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第五立面”指的是建筑物的屋顶面。
今年夏天,北京中轴线沿线区域30余处屋顶露台向公众开放。市民游客登上露台,既能品清茶、尝美食,也能看戏剧、听音乐会,甚至还能打网球。从花园到商场,从音乐厅到体育场……如今,越来越多的灵感创造在各地城市屋顶上“生长”,让城市建筑变得多姿多彩,让城市空间更加开放且充满活力。
当前,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易被忽视、利用率低的“第五立面”是一个突破口。数据显示,仅广东深圳,就有约2亿平方米的建筑屋顶存量空间,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相对应的是地下空间。
武汉武商梦时代商场把屋顶变成百花园,迷迭香、薰衣草、小苍兰等植物吸引众多市民打卡;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屋顶上铺设了约4万平方米的光伏组件,近3年年发电量超4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000吨。
20多年来,大约两年去一次成都,开会或者授课。
一直发现,成都人的屋顶很漂亮,亭台楼阁,绿树成荫,而有的地方则是违规的。
成都市针对“第五立面”(建筑屋顶)的支持政策以提升城市风貌、生态效益和公共空间品质为核心,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法规强制要求与规划管控
1.新建项目屋顶绿化义务
12层以下、高度低于40米的中高层及多层非坡屋顶建筑,必须实施屋顶绿化,且绿化面积不低于屋面面积的50%。
新建项目报建时需提交屋顶绿化设计方案,由市市政园林局审查,确保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验收。
2.第五立面风貌管控
要求建筑屋顶形式、色彩、绿化与城市整体风貌协调,重点管控机场起降区、历史文化片区、地标周边区域的空中景观。老城区通过“净化、序化、坡化、绿化、彩化”提升品质,新区则强化多层建筑坡屋顶、中高层建筑屋顶绿化的协调性。
二、技术标准与建设指引
1.《公园城市立体绿化技术指南》(2025)
明确屋顶绿化的设计、施工及管护标准,要求预留栽植空间、水电管线及检修通道,并分层设计防水、排水、种植基质等构造。
推荐植物以适生性强、耐旱抗风的浅根性品种为主,限制乔木使用(株高需小于屋顶边界距离)。
2.安全与生态协同
屋顶需通过结构承重、防渗漏验收,荷载较大的设施(如亭台、水池)需设置在承重构件位置;鼓励结合雨水收集、社区服务等功能打造复合空间。
三、容积率奖励与财政补贴
1.绿地面积折算政策
新建项目的花园式屋顶绿化可按30%折算为地面绿地面积,草坪式按20%折算,垂直绿化按10%折算,激励开发商参与建设。
2.资金补贴措施
已建项目:政府对屋顶绿化按类型补贴:花园式100元/㎡、组合式80元/㎡、草坪式50元/㎡。
定期开展“优秀屋顶花园”评选,对成效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金,并纳入“园林式单位”考核加分项。
四、社区共建与公众参与
1.共享屋顶花园模式
鼓励社区将屋顶改造为公共活动空间,如天府新区菜蔬新居小区通过居民自治,将1100㎡屋顶打造成种植区、休闲区,由志愿者维护。
C视频 | 老旧小区屋顶大变身 共享花园成世外桃源_四川在线
2.市民引导与培训
发布阳台/屋顶种植教程(如月季、三角梅),开展“领养绿植”“以物换物”活动,提升居民参与度。
五、城市更新与重点项目示范
1.机场周边大地景观工程
双流机场、天府机场起降区域实施大地艺术景观改造,通过花田草海、湿地等设计提升空中俯瞰效果。
2.国企与公共建筑带头示范
如腾讯大厦(1.3万㎡退台式屋顶花园)、大悦城(九寨黄龙主题花园)成为标杆案例,政府推动国企、医院、学校等优先实施屋顶绿化。
成都通过“强制+激励”“技术+公众”的组合策略,已推动屋顶绿化从零散试点转向系统化建设。未来将深化《立体绿化技术指南》落地,强化第五立面与公园城市风貌融合,并探索屋顶农业(如种菜、果园)的经济与生态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