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制
围绕“法治”建设主题协同攻关 不断提升服务新时期治国理政能力
2020-09-17 09:49:45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本网讯( 曹永新 叶强 )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不断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多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坚持围绕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大局,以“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为己任,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主题协同攻关,奔着问题调查、找准问题研究,收集难题“会诊”,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解剖麻雀”,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学校服务治国理政的素质能力。

一、围绕“法治国家”建设主题深入探索,助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反映了我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规划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是高校研究依法治国工作的主线。一是围绕监察体制改革问题集中攻关。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重大部署后,该中心获批承担中国法学会“国家监察立法研究”重大课题,围绕国家制定重大战略,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 深入思考,准确理解把握“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为谁改”,科学研究谋划课题调研,着力探索解决行政监察覆盖范围过窄、反腐力量分散、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等问题。调研中,他们坚持校校联手、校政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力合力、协同攻关,组织以徐汉明教授、姚莉教授、张德淼教授、王广辉教授、周凌副教授、王玉梅副教授、徐晶副教授、张乐讲师、申政博士、博士生徐凯、孙逸啸为主体,商请纪委、监察、检察等部门实务人员协助支持,组成有18人参加的强大研究团队,共同承担重大课题攻关任务,仅用5个月时间提交了《国家监察基础理论研究》专题报告和《人民监察委员会组织法》《国家监察程序法》《国家监察官法》3个法律草案,得到中国法学会充分肯定,被专家评定为优秀等次;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将课题组提出的有关建议专门向全国人大作了专题汇报;其中,关设立监察官制度等建议被立法采纳。同时,注重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形式宣传推介研究成果。2018年12月8日,该中心在武汉举行了以“推动《监察法》与修订《刑事诉讼法》法法实施衔接——以职务犯罪司法审查为视角”主题研讨会;2019年9月21日,以“职务犯罪案件司法审查机制”为主题研讨会。承担项目的课题组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成果要报3份、研究报告1份、会议综述1篇、论文集一本;发表论文多篇,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二是围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问题合力探讨。司法体制改革不仅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此,该研究中心注意发挥法律专业、社会治理法学学科的优势,抓住司法体制改革有利契机,主动承载起探索在依法治国条件下用法治方式完善中国政治体制的使命,探索依法循序渐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路径。负责承担了教育部委托的司法管理体制重大课题。由徐汉明教授亲自担任课题项目主持人,选定华科大法学院院长汪习根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乾副教授、周凌副教授、胡婷副研究员,武汉学院王玉梅副教授,社科院助理研究员杨中艳博士,会同实务机关谢鹏程所长、郑青常务副检察长、金鑫副检察长、刘国媛研究员,曹永新研究员等开展对司法管理体制重大课题集中攻关,形成了《司法管理体制基础理论》《司法人员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经费管理》《司法伦理管理》120万字的5个序列专著,已付梓出版;主持人徐汉明教授会同蔡虹教授、武乾副教授、林必恒副教授、刘春梅副教授等承担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委托的《司法大百科全书》司法制度卷150万字,已付梓出版;接受中组部和高检院委托,主持人徐汉明教授会同姚莉教授、金鑫教授开展《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研究,被中组部、高检院采纳;接受两高委托参与《“两院”组织法修改》,提交修改报告,被中央领导、全国人大、两高、中组部、中国法学会采纳。三是围绕经济法制难点协同研究。该中心坚持把服务全国与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为智库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助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参政履职作用。例如,针对加强对回收包装制假行为防控力度、简化保健食品行政许可程序的议案等5个问题,组织专家开展攻关研究,及时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供议案建议稿,获得时任中政委副秘书长、全国人大代表王其江同志,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陈冀平的肯定;被全国政协委员李建明部分采纳,以提案形式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全国政协社法委专门致函予以充分肯定。

二、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主题集中攻关,助推政府在履行公权力过程中“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政府是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此,该中心把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供智慧和力量。一是承接湖北省政府安排起草《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课题任务。根据国家颁布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总体部署和要求,负责承接了湖北省政府安排起草《实施方案》任务。按照“整体推进方案化、目标任务项目化、实施主体责任化、成效考核指标化、落实时间节点化”的要求,如期优质完成了《实施方案》文本及说明,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后,以“两办”文件形式向全省公开发布。二是承担“建立法治建设指标体系考评标准”起草工作。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法治建设指标体系考评标准”后,该中心迅速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由主持人徐汉明教授组织陈实副教授、徐晶副教授、林必恒研究员、郭川阳副研究员、博士生王玉梅,博士生张乐、杨新元、张新平等中青年专家集中展开“法治湖北指标体系及考评标准”攻关研究,并通过举办“法治湖北指标体系”高端论坛,吸纳智识资源,交流研究成果,向湖北省委提交了《法治湖北指标体系及考评标准》,被法治湖北研究小组采纳。2014年8月,在湖北省市州及29个县开展试点基础上,对该研究成果进一步作了修改完善,相继提交了1个《指标体系及考评办法》、1个《实施意见》、2个《考评标准及评分办法》等规范性文本(草案),为湖北在全国率先开展推进法治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的探索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实践范例。与此同时,根据广东、广西、湖南、贵州、成都等10个省(市)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法治建设相关“模本”和可借鉴的参考数据,被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时任四川省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等领导同志专门作出批示。三是开展“服务1000名决策者行动计划”。围绕“法治中国”“平安中国” “法治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薄弱点及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为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服务中央与地方政府精准决策提出咨询报告。据统计,自2012年至2020年8月,该中心共提交咨询报告191份,获时任中央国务院领导俞正声、王乐泉、刘延东,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副检察长柯汉民、张常韧,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陈冀平,广东省领导林少春、山东省人大副主任国家森、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天津市院检察长李少平、湖北省院检察长敬大力等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239项。其中2016年至2020年8月提交咨询报告112份,获中央领导汪洋、赵乐际、韩正、王晨,周强、张军,省部级李鸿忠、蒋超良、王晓东、陈训秋、张文显、江必新、张昌尔、孙 谦、童建明、唐良智、王晋等采纳批示140项。四是承接湖北省委委托的重大课题。2017年围绕湖北省委主要负责人委托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条件下加快推进法治湖北建设”重大课题,由主持人徐汉明教授、陈实副教授负责并潜心研究提供专题报告,被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作出批示,有关内容被省委决策采纳。

三、围绕“法治社会”建设主题着力研究,助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权威高效运行。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客观要求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为此,该中心坚持强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理路,充分运用自身打造的“社会治理法学”这一品牌,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一是围绕推广“枫桥经验”聚焦。2013年,在习近平同志作出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的重要批示引领下,根据中政委、中国法学会的统一要求,该中心选派了徐汉明教授、叶强讲师、徐凯讲师、邵登辉讲师及博士生孙逸啸参加中政委、中国法学会委托《“枫桥经验”理论总结和经验提升》,中政委委托项目《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中政委委托项目《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研究》,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枫桥经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东方模式”》,接受平安湖北领导小组、湖北省委政法委委托《社会治理条例》立法项目,湖北省民政厅委托《基层社区治理促进条例》立法项目,湖北省法学会委托项目《双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三治融合实施方案》立法项目,其项目研究成果分别被中政委、中国法学会、省人大采纳。二是围绕推行基层社会治理发力。2013年至2020年,该中心围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创新,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的主旨和目标,在学科带头人徐汉明教授的倡导下,组成由姜公映二级高级编辑、武乾副教授、董少平教授、陈实副教授、讲师叶强、博士生徐凯、研究人员汪洋等与湖北省8个市州的武汉市百步亭、恩施市龙凤镇等24个基层社区建立联系点;为武汉市江岸区、宜昌宜都市、荆州市、咸宁市提供“法治建设中长期纲要”与“法治政府实施方案”;承担湖北省委、省政府、省法学会委托“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宜都)试点方案拟制过程中,及时选派8名专家学者赴宜都市基层驻点、承担乡规民约、社区公约的全面修订工作,启动编纂社会治理“三治融合”教材、承担对试点骨干培训任务、“三治融合”试点绩效评估方案拟定等工作任务;为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基层基础工作,总结广东省惠州市“一村一居”一法律副主任的新鲜经验,选派徐汉明教授、刘茂林教授、姜公映研究员、汪洋助理深入广东惠州展开实地调研,提出创新性转化意见。由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法治论述读本摘编》两个重大课题,被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调研局采纳。有关推广惠州经验的报告和“双基强化 社会治理三治融合”试点实施方案分别获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张昌尔与原省委书记蒋超良、省法学会会长傅德辉同志批示。三是围绕推进法治建设探讨。多年来,该中心瞄准“法治中国”“平安中国” “法治社会”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社会治理法学‘三大体系’”等前沿理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调查研究,关注重大问题,合力协同攻关,使法治建设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软实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得到明显提升,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2012至2020年该中心共发表学术论文741篇,含《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10篇, C刊127篇;在重要报纸发表文章128篇(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22篇);获奖成果125项;出版学术著作73部(内含编著11部)。其中:2016年至2020年8月,共发表学术论文147篇;《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发表6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载4篇; C刊发表91篇;在重要报纸发表文章25篇(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4篇);成果获奖15项;出版学术著作21部(内含编著11部)。2012年至2020年8月,先后承担《网络安全立法》《社会治理法学原论》《国家监察立法》《对国家监察委的外部监督》《法学教育改革》《“枫桥经验”理论总结和经验提升》《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两院”组织法修改》《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等国家社科基金与中组部、中宣部、中政委、中国法学会重大项目1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司法管理体制改革》重大项目4项,省部级重点项目68项。开展协同攻关项目共计309项,其中中标承揽49项(重大项目8项、重点项目23项、一般项目18项),接受委托66项(中央委托25项、省级机关委托35项、市州区县委托6项),自主立项194项。其中2016年至2020年8月开展协同攻关项目计145项,其中中标承揽20项(重大项目6项、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7项);接受委托38项(中央委托13项、省级机关委托23项、市州区县委托5项),自主立项87项。

编辑:晓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