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周日的“叶青一周财经分析”直播中,有一点印象深刻:城市数字化。
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到2027年底,要体现在“高效处置一件事”覆盖城市运行重点事件,“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高频民生事项。数字经济将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并在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便捷普惠服务、城市数字更新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将建成50个以上全域数字化转型城市,超大特大城市将率先建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并落地一批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城市大模型。
到2035年,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部署了八大行动:
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提升行动: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构建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鼓励建设数字化城市综合运行和治理中心,并推动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
数字美好生活行动:旨在让市民共享数字化成果。包括推进“一网通办”集成更多公共服务,拓展远程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发展数字文旅、数字消费等新型生活场景;同时关注“一老一小”,优化数字友好人居环境,弥合数字鸿沟。
数字经济赋能行动:核心是激发产城融合新动能。特别强调推进数据产业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数据密集型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利用数字技术盘活闲置空间,打造数据创新创业载体,并构建城市经济监测预警模型。
城市数字更新行动:重点改善物理空间品质。通过实施城市泛在感知工程,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并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探索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社区和家庭。
数字化转型筑基行动:打造统筹集约的数字底座。将集约建设感知、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物联、数联、智联”。特别指出将优化改造城市内“老旧小散”算力设施,面向社会提供普惠便利的数据服务。
适数化改革创新行动:旨在破除制度堵点。包括推进城市治理流程优化,创新长效运营模式,并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传递了未来城市发展与产业培育的重要信号:城市作为“创新试验场”。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全域转型”是关键突破。
这些就是商机。
武汉已经有动作。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北武院) 成立于2022年,是由北京大学、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建,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由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以打造“大型社会模拟器(大科学装置)”为宗旨,“创建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智能社会治理模式和打造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发展定位,助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和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新型智慧城市、智能社会治理基础与应用研究。
主要在三个应用方向开展研究:按照首席科学家的技术路径打造原创的群体、社会层面的通用人工智能“大型社会模拟器”;以法律大模型、语音大模型、通信频谱大模型、视觉语言大模型等加快大模型技术的行业研发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数据流通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安全治理的高端智库建设。目前已发布与北京大学联合攻关、全栈自主研发的“北大元法智能系统”、推出了全国独创的“AIGC长音频生产开放平台——呱呱有声”等一批阶段性科技创新成果。
“大型社会模拟器”,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技术赋能与实践牵引的关系。它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尖端成果,更为转型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决策工具和试验平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商业机会。
——大型社会模拟器如何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
大型社会模拟器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关联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从“数字镜像”到“决策实验室”: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构建数字孪生城市,传统做法可能更侧重于可视化和静态呈现。而大型社会模拟器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百万级规模的智能体(Agent),模拟个体、组织、政府等社会要素的复杂交互,将数字孪生升级为一个可以预测、推演和试错的“社会模拟实验室”。这使得城市管理者能在虚拟空间中预演政策效果,比如提前评估新的交通规划或公共资源布局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从而实现从“事后应对”到事前预见的治理模式转变。
驱动治理范式革新:该模拟器推动了城市治理从依赖经验的“二维平面管理”向数据驱动的“三维立体智能”范式演进。它通过整合人口、经济、交通、公共设施等多维数据,并对社会运行规律进行程序化建模,让城市治理者能更精准地“看见”并“理解”城市运行的内在机理。例如,在武汉的实践中,它已成功用于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在部分拥堵路口实现了车流量提升、排队长度下降的效果。非常需要。
助力长效发展决策:模拟器能够对人口结构变迁、资源需求变化等长期趋势进行动态建模。这帮助政府在公共服务布局上实现超前部署,例如科学规划和优化学位、养老、医疗等资源的布局与投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升公共投资的长期效益。
——大型社会模拟器带来的商机
大型社会模拟器所依托的技术和开创的模式,为各类市场主体带来了广阔的商业机遇:
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商机存在于为政府和大型企业提供实景三维建模、多智能体系统开发、大数据融合治理、以及模拟器平台的运维与升级等服务。随着更多城市和企业希望构建自己的模拟环境,专业的技术服务需求会持续增长。
数据驱动决策支持:基于模拟器的分析能力,可以催生新的数据服务业态,即“空间数据即服务”(Spatial Data as a Service)。咨询公司、研究机构可以利用或自建类似的模拟平台,为零售、物流、房地产等行业提供科学的选址分析、市场潜力评估、人流模拟和风险评估等高端决策支持服务。
垂直行业应用深化:除了城市治理,模拟器技术在特定行业有巨大应用潜力。
文旅与文博:可以开发基于实景三维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如AR/VR导览、历史场景复原互动等,让历史“活”起来。
应急安全:为企业园区、大型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等提供定制化的应急疏散模拟和应急预案优化服务。
金融服务:保险公司和投资机构可利用模拟器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更精确的推演,辅助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未来生态与前瞻领域:模拟器作为一个开放的科研平台,其持续发展将催生围绕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生态系统。这在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评估(测试AI系统的价值观对齐和社会适应性)、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模拟、以及劳动力市场与产业转型模拟等领域,为前沿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提供了长远的创新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