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的风带着盛夏的热忱,也载着我们对乡村的好奇与期待。当车轮驶离熟悉的城市街道,窗外的风景逐渐染上泥土的芬芳——低矮的房屋错落有致,这一天,我们带着行囊与初心,踏上了“三下乡”的旅程,也开启了一段与土地对话、与乡亲相知的温暖篇章。
初到军店镇,宁静的小镇、质朴的民风,与我熟悉的城市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的任务,是用画笔为这里的建筑添彩,以墙绘传递美好。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场简单的艺术创作,可当真正拿起画笔,才发现每一笔落下,都承载着更多重量。
墙绘的过程,远非想象中轻松。选图、起稿、调色、绘制,每一步都考验着耐心与协作。面对空白的墙面,我们要先读懂它的 “语言”,结合当地环境与文化去设计图案。记得画那幅有鲨鱼元素的墙绘时,为了让鲨鱼的形态生动,我们反复调整线条,从轮廓到细节,每一笔都凝聚着团队的思考。颜料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烈日晒得皮肤发烫,可当看到图案逐渐在墙面上清晰起来,那种成就感,驱散了所有疲惫。
图为实践队员为墙面上色。谢谦 供图
在与队友协作的日子里,我收获了珍贵的情谊。我们来自不同专业,却因共同的热爱汇聚。有人擅长设计,能快速勾勒出灵动的初稿;有人精通色彩,让画面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而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倾听与配合。当意见有分歧时,我们不再固执己见,而是围坐在一起,分享想法,寻找最佳方案。这种磨合,让我们从陌生的队友,变成了默契的伙伴,让我明白团队的力量,能突破个人能力的边界。
图为实践队员为墙面上色。范丝语 供图
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更让我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温度。孩子们好奇地围在一旁,眼睛亮晶晶地问东问西,还会兴致勃勃地给我们 “出主意”,说要把墙画得像童话里一样。他们的纯真,感染着我,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墙绘,不只是艺术作品,更是连接外界与小镇的纽带,能给这里带来新鲜与活力,也能让我们收获最纯粹的感动。
这次实践,让我对 “奉献” 有了更深理解。以前总觉得 “奉献” 是宏大的付出,可在这里,是一笔一画的坚持,是烈日下的坚守,是倾听居民需求时的耐心。我们用自己的技能,为小镇增添一抹亮色,给居民带来些许喜悦,这看似微小的行动,却有着独特的价值。它让我懂得,奉献不必惊天动地,只要用心去做,就能传递温暖,哪怕只是点亮一个小角落。
同时,我也直面了自身的不足。在绘画技巧上,遇到复杂图案时,我的处理还不够成熟;在沟通协调中,偶尔也会因着急而忽略他人感受。但这些不足,成了成长的契机。我开始主动向队友学习,认真钻研绘画技法,在交流中放慢语速、倾听他人。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自我的一次重塑,让我明白成长就是在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中实现的。
军店镇的山水、人文,也悄然滋养着我的心灵。清晨,山间的雾气与鸟鸣,让我褪去城市的浮躁;傍晚,夕阳给墙绘镀上金边,那种宁静与美好,是在书本里读不到的。这里的慢节奏,让我有时间去思考生活的本质,去感受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情感。原来,生活可以不被忙碌填满,停下脚步,用心去触摸身边的人和事,能收获如此多的感动与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为墙面绘画完成的成品。谢谦 供图
三下乡的时光,如同一幅渐次展开的墙绘,从空白到绚烂,每一笔都书写着成长。这段经历,让我走出校园的小天地,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看到自己的潜力与责任。它让我明白,青春不该只在书本里徘徊,更要投身到真实的生活中,用行动去书写,用热爱去点亮。
当最后一抹颜料在墙上定格,我轻轻放下画笔,望着这一方因我们而焕彩的天地,深知这段三下乡旅程已化为生命里的珍贵印记。那些在烈日下调色的汗水,与队友争论图案时的面红耳赤,老乡递来茶水时的温热触感,都成了青春最生动的注脚。回到城市,或许会面对更多喧嚣与纷扰,但军店镇的风会时常拂过心尖,提醒我曾用画笔为他人带去欢喜,用脚步丈量过土地的温度。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往后无论走多远,我都会带着这份从墙绘里悟到的真诚与热爱,把生活也当作一方可以尽情挥洒的墙面,去描绘更多不设限的美好,去拥抱每一次未知的 “下乡” 旅程,让青春在一次次奔赴中,永远鲜活、永远滚烫 。(通讯员:谢谦 温江如)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