估值、高分红”股票;他认为,“低估值、高分红”股票仍将成为避险资金追逐的对象;而主题层面,国改动作仍在加速,下半场正如火如荼。
王胜的观点是,坚决践行逆向思维和反转策略,坚守风险收益比合算的价值型成长。不过,与此同时他认为,当下选股的难度越来越高,有效仓位应不断降低。“市场的仓位尚未有效下调,但结构却在向价值迁移。我们认为单纯的补涨和长期景气向下的低估值仍非长久之计,都需要践行逆向思维和反转策略。我们持续推荐价值型成长,推荐高股息,都必须以长周期的景气展望至少维持现状为前提。”他表示。
在全球经济低迷、资本过剩的环境下,兴业证券认为,绩优价值股是稀缺的优质资产。市场从“伏击战”再次转入“歼灭战”,发散的热点将再度收敛,绩优价值股将是阶段性行情的主线,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