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日晚,黄石市下陆区治安巡防民警通过路面治安监控系统,发现团城山菜场有人斗殴。该市公安局立即启动处置机制,对讲呼叫距现场最近的巡警赶往事发地——这是黄石社会治安“防控网”日常运行的一个普通镜头。
2015年以来,黄石以“人、地、事、物、单位、场所”等治安基础要素严密管控为目标,统筹警务和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社区防控、街面巡控、单位自防、环城堵截、视频监控、高危人员监控、公共安全管控、特业管控、虚拟社会防控等九张防控网。“密集的防控网,覆盖了社会治安和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老百姓出门放心,回家安心。”黄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余平辉说。
特色试点,全面开花
黄石市英才小学“社区民警执勤室”里,放着一个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的“小铁盒”。“别看它小,关键时刻作用大。”正在执勤室内值班的黄石港公安分局社区民警朱传漠说,“小铁盒”是一键式报警器,与110指挥中心联网,辖区有警,一触即发。
今年6月底,英才小学学生琦琦(化名)反映,上学途中被一名陌生男子尾随。该校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由家长、校保卫部人员护送琦琦上下学。
6月24日,在护送琦琦放学时,学校保安发现了尾随者,随即报警。不到两分钟,朱传漠及辖区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控制住嫌疑人。
一键式报警系统是黄石港公安分局单位自防网建设重要环节。该局针对辖区位于市中心、人流量大、学校众多等现实情况建立的单位自防网,目前已在黄石推广开来。
记者在铁山区、西塞山区、大冶等地探访发现,各地因地制宜构建了特色防控网。
位于中心城区、人流量大的地方主打街面巡控网;酒店、网吧、二手市场交易集散地构建特业管控网;老旧社区主打社区防控网……
“在织密防控网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打造试点品牌,待经验成熟后再复制、推广到全市。”市公安局副局长罗会平介绍。
一点触发,全网响应
“一辆白色小轿车在城区撞人后逃逸!”10月8日20时许,黄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
随即,市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通过视频监控查找嫌疑车辆运动轨迹,事故现场附近巡逻民警开展排查,城区各卡口治安服务站民警设卡拦截——3分钟内,多警种资源全部运行到位。
20时50分,迎宾治安服务站设卡民警发现一辆逆向转弯行驶白色小车强行冲卡,立即拦截,迅速控制涉事驾驶员。“九张网各有各的特色,但在实际应用中又相互联动,一点触发,全网响应。”市公安局副局长蔡加喜说。
蔡加喜介绍,目前黄石城区常设6处堵截点、环城21处重要卡口、22个治安综合服务站、30部110巡逻车,建成“内控区、中控圈、外控线”三层防控圈。城区封锁圈3分钟内能到达现场;环城封锁圈15分钟内完成合围,“关门捉贼”。
此外,通过警力下沉、屯警街头、推进“天网”工程、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等,黄石进一步压缩了违法犯罪分子作案空间。
数据显示,黄石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大要案件数量明显下降,社区内入室盗窃、社区抢劫和盗窃机动车辆等三类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5.3%,抢劫、抢夺案件同比下降83.3%,涉众型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4.4%。
压实责任,畅通“神经末梢”
2015年,黄石投入2.7亿元用于“九张网”建设,包括设备添置、人员配备等。今年,各地还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将“九张网”织密、织牢——
完成全市28个特色社区创建工作,落实专兼职网格员4100余人,社区防控网基本建成;
升级改造12个治安综合服务站,完善了“一车四警一犬”错时、补位巡控机制,街面巡控网有效织密;
同时,全市1549家县(市)区级内保单位基本成立了内保机构,327个校园安装了“一键通”报警系统,单位自防网常态运行;
此外,环城堵截网、视频监控网、人员监控网、安全管控网、特业管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九张网扎实运行,主体责任的落实是强力支撑。
启动公共安全隐患事前问责机制。去年11月,黄石对涉及校园安全隐患的10名相关责任人给予处分;今年3月,西塞山公安分局对8名不作为、慢作为的民警实行召回管理;4月,大冶市公安局对18名不履职尽责民警问责。“领导挂点、清单管理、督导检查、通报排名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确保了‘九张网’各项工作推进到最后一厘米,打通每一根神经末梢。”余平辉表示,落实各单位主体责任,才能“防得住、控得牢、打得准、管得好”,实现社会治安井井有条。(记者 陶忠辉 通讯员 韩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