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加快算网存用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为释放用算需求,省级财政2025年发放5000万元“算力券”,按照算力使用资源的10%予以奖励,最高100万元。
措施提出,到2027年,全省算力总规模达到25EFLOPS,其中新建算力设施智算和超算占比不低于90%,建成省内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实现算力互联互通跨域调度,各市州算力互联网间5毫秒超短时延,深度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科学布局“武宜襄·十”三大算力圈,建设中部先进算力集群,打造国家“东数西算”中继站、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鼓励武汉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算力中心,宜昌打造“算力之都”,襄阳、十堰打造区域算力高地。
对符合国家监管要求的新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新建且投入超过2亿元的创新基础设施,按照建设费用或对外有效服务费用的10%给予补贴,每个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依托重点企业联合算力建设单位,建设湖北省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到2027年,形成全省“1+3+N”的平台体系(即1个省级、3个“金三角”区域分平台、N个行业平台)。
推进“双千兆”网络向“双万兆”网络演进升级,构建市级高速低延时运力底座,部署干线400G和城域800G高速光传输系统,推动大带宽、低时延的OTN全光接入网络覆盖全省17个市州。建设湖北省跨区域、多层次算力高速直联网络。力争实现全省“算力圈”城市内1毫秒、市间3毫秒及各市州算力互联网间5毫秒超短时延。
发挥湖北省光电子信息“独树一帜”优势,面向骨干网络传输、算力集群高速互联、6G前传与边缘计算、金融高频交易、自动驾驶等规模化应用场景,对接国家研发专项,推动光通信技术先行先试。推动100T超低延时“空芯光纤”、145GHz光电调制器、8英寸芯片晶圆、2Tb/s硅光互连芯粒、GPU芯片、车规级AI芯片、智能座舱芯片、下一代闪存、向量数据库等一批全国“首发”光通信技术和产品规模化应用,拓展湖北省光电子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主计算产业集群。
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轻量化的行业模型,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每年评选若干个工业领域专用模型,按照研发费用的8%给予牵头研发单位最高500万元补助。
争取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CPMS)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参加国家算力强基揭榜行动,支持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中试服务平台建设,对单个重点平台按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