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方风土人情的孕育,一代代祖先长辈的传承,时至今日,流传下来的非遗项目,无不需要当代人倍加珍惜和重视,才能够尽量完整地保存。这里面,除了需要政策支持和财力付出,更加需要的,还有符合当前市场经济规律,具备开创性和长久生命力的传承发展模式。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条非遗保护的道路上,黄石已经迈出了探索的脚步。
政策扶持夯实保护基础
政策扶持与经费保障,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文化专项资金4230万元,重点支持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三五”期间,相关经费支出规模也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今年5月底,我市出台了《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推进计划和保障措施。
在此规划中,明确建立黄石非遗项目表彰和奖励机制,鼓励传承和传播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将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政府将出台补贴制度,对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濒危非遗项目高龄传承人,进行有效地抢救性保护。扶持资助他们通过带徒传艺、举办传习班等形式培养新一代传人。其中,在经费保障方面,规定全市各级政府要确保本级非遗保护的基本投入,并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除此之外,规划还指出,我市将建立场馆,集中展示非遗项目,运用先进、科学的保护方法,将收集、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起来。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和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也将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非遗展示中心。
目前,相关工作已经起步。今年上半年,我市文新广局和市群艺馆就开始向上申报“中国端午西塞神舟会民俗展览馆”项目,争取中央、省、市的资金扶持。一旦申报成功,有了资金扶持、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的改善,神舟会的文化精髓将有承载的场所。
主动宣传创造品牌效应
主动对外交流传播,让黄石的非遗面向更多群众,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注,有利于快速赋予古老非遗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在主动融入现代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今年8月26日,大冶刺绣走进哈萨克斯坦,在“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作为代表湖北展出的10个非遗项目之一,受到了热烈追捧。
作为该项目的传承人,刘小红已经不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仅今年上半年,她就不止一次受邀前往韩国,在首尔、大邱等地,举办非遗培训班,教授大冶刺绣的技艺和手法,受到当地人和中国留学生的广泛欢迎。
大冶刺绣的这条主动对外宣传和交流展示的道路,已经走了很多年。刘小红还注册了微博,专门用来展示刺绣作品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成果。历经多年各方努力,大冶刺绣无疑已经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非遗“品牌”。
今年5月份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刘小红所绣的4件精品(青衣、五子登科、骏马、宝驹图)和现场展示所用的半成品绣架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民众围观。特别是外国游客,非常惊奇这种手工艺的表现形式,看后很想带些资料回去。当时因为带去现场的宣传册没有英文,还让外国游客们感到不甚可惜。
“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回来之后我们就将宣传册进行改造升级,加上英文宣传语,这样会更有利于大冶刺绣的推广和宣传。”女儿彭肖肖代表刘小红参展,她认为这次的展出和交流,也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和更加开阔的思路。
宣传和展示带来的良好市场反应,正在激励更多的非遗传承者们,走上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产业化带动可持续发展
尹解元石雕,是一项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技艺。
大冶市民间石雕艺术以大冶尹解元村为代表,素以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而闻名中外。从唐朝开始,当地村民便开山取石,依石而雕,世代相传。石雕器具古来主要是锤子、凿子、錾子、铛子、尺等。1996年11月,大冶保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2008年“大冶石雕”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作为一种非遗项目,石雕不仅是门技艺,对于当地的许多人来说,更是以此为生。38岁的尹国安,就是其中一个靠“石雕”闯出一片天地的典型代表。
2003年,尹国安创办自己的公司,并在石雕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2014年,尹国安被评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目前,他开办有3家公司,公司业务做到了浙江杭州,占领了当地80的石雕市场份额。
“没有经济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相当于无水之源。”尹国安说,只有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让非遗项目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断发展下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日益活跃,大冶的石雕施工队也开始走南闯北。产业化,让尹解元石雕走得更远。据不完全统计,当地发展有30多家石雕公司,在全国各地从事石雕制作的从业人员有1000余人,整个石雕产业年产值达3-4亿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时候,靠一个人根本支撑不下去。”尹国安表示,只有通过产业化发展,才能让某项技艺累积经济基础,吸引更多人投身该项目。同时,通过团队化不断创新,才能顺利发展。当然,他也承认,过度的产业化,也导致了一些弊病,譬如一些技艺不高的人员混杂其中,对非遗品牌有一定的影响。
尹国安打算,将在保安镇建设一座湖北石雕非遗中心,培养一批尹解元石雕工艺人员,增强他们的技艺。同时还将开设制作、建造中心,对石雕进行产业化发展。他筹划在3年内,让这个中心成为石雕的技术、产业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