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的这个提法: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含义深刻。
这一表述不仅是政策导向的创新,更是对企业家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核心使命的战略定位。
一、从“价格战”到“品质竞争”的转型
1、“勇立潮头”的精神实质
创新引领,要求企业家超越低水平竞争(如价格战、同质化内卷),转向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与商业模式突破,成为产业升级的推动者。
责任担当,强调企业家需兼具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如胖东来通过供应链优化与员工福利提升,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口碑双赢。
历史呼应,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敢闯敢试”的精神在新时代需升级为以质量、服务、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重构。
2、“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双轮驱动
产品维度,以华为5G设备为例,通过研发投入与严格品控实现技术领先,体现“质量是生命线”的竞争逻辑。
服务维度,中国服务消费在GDP占比(39%)远低于美国(67%),尤其在医疗、金融等高附加值领域差距显著。提升服务体验(如海底捞的个性化服务)是刺激内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抓手。
二、破解经济转型的深层矛盾
1、遏制“内卷化竞争”
新能源车、光伏等行业的价格战与产能过剩已挤压企业利润,会议同步提出“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旨在通过品质升级替代低效扩张。
比如,五菱扬光新能源商用车连续14个月新能源轻客销冠。成功源于三重核心逻辑:
极致性价比:以油车价格提供电车使用成本,降低创业门槛;
场景适配力:6.5m³空间+灵活座椅布局,无缝切换货运、客运、露营需求;
信任资产:依托五菱2800家服务网点及“省心维修”口碑,解决商用车主后顾之忧。
帮助个体商户、城配司机、斜杠青年等需兼顾“生意+生活”的务实群体。
2、服务消费短板亟待补足
提升服务业水平是释放内需潜力、对接“十五五”消费升级需求的核心任务。
3、衔接中长期发展战略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制定的节点,此提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微观动能,引导企业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如绿色科技、数字化转型)。
三、企业家如何“立潮头”
1、技术创新驱动品质升级
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卡脖子”技术(如半导体、新能源材料),推动国产替代与产业链自主可控。比亚迪通过电池技术迭代,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主动。
2、服务生态重构消费体验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售前-售中-售后),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需求,提升用户黏性。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如智能装备远程运维)。
3、绿色与数字化协同
响应“双碳”目标,开发节能技术(如绿色制造工艺);借力AI、工业互联网优化供应链(如传化智联智能物流平台)。
四、构建良性竞争生态
1、制度保障
加快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严打假冒伪劣、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7月16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挂牌成立,与省发展改革委已设立的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办公室按照“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模式运行。主要职责是统筹推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跟踪了解和分析研判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协调支持民营经济提升竞争力。
通过“算力券”“语料券”(杭州每年5000万元)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设立绿色金融通道支持技术转化。
2、营商环境优化
规范地方政府招商行为,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保障公平竞争(如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
2024年12月27日,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证监会制发公告,将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纳税地点由证券机构所在地调整为上市公司所在地,通过固化税款入库地点,从制度上防止出现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转移证券账户变换纳税地点,以享受地方为“争夺”税源而违规实施的奖补问题。之前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由证券机构代扣代缴、相应税款在证券机构所在地入库。但一些地方为吸引税源,违规出台了一些奖补政策,部分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转移证券公司账户的方式,变换纳税地点以达到享受相关地方违规奖补的目的,既导致国家税款流失和地方可用财力下降,又造成地区间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目前的几个跳楼悲剧,牟其中表示要珍惜,现在政策环境在不断改善,当前中国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