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3107:读好书才能创好业
2025-09-18 09:47:25   来源:今日湖北

“扫下脸和舌头,再测下食指,一分钟左右就能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

911日,在孝感举行的“才聚荆楚·共建支点”创立方大学生创业路演暨湖北省“源来好创业”创业资源进校园活动现场,由湖北科技学院药学专业研究生庄亚飞团队研发的自助式脉问健康测量仪吸引众人体验。

庄亚飞介绍,该设备由图像采集装置、样本收集装置、电子号脉器、平板电脑和底座等组成,融合了AI 技术与中医理论,通过面诊、舌诊、问诊和脉诊等方式获知体验人的身体情况,再与系统内百万级的中医诊疗案例进行比对,利用大数据算法分析出体验人的脏腑功能,然后快速生成涵盖经络、体质、阴阳、血氧、湿气等多项中医指标的检测报告,并提供食疗、理疗、运动等调理建议。

“目前推出的是初代产品,我们正在努力提升检测的精准度,力争达到医师级。”庄亚飞直言,参加此次路演活动,一是为了宣传推介产品;二是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共同打造AI时代“超级中医医师”,为群众提供中医慢病管理与亚健康预防的高效工具。

我一直认为,理工科学生“跟着老师创业”,也可以自己创业,因此,读好书、学好专业,多么重要。

湖北科技学院很一般。位于咸宁市,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

1946年,成立于1937年的蒲圻师范学校和成立于1942年的湖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湖北省咸宁高级学校合并为咸宁地区师范学校,先后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咸宁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5年,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创立,1994年独立设置咸宁医学院。

20023月,咸宁医学院、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2011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

截至202412月,学校有温泉、咸安2个校区,校园总面积约96公顷,校舍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5亿元;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245.66万册、电子图书300余万册;有23个学科性学院及教学单位,在招本科专业54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有各类在校生近20000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普通本专科生190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有教职工1500余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

有一年我到这个学校解读全国两会精神。还邀请师智敏——大学生创业标兵。

研究生和大学生凭借专业知识与创新精神,成功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产品的例子不少。他们往往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下面是一些领域的典型案例:

一、智能硬件与高端制造

刘培超与越疆科技:2014年,还在山东大学读机械工程研究生的刘培超,因为看到实验室里重复性的工作浪费了大量时间,萌生了研发一款轻量级智能机械臂的想法。毕业后他南下深圳创业,克服了技术、资金和市场的多重困难,成功开发出首款桌面型智能机械臂并在国外众筹平台获得成功。他坚持研发工业级机械臂,攻克了集成化驱动等关键技术,使产品性能提升而成本和体积大幅下降,打破了国外垄断。如今,越疆科技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累计申请知识产权超千项。

二、新材料与绿色化工

邓佳威与兴镁源科技:长沙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邓佳威,注意到老家岳阳化工园区每年有大量废硫酸待处理,环保压力大。他运用专业知识,成立了湖南兴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废硫酸生产高附加值的硫酸镁(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污水处理、电子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创业初期面临产品质量不稳等困难,他持续技术改造和创新,攻克了废硫酸综合利用、重结晶闪冻和硫酸镁后处理改性三大关键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零排放。他的公司如今年产值达2500万元,产品远销海外,并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三、数字经济与软件开发

龚博翔与溪山科技:2013年,合肥的龚博翔考入贵州大学攻读电子通讯专业研究生。入学仅一个月,他就捕捉到微信平台的商机,与同学一起帮助企业进行微信平台的二次开发。20143月,他成立了贵州溪山科技有限公司,首个项目从江旅游新媒体通过3D虚拟技术展示民俗风情,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贵州赛区银奖。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功研发30多个项目,获得13项软件著作权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营业额达700余万元。龚博翔本人也荣获贵州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等荣誉。

四、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

彭达与耕读兴侬(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彭达,在一次社会实践中发现黄冈天井湖村的菱角种植虽有潜力但产量和销路不佳。他创立公司,不仅推广先进的--生态轮作模式(种植两年菱角后养一年鱼,利用鱼吃掉杂菱,鱼粪滋养菱角),将亩产量大幅提升,还深入研发,获得了7项专利,开发了即食菱角、菱角粉丝、菱角酒等深加工产品。他们大力拓展电商直播,销售额突破3500万元,成为全国菱角单品最大的生产供应商之一公司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全产业链带动1.1万余人就业。

五、光电技术与进口替代

唐佳与中南鸿思自动化: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生唐佳,在校期间牵头创办了中南鸿思自动化科技公司。在导师指导下,团队成功将学院自主研发的国产光电子器件自动耦合封装设备推向市场,其加工精度达到了50纳米的世界领先水平。这款设备解决了国内光电子器件自动化封装市场的痛点,产品已在国内光电行业50多家企业应用超过1100台(套)。至2024年,公司营收已达7397万元。

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虽然领域各异,但他们的经历中有一些共同的闪光点:

发现真问题:他们善于从日常生活(刘培超)、家乡现状(邓佳威)、社会实践(彭达)或专业领域(唐佳)中观察到真实的痛点,并以此为创业起点。

运用硬技术:他们都深度依托自己在研究生或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形成了核心竞争壁垒。

坚持与迭代:创业之路从不平坦,资金短缺、技术瓶颈、市场波动是家常便饭(如龚博翔团队曾发不出工资,邓佳威初期产品不稳)。但他们都能坚持初心,不断试错和迭代。

把握时代机遇:他们很好地结合了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如智能制造、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国产替代等,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