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红军烈士朱献庭的孙子朱修家、孙女朱春风守在电视机前,聆听习近平同志作工作报告,当习总书记说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朱修家激动地说:“爷爷,你听到吗?我们的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天,我可以告慰你的英灵,你奋斗的事业赢得了历史性胜利。”朱春风站起身来,庄严地说:“爷爷、姑姑,我们会代你们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英雄史诗铸丰碑,这是朱家人每逢党和国家有喜讯传出时,红军烈士朱献庭的孙辈告慰英灵的特有方式。朱献庭(又名朱定煌、朱献廷),(1884年4月6日——1931年12月27日),共产党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五团参谋长,兼经济委员和后勤部长。女儿朱金莲、朱爱莲均为共产党员,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何铺村人,父女三人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了重大牺牲,共有20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仅在册的烈士就有13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
1、携女参加共产党。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规模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以大别山区为中心,东接江淮平原,西扼平汉铁路,南濒长江,北邻淮河,与湘鄂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互为犄角,同中央革命根据地南北响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蕲春县就地处大别山区中心。
朱献庭祖上从北京逃难到湖北的深山坳里,没有多少家财,到朱献庭的父亲时,只能在蕲春县大同镇何铺村开了私塾勉强度日,但父亲告诫朱献庭,你是朱元璋第十九代孙,世代都要重视学习文化。由于家境贫寒,入不敷出,朱献庭长大后,私塾也开不下去了,沦落到只能当屠夫卖肉谋生计。所以,他憎恨欺压盘剥百姓的土豪劣绅,对贫苦农民更多一份怜悯之心。成年后在当地何铺街租房开了一家猪肉铺,与李氏结婚生有5女1子,收入除去租金外所剩无几,艰难度日。1928年春的一天,有一串乡的货郎告诉他,武汉有共产党在带头闹革命,他听后十分高兴,自此他暗地里积极寻找共产党,他认定,这个旧社会不退反,穷人就没有好日子过。
1928年4月,中共鄂东区特委派人在蕲春开展建党工作,并向贫苦农民和知识分子宣传党的土地革命纲领,秘密发展党员。1928年初,詹文卿借新年访友之机,不避山路险阻,四处寻访党组织,终于与六霍县委接上关系,党在蕲北的革命活动,因詹文卿等共产党人的主动寻访和联络,逐步复苏起来。4月,六霍县委在六安紫竹林召开工作会议,布置各地发展中共农村组织,发动广大贫苦农民,准备武装暴动。詹文卿返回詹家山后,便联络周边党员何寿堂、陈理平等,以提倡“铳猎”、广交“铳友”为名,宣传党的土地革命主张,发展新同志入党。朱献庭没想到自己的家乡也有共产党,于是多次前往蕲春县詹家山特别支部学习革命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他每次回家都要给孩子们讲革命思想和道理,同年,带领三个女儿,19岁的长女朱正莲、18岁的次女朱金莲、16岁的三女朱爱莲加入了共产党,进入革命阵营。
2、组建革命武装。
从此,朱献庭在家乡利用猪肉铺接触人多的便利,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的组织,进行革命活动,把党的影响扩展到了何铺街周边乡镇,吸收进步人员、传播革命思想,秘密组建革命武装,开展工农运动,在偏僻的穷乡僻壤点燃了革命斗争的火焰。192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詹家山特别支部正式成立,詹文卿担任书记,朱献庭任支部委员。同年11月,在“六霍起义"的影响下,秘密组建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皖西游击师第八游击大队,詹文卿任大队长,朱献庭任红军皖西游击师第八游击大队何家铺分队队长,队伍达100余人。
1930年1月中共蕲春县委和蕲北党组织发动年关斗争,开展了“三杀四抗”和“一夜光”活动。朱献庭所在的蕲北詹家山党支部,领导发动“退押、退高利贷”斗争,没收4家大土豪财产,共获银元800多块,参加斗争的300多名群众,每人分得了2块银元过年。1930年1月28日,詹文卿派詹大焕等3人前往霍山诸佛庵,与六安中心县委和红三十三师(后于4月整编成红一军三师)萧凤亭取得联系,汇报请示下步行动方案。2月初,中共詹家山特别支部和中国工农红军皖西游击师第八游击大队(萧凤亭所授番号)完成组建工作,詹文卿、何寿章分任正副书记,支部委员田南村、朱献庭、朱子南,中共詹家山特别支部下辖青草坪、唐家山、黄街、何家铺、矮子山、上车门冲、桐山冲、檀林河8个支部,共有党员50余人。游击大队以詹文卿、田南村为正副大队长,何寿堂为政委,下编詹家山、青草坪、何家铺、矮子山、檀林河、桐山冲5个分队,队员300余人。朱献庭多次带队,往返150多公里的山路,将筹集的粮草物资送往驻守英山县的红军部队。
1930年6月21日(农历5月25日),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皖西游击师第八大队,下辖5个分队。朱献庭任第八游击大队何家铺分队队长,携三个女儿朱正莲、朱金莲和朱爱莲与何寿堂、田南村、詹文卿、詹大焕一起,组织500余人举行蕲北暴动,在蕲春县大同何铺村晃石洞山顶上竖起鲜红的旗帜,先后打垮田家桥、何家铺两处地方民团。国民党蕲春县政府惊慌失措,急遣县保安团和地方民团反扑。游击队战士用大刀、长矛、土铳等武器同敌血战7昼夜,因众寡不敌退回詹家山,但随即又陷入包围。在黑夜的分散突围中,詹文卿同战友失去联系只身潜往太湖,途中被张家挎田树仁民团抓捕杀害,囚房墙上遗有烈士题诗一首,“年交四六数偏穷,壮士精诚贯彩虹。英雄浩气临刀下,革命何辞瘁此躬。身许工农千家暖,血荐轩辕万古红。同志厉声齐怒吼,誓教全球现大同”。朱献庭率游击队百余人突围去英山。
3、突围整编为红军第五团,解放英山县城。
经过革命风暴的洗礼,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信念在朱献庭心中深深扎下了根。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组建,就在此时,朱献庭带领突围的游击队员百余人至英山,同英山游击大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独立师第五团,何寿堂任团长,后回蕲春组建蕲北红五团分团,任政委,朱献庭任第五团分团参谋长,兼经济委员和后勤部长。红五团分为英山和蕲北两个分团,方士林率领英山分团,政委何寿堂率领蕲北分团,两相呼应,各在各自境内活动。中央独立第一师,由红三师一个连,加六安、霍山、英山等县的红军游击队整编组建而成,师长徐百川,先后参加过南昌起义、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合肥特别区委委员,率部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次反“围剿”,1931年秋牺牲于湖北黄安檀树岗。王文生任师政委。
创业艰难百战多,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的第五团,时任红五团团长为方士林、副团长田南村、政委何寿堂、参谋长兼经济委员和后勤部长朱献庭、妇女手枪队队长朱金莲。在战斗中,独立师第五团逐步壮大。1930年7月,红五团配合许继慎率领的红一军,歼灭国民党驻英山金家铺的韩杰第一团,取得“金家铺大捷”。全歼韩部1个主力团,打死打伤团长以下200余人,俘敌800余人,缴获长短枪1100余支、子弹20余万发、手榴弹1000余颗及大批军需品和8箱银元。7月12日,韩部守城残兵星夜逃跑,英山县城第二次获得解放。
1930年9月,红一军为了保存实力,决定突破敌团防武装的包围,红五团主力准备撤出英山,与霍山红一师会合。当时,随红五团撤离的还有赤区工作的干部和男女老幼千余百姓。待红五团撤至石头咀,遇敌四面包围,阻止了红军退路。第三天,王鹗峰、查之清率领的红八军四、五纵队千余人,为汇合皖西的革命武装,由蕲春入英山境内,抵达石头咀时,与红五团、红军游击队汇合,一举击溃川军郭汝栋、皮宗荣部,突破敌团防武装对英山的包围。毙敌40余人,俘敌25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保卫和巩固了赤区,红军乘胜第三次收复英山县城。
4、扩大蕲北苏区,朱金莲反围剿牺牲。
1930年10月下旬,国民党军大举“围剿”鄂豫皖苏区,红五团受重创。12月,朱献庭率红五团余部突围至黄梅,编入红三师(原红三十三师改为红三师,师长周维明、政治委员姜镜堂、副师长萧方)九团。时任红一军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喧。红一军下辖三个师、一个预备队、一个独立旅,全军共2100余人。第一师师长徐向前(兼)、政治委员李荣桂;第二师师长漆德伟、政治委员王培吾;总预备队,指挥王树声、政治委员曹学楷;独立旅旅长廖业祺。朱献庭与红一军第三师第九团一道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次反“围剿”和蕲黄广地区的作战。原红五团与红一军第二师在蕲春何家铺会合后,由红一军党委决定,将红五团编入漆德伟领导的第二师。
何寿堂回蕲春后任蕲北红五团政委,朱献庭和朱爱莲在蕲北红五团继续带领部队隐蔽于桐山、将军山一带坚持战斗,很快重新燃起了革命的熊熊烈火,队伍进一步壮大。
蕲北分团发源于何家铺一带,此时,抓紧收集原第八游击大队失散人员,队伍迅速发展到500余人,编作5个连,由詹大焕、田国斌、朱少溪、汪灼斋、操子南分任一至五连连长。同时,组建成立了中共大同区委和区革命委员会,何寿堂任区委书记兼革委会主席,接受六安中心县委、英山县委和英山县革委会领导。朱献庭同田南村、朱子南任区委委员,区革委机关先后驻何铺街和兔儿林塆何文祖祠。区党委、革委之下各建基层组织党支部和村部(村革委)、赤卫队。
中共乌石山支部书记吕光亚,在株林河暴动之际,赶赴大冶,从当地红军请来8名携枪战士,作为中坚,与乌石山支部成员及周围劳苦农民组建成立了赤卫队。1930年6月初,黄城河等地反动民团,配合川军唐陶部队,凶残屠杀株林河人民。吕光亚、吕绍端率赤卫队,发起了进袭黄城河陈伯章民团之战,首战告捷,杀敌10人,夺枪10支。第二晚接着进袭高新铺地主民团,歼敌2人,夺枪2支。高新铺之战,因县保卫团二中队一部已在这日下午窜至,敌我力量悬殊,战斗打响后即被迫突围撤离。吕绍端返回汪家坝活动,赤卫队20余人枪不久汇入蕲北红五团。
狮子口董家冲吴少卿组织赤卫队50余人暴动,于1930年6月上旬攻打狮子口地方民团,缴步枪5支,7月率队北上,与蕲北红五团会合。蕲北红五团实力进一步提升,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初步实现了党在蕲北的武装割据。
皖西红五团英山分团自1930年7月起,一直坚持着反敌重兵进犯和围攻的战斗。蕲北分团则通过南北征战,巩固和发展了蕲北大同苏区。敌蕲春县保卫团副团长吴鹏,率部气势汹汹窜至两河口,企图封锁大同苏区的出入门户。红五团妇女手枪队队长朱金莲(1905--1930.9),带队参与了英山金家铺大战,在英山石头咀反“围剿”战役中,被敌团防武装抓捕,残暴的施以五马分尸酷刑,壮烈牺牲。1930年9月,红五团因火力不足,转入被动,只得退出战斗。此时,王鄂峰、查之清所率红八军四、五纵队共900余人枪,前来增援。红八军此行是执行中央军委指示,收编皖西武装,组建红十五军,配合红一军“进攻武汉”。因在张家塝得知反动保卫团在两河口封锁苏区,于是赶来增援,一河两岸夹击追歼,毙敌8,俘敌10余人,缴步枪10余支。县保卫团残部逃窜。
红八军四、五纵队与红五团蕲北分团会合于何家铺,开始对蕲北分团的收编。将刀矛士铳队伍全部留于本地,60来支钢枪留下2支,其余50余支钢枪连同持枪战士暂作收编。战后,红五团英山分团并大部分其它游击武装,连同此前收编的蕲北50余人枪,一并编作英蕲游击支队,后组建为独立第一团,与红四、五纵一起行动。
蕲北所留红五团战士选举田南村任团长,以所留刀矛土铳队伍和两支钢枪,继续战斗,团部内设政治、参谋、后勤3部,分别以陈克涛、余赤存、朱献庭为主任,分遣部队到两河口、张塝大同司和汪瓢铺等地发动群众,组建村部与赤卫队,收集武器,扩红招兵。到9月中旬,红五团已发展到1000余人,开辟了太湖北中区根据地,建立中共湖北中区支部,红五团建有3个支部,共有党员110余人。到1930年10月,蕲北大同苏区完整形成,面积达430余平方公里,先后建有龙井河、红花尖、方桥、马冲、界岭、陈德元、檀林河、陈英、萧河、刘漕、两河口、塘抵坳、田禄、六溪冲、汪瓢铺、大同司等19个村级政权。
5、父女二人血洒蕲北大地。
蕲北苏区的发展,进一步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1930年11月,敌夏斗寅十三师又加派其三十七旅进驻蕲州等城镇,纠合各地土豪劣绅和反动民团组成各路“铲共团”,进一步“围剿”革命武装,敌张家塝区长陈廉纠合蕲太英3县民团共700余人,发起了对何家铺的6路围攻。红五团只有土铳迎战敌人,铳管烧红炸裂,战士们就用大刀、长矛肉搏,终因力量悬殊,仅剩100余人趁夜幕掩护分散突围,蕲北苏区失陷。
朱献庭和何寿堂带领部队隐蔽于桐山、将军山一带,于1930年12月成立“摸瓜队”,活动于蕲北龙井岸,汪家坝、狮子口及蕲西黄柏城、蕲南的白池一带,后游击于蕲春县、宿松县、英山县、太湖县、黄梅县和广济的边界山区,“摸瓜队”由10余人精锐武装人员组成,有2支手枪、3支一次打一发子弹的土造短枪,其他是自制的匕首,昼伏夜出,专事镇压反动派,打击和捕杀民团头目、恶霸、叛徒,筹集战斗给养。先后在龙井岸、张家塝、汪家坝、狮子口、黄城河、白池湖等地,捕杀民团头目与恶霸叛徒6人,筹集了一批给养。敌人采用各种方法追踪,队伍被迫转移到宿松、太湖边境活动,第二年队伍被打散,红五团何寿堂等许多优秀干部,都相继战斗牺牲或被捕遭杀害。
1931年12月26日,国民党民团在大同镇唐山村的朱氏祖屋,将朱姓老人和孩子几十人押在一起,逼迫族人们交出朱献庭,不然就要杀死他们。朱献庭得知消息后,带领部分队员前去营救,行至半路上与敌匪展开殊死搏斗,5名队员在激烈的枪战中牺牲。敌匪头目喊话,如果不投降就杀死村里所有百姓。为了避免百姓遭毒手和掩护被包围的队员撤退,朱献庭毅然现身,挺胸走向敌匪,英勇被捕,被关押在何铺伪政府乡公所。勇于牺牲自我、保护人民群众是朱献庭的自觉行动,更是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大别山精神最鲜明的特征。
12月27日一大早,敌人又将朱献庭押至蕲春县张榜后街河堤,吊在树上,驱赶周边几个村的群众看行刑,妄图诱捕革命同党。残暴的敌匪用刀割下朱献庭身上的肉,再用吊锅炒给朱献庭吃,朱献庭始终没有屈服,大骂敌匪“还有后来人将你们杀尽,革命一定会成功”。“摸瓜队”伪装成商贩,悄悄接近河堤试图前去营救,被朱献庭认出,他使眼色暗示不要冒险行动,旁边藏着敌人的机枪,赶快撤离。这时,他看到女儿朱爱莲也在人群里,于是,大声叫骂敌人,用暗语告诉朱爱莲,红五团上次反围剿失利,撤退时有72坛、82瓮、10多个石头猪槽反扣的红军物资隐藏的地点,并命令她赶快去告诉部队。敌匪将朱献庭身上的肉割光,只剩一身骨架,直到最后一口气。敌匪将绳子解下,发现他的心脏还在跳动,就用粗树筒子在朱献庭身骨架上来回碾压,朱献庭壮烈牺牲。敌匪又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挂在街门楼上示众,并去将他家的房屋点火烧光,抓住朱献庭的妻子李氏,要她交出年幼的儿子。其妻没有屈服,也惨死在敌匪的屠刀下。
朱献庭的三女儿朱爱莲(1908年--1931年12月),1928年春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五团,时任红五团妇女协会主席,参与了英山金家铺大捷战。1931年12月当选蕲春县大同特区苏维埃妇女协会主席。负责组织支前任务,如做军鞋、替红军洗衣被、照料伤病员等,同时组织开展反对封建压迫,反对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反对收童养媳,提倡剪发、放脚、取耳环等宣传活动。1931年12月于蕲春大同香炉石河遇敌匪追捕,发生激烈枪战,临死不屈,弹尽后壮烈牺牲。永远跟党走,是朱献庭一家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意志。
6、李先念为朱族东改名。
朱献庭牺牲后,敌匪还要将其家人、8岁的幼子朱天柱(注:朱天柱后来改名朱纯开、朱族东)斩草除根。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将朱献庭的幼子秘密转移,为躲避敌匪的追杀,临时将朱姓改为叶姓。当他们行至湖北新洲县一河堤时,遇空中敌机扔弹轰炸,扬起的沙尘一下子就将瘦小的朱天柱埋没了,是护送员用双手将他从沙土中扒出。晚上住宿在一家客栈,与追来的敌匪发生激战,枪声乱作一团,情急之中一名护送员将小朱天柱抱起,快速从后门逃出,待脱离危险时发现,有一颗子弹贯穿了朱天柱胸前的棉衣,棉絮从弹眼中翻露出来。辗转多地,几度脱险,一路护送至安徽太湖县沙河镇,将朱天柱秘密托养于一地下共产党员家里。
长女朱正莲(1902年--1977年9月),1928年春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月秘密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皖西游击师第八游击大队。1930年7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五团妇女手枪连,参与了英山金家铺大捷战。1930年9月,在英山石头咀反“围剿”突围战役中,被敌团防武装抓捕,关押于英山敌匪牢中。9月底英山县城解放时被救出,因作战受伤无法继续跟随部队转移,隐居英山县农村,于1977年病逝。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李先念同志,派人将朱献庭的儿子朱天柱找到,安排在李先念身边生活,补习文化知识。李先念非常关心他的学习,并为朱天柱改名朱族东,意思是革命的火种永远照亮民族的东方。同时李先念还为朱族东将来的子女也想好了有革命寓意的名字,即子女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是“和平国家”。1951年8月,朱族东被推选为鄂豫皖革命烈士家属老根据地人民代表(徽章号码为032)和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证章编号1524134、1524135),到北京参加中央召开的会议。
代表团团长是李先念和王树声。1951年9月30日,受中央人民政府邀请,朱族东参加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并安排坐在宴会的首席。1951年10月1日,朱族东与中央主要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国庆大典。在党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教育下,朱族东在中南海学习和生活了近两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53年作为中央特派巡视员和监督员,回到家乡蕲春县法律部门工作。在“反右”时期因故被打压停职,直到1984年,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得知情况后,按政策予以平反,退休后于1990年病逝。
朱献庭烈士后继有人。儿子朱族东参加工作后与何冬梅(又名詹冬梅)结婚,生育三男三女,分别是朱修和(女 )、朱修平(男)、朱修国(男)、朱修家(男)、朱春江(女,又名朱小梦)、朱春风(女),都各自有了家庭和事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朱修家、朱春风口述,朱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