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对民营企业、老百姓的影响
2025-11-02 20:22:22   来源:今日湖北

一、安徽动手


全国多地正在推进的国有“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管理改革,其核心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唤醒庞大的“沉睡”国有资产。


安徽省10月底日印发《推进“大资产”统筹管理总体工作方案》,是一项旨在全面提升国有资产、资源、资金(简称“三资”)配置效率和治理效能的系统性改革。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全域清查、统筹盘活和智慧监管,打破部门壁垒,让庞大的国有“家底”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起来,赋能高质量发展。


——改革框架与范围。此次改革构建了清晰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链。


全面覆盖的“三资”范围。改革将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八类资产(房屋、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股权、大型仪器设备、数据资产、保障性住房、公共基础设施)、五类资源(土地、矿产、水利、林业、能源)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两类资金(财政存量资金、实有资金)全部纳入统筹盘活范围。此举旨在实现国有“三资”的全口径、全覆盖管理。


——明确的实施路线图:


近期(2025年9-12月):将集中开展清查、确权、统筹盘活、与债务联动监管、与投资协同五个专项行动,核心任务是“摸清家底”。


中长期(2026年及以后):将持续深化推进,致力于构建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位一体的关键环节。改革围绕摸清家底、统筹盘活、兜底保障、投资联动、监督管理5个关键环节,细化了19项具体工作举措,并压实到各责任单位。


——如何盘活“三资”。安徽此轮改革并非简单登记资产,而是通过一系列创新机制实现“三资”的优化组合和价值放大。


机制赋能,打通盘活路径。改革着力建立新增配置与存量闲置资产“硬挂钩”机制,优先通过调剂共享来满足新增需求。例如,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打造了贯通省、市、县三级的资产调剂共享平台,为资产流动提供了高效通道。


市场运作,挖掘潜在价值。方案强调用市场逻辑激活资产价值。省国资委推动省属企业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ABS)、碳汇交易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已涌现出多个成功案例。在能源领域,将对全省可开发的风光发电资源进行摸排,并依法依规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开发。


智慧管理,构建数字生态。安徽将完善“三资”统筹管理平台,分类建立全省国有“三资”总账和明细账,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和跨部门信息共享,为科学决策和精准配置提供支撑。


协同监督,保障改革成效。为确保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将构建涵盖“三资”、债务、投资等多领域的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并织密筑牢多部门协同的监督防线。


安徽的“大资产”统筹管理改革,是一次向存量要效益、向管理要动力的深刻变革。它通过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和技术赋能,旨在唤醒“沉睡”的资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仅能为安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全国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对民营企业来说上一个机遇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这绝非简单的“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而是打开了一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共享发展红利的新机遇之门。


一是直接参与资产盘活,获取优质资源与项目


民营企业可以多种方式直接参与改革,获得此前难以触及的优质资源和发展项目。


多元化的合作入口。地方政府为盘活资产,推出了包括股权合作、资产转让、特许经营权授予、合作经营在内的多种模式。例如,重庆就集中发布了259个重点项目,主动向民企抛出“橄榄枝”,合作领域广泛覆盖高新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物流、文旅康养等。


切入关键资源领域。过去民企较难进入的矿产资源、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也打开了大门。湖北阳新县通过矿权出让,引入民企共同开发高价值石灰石矿;湖北联投集团则通过“探矿权质押融资”等创新模式,在不转让核心矿权的前提下,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磷矿资源。在数据资源方面,襄阳的公共数据产品开发、永州的“智慧国资”系统建设,都为掌握特定技术的民企提供了机会。


二是融入产业生态,拓展市场空间


“三资”改革旨在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民企可借此融入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


嵌入国企主导的产业链。改革强调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战略布局进行。例如,湖北国资并购上市公司后,会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这为具备技术优势的“专精特新”民企提供了成为配套供应商的绝佳机会。


共享新兴产业发展红利。各地在盘活资源时,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湖南永州大力开发风电、光伏资源,并以此吸引下游装备制造、储能材料项目落地,民企可以凭借技术灵活性,在这些新兴产业链中找到定位。


三是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资本合作


改革推动资产资本化,为民企带来了新的融资思路和合作模式。


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退出渠道。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等资产证券化工具的推广,使得投入大型基础设施或园区项目的民企,在项目进入稳定运营期后,有了一个理想的资金退出渠道,从而加速资本回收和再投资。


获得国有资本投资支持。许多地方在改革中设立或优化了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旨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有潜力的创新型民企有机会获得这些基金的投资,不仅是获得资金,更是获得了信用背书和战略资源。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成本


改革本身也是一场治理能力的升级,间接为民企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提升合作效率与透明度。各地建设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如湖北的国有“三资”管理平台、湖南永州的“智慧国资”系统),将资产信息、交易规则、合作需求公开化、透明化,降低了民企的信息搜寻成本和沟通成本。


稳定政策预期。系统化的改革往往伴随着清晰的规则和长期规划,例如安徽构建的“大资产”统筹管理体系。这有助于民企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从而更敢于进行长期投资和技术研发。


面对这些机遇,民营企业可以重点关注各地国资委、财政厅(局)官网发布的官方政策和项目信息,特别是像重庆“三攻坚一盘活项目专区”这样的线上平台。同时,苦练内功,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独特价值,并在参与合作时做好尽职调查,方能更好地把握这场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三、老百姓可以买“股票、债券、REITs”


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作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将庞大不动产“化整为零”并引入公众投资的专业流程,而其全球与国内市场规模则展现了这类资产的蓬勃生命力。


根据法规要求,REITs每年必须将不低于90%的年度可分配利润以现金形式支付给投资者,这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且可预期的现金流。


REITs自1960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成为一个成熟的资产类别。截至近年数据,全球REITs市场的总市值规模约为1.3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作为最成熟的市场,其规模约占全球的一半左右。


中国自2021年5月首批产品上市以来,截至2025年6月,在约四年的时间里,中国内地已上市的REITs产品数量迅速增长至68只,总发行规模接近1800亿元,总市值已突破2000亿元。这一规模已超过日本、新加坡等市场,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REITs市场。


从资产类型看,中国REITs市场也日益多元化,底层资产已从最初的高速公路、产业园,拓展至仓储物流、保障性租赁住房、清洁能源、消费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众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领域。展望未来,基于国内百万亿级别的庞大基础设施存量资产,许多业内人士预测,中国REITs市场潜力巨大,未来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因此,高速公路不动产证券化是将高速公路这类重资产未来能够产生的、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如通行费收入)作为基础资产,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化设计,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和交易的证券产品。这是一种盘活存量资产、创新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式。


根据高速公路资产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证券化产品:


建设期/运营初期(Pre-REITs):此时项目尚未产生稳定现金流,可通过非标产品(如私募基金)进行前期培育和融资,待资产成熟后,再通过其他标准化产品退出。


运营稳定期(类REITs与私募REITs):资产已能产生相对稳定的现金流。类REITs结构灵活,可根据企业需求设计为债务型、权益型或出表型,以实现融资、优化资产负债表等目标。私募REITs(如持有型不动产ABS)权益属性更强,更侧重于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和轻资产运营,治理机制也更为灵活。


成熟期(公募REITs):资产进入稳定运营期,现金流非常稳定。公募REITs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发行,流动性强,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资产价值,是重要的权益融资工具。它对底层资产的合规性、现金流稳定性要求最高。


关键步骤包括:


资产剥离与组建资产池:原始权益人(如高速公路公司)将能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如特许经营收费权)剥离出来,组建资产池。


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一个破产隔离的SPV(如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这是实现“破产隔离”的核心,确保基础资产与原始权益人的其他风险隔离开。


信用增级与评级:通过内部措施(如优先/次级分层)或外部措施(如第三方担保)进行信用增级,以提升证券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随后由专业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发行销售与后续管理:SPV以资产池为支持发行证券,由承销商销售给投资者。募集资金支付给原始权益人,后续通常由服务商(可能是原始权益人或其关联方)负责资产的日常运营和现金流归集,并向投资者支付收益。


国内已有多单成功的高速公路证券化案例:


九永高速持有型不动产ABS(私募REITs):于2024年底发行,规模22亿元。其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明确了扩募机制,为打造持续盘活资产的平台奠定了基础。同时,它采用簿记发行方式,吸引了银行理财等多元化市场投资者。


隆纳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作为2019年发行的中西部首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产品,其融资成本为3.68%,相当于一次性募集了该高速未来8年的通行费收入,有效支持了四川省后续的交通重点项目投资建设。


山东高速集团类REITs:于2024年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规模36.51亿元,期限18年,票面利率2.76%。它帮助集团实现了从重资产向“轻资产、重管理”模式的转型。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