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石文化
荒岩上的天堂:圣托里尼
2018-01-21 10:20:18   来源:今日湖北网   分享:
0

  □雷辉志

 

9.jpg

 

一座小岛成为一国之宝是极为罕见的,同时又被众多旅游杂志争相列入“一生不可不游”的榜单,更是绝无仅有。这个地方,就是希腊的圣托里尼。圣托里尼由文明史上最猛烈的火山喷发雕刻而成,至今一些火山锥还冒着热气。很多胆小的游客即使匆匆而过,也要去感受一下“致命的诱惑”。

 

爱琴海南部的圣托里尼,位于欧亚两大陆板块最深的海沟之间,3500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将一座圆形火山撕裂成一圈岛链,岛心陷落水底,犹如三星拱弯月,形成一道海峡。

为一亲芳泽,我登上从雅典驶往圣托里尼的夜船,慢船摇晃近10个小时,想赶在日出时分进入圣托里尼岛的破裂火山口,体验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第一眼震撼”。

“到了!到了!”早早被朋友唤醒,抓起相机跑出船舱。甲板上只见冷冽海风中布满人潮,但全都寂然无语。这是圣托里尼吗?眼前的景象实在无法与那个仙岛联系起来。主岛从海水中横空跃出,山势几乎垂直,陡立欲倾,到处裸露着赭红和紫黑的沙石。右侧,一座灰黑色的圆形火山岛上布满乱石,没有丝毫生命迹象。

圣托里尼港口袖珍而简陋,跟峭壁的背景几乎融为一体。下船坐上预先订好的车,沿之字形的狭窄山路盘旋而上。上崖顶后北行,我们直奔岛上第二大镇,西北角的伊亚。峰回路转中偶尔能远望东边山下平缓的海岸和葡萄园稀疏的绿叶,路边大片的山地仍是暗淡的火山灰。满怀憧憬的同伴们面面相觑,对一路的荒芜大感意外。

然而,下车走进伊亚镇,恍然穿越时空隧道,一切都变了。一片不真实的天地浮现在眼前。绝壁上雪白的基克拉迪式半洞窟民居层层叠叠,依山势起伏展开,一些橘黄色房屋点缀其间,较大的教堂建筑多是蓝色圆顶,格外醒目耀眼。一个纯净的蓝、白、黄三色世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她的背景就是蓝宝石般的爱琴海,从山底延伸到遥远的天际。

伊亚坐落于岛北最险峻的断崖边,主街沿着山脊蜿蜒,建筑大多位于悬崖外临海一侧。这个二战前圣托里尼的商业中心,在1956年的地震中几乎全毁,如今看到的岛民重建的家园,仍旧在最不安全的地方筑基,一如他们的先辈,无惧这座活火山的淫威。

在崖顶一家餐厅坐下,喝着希腊咖啡凭栏远眺。主岛锡拉西亚岛的峻岭险峰自脚下向南绵延,阿斯普罗尼西岛横亘西面,构成多层次的天际线,“内海”却又水幽浪平、深邃澄澈。当大游轮驶过,只是给映在海水中的岛影多添几抹涟漪,让人感受到“吹皱一池春水”的恬静婉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腊诗人埃利蒂斯,则以“碧蓝可酣饮的火山”来形容圣托里尼,真是传神之笔。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径,浏览镇上建筑。在狭小的土地上,房舍拥挤错杂,乍看参差无序,细瞧才发现设计者藉地形精思巧构。洞窟式建筑的简单造型元素,在这里表现出情韵生动的雕塑效果。每家阳台和门前的装饰,不论鲜花还是陶器,总是与环境搭配得宜。这种渗透在每个角落的情调品味,让来自四海的艺术家沉醉不已。

在这个被称为艺术家村落的小镇,游人如织的商业区也显出特有的闲适安祥。店里隐隐传出的音响,无一例外是古典交响乐,多是贝多芬、马勒等大师作品。在热闹的主街上,我们被一个设计别致的店招吸引,走进名叫“亚特兰提斯”的书店,内部陈设拙朴而舒适,是纽约格林威治村那种波西米亚风格,不过似乎更原汁原味。卖的书都是募捐来的,其中很多是古今圣哲名著。

时近黄昏,诸多旅游指南重点推荐的节目登场,那就是伊亚的日落,被称为天下奇景之一。我们赶到西边,临海的街道和阳台早已人墙密布。当太阳低垂染红天边,在水中撒下一片碎金,整个海水变得更加深湛神秘,人群中伸出树林般的“炮筒”和各色袖珍相机,记下这“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时刻。

我走到悬崖外的一段废墟断墙回望小镇,那些明净的白色黄色童话屋此时变得一片晶莹,随着太阳的移动和云霞的色彩,呈现出丰富神奇、瞬息万变的光影。两架巨大的风车挺立山头,放射状叶轮在天空勾出优美的剪影。难怪圣托里尼被推为欧洲婚礼首选之地,很多新人涌到这里,就是为了在日落之际披着霞光海誓山盟。

夜幕四合,我们找了一家视野开阔的地方吃晚餐。这时,海浪、远岛已隐匿无形,本岛几个小镇的灯光断断续续勾勒出山巅的位置,海港外停泊着几艘灯火通明的巨大游轮。同样的希腊菜,在这里比雅典市中心明显胜出一筹。更让人叫绝的是圣托里尼土产的葡萄酒,甘冽醇厚,余味深长。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在初露的晨曦中走进洞窟房屋的丛林。小镇还未苏醒,稀落的行人中不少是全身披挂的摄影师。一路遇到的散步者多是彬彬有礼、神气十足的狗儿。有的怡然自得地徜徉,有的趴在墙头凝望远方,各自惬意地享受黎明时光。待太阳高悬,气温升高,它们又纷纷在路上找个阴凉处睡上一觉。后来才知道,它们是居民共同喂养的流浪狗,在很多住家门口定时获得食物。它们无需逢迎、取悦或警惕任何人,回到了动物的群落生活,成了岛上一道自然风景。

在旅店老板的怂恿下,我们在崖底乘上双桅木船,越过海峡,登上了火山岛。这座圆形小岛1707年浮出海面,如今岛上布满火山喷发形成的大坑。1956年那次爆发留下大片炭色的怪石,从岛面蔓延到海中,像一丛丛黑色的火焰,凝固了岩浆出水的可怕瞬间。骄阳下寸草不生的山丘看不到头,一路上砂石松软难行,只听见脚下嘎吱作响,我们一直走到火山岛腹地,感觉置身于外星球的荒原之上。

这时导游小姐停下来,先让我们触摸地缝中散出的活火山热气,又拿出一张壁画印刷品,讲述一个圣托里尼的传奇。这幅画是在主岛的阿科罗提利古城遗址出土的“番红花采集者”,描绘采花少女将收获献给一位女神,造型曼妙多姿,色彩绚丽迷人,是青铜时代的艺术杰作,藏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3500年前喷发的火山灰将之深埋地下,直到1967年才重见天日。史前那座繁华的古城完好无损,但未发现任何人类骨骸和金银珠宝,显然岛民已预知大难将至避走他乡,没人知道他们去了何处。

离开火山岛,双桅船在一处岛礁外停泊,让游客跃入爱琴海的怀抱,体验蓝色世界。这片海水温度宜人,我又找回了儿时纵情深山碧水的感觉,但这里远离尘嚣、海天入怀的陶醉岂是峡江戏水所能比拟。这时隔海相望的的伊亚镇,像极地山峰上的冰川积雪,在阳光下发出白玉般的光芒。

除了一次出海,我们一帮“旅友”整整两天时间“锚定”在伊亚镇游逛。做出如此不经济的选择,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理由,只是自然而然地玩,无所遗憾地离开而已。

乘下午的快船返回雅典,站在船尾听着惊涛骇浪,圣托里尼迅速远去。这时,心中响起的第一个声音并不是“我会再来”。圣托里尼之行,对我习以为常的经验和理性都是一种挑战。在这里,人与自然之间毁灭与重生、暴戾与淡定、蛮荒与优雅,结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关系。

如果说在雅典的残垣断壁间我们只能遥想光辉的文化盛世;那么,在圣托里尼则能在蔚蓝和洁白的诗意中,在雅舍曲径的浪漫里,触摸到希腊古典精神跃动的余脉,感受到奠定欧洲哲学、孕育欧洲文明的先圣们延绵不绝的薪传。

圣托里尼两日光阴,不是尽兴的览胜,而是一生一次的机缘,我庆幸,没有与她失之交臂。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