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上午在宜昌参加一个论坛,发言题目:拉动消费与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
一、拉动消费是关键
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减税降费,扩大产能,内卷
今年需求端刺激政策,增加收入
超长期国债1.3万亿,8千亿两重,3千亿以旧换新,2千亿设备更新
汽车进入家庭,周边游迎来机遇。
传统村落的新机遇。
宜昌三新: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船闸(2000亿元)、新健康(避暑康养)。
二、高质量发展思路
1、保护优先,科技护航
采用传统工艺修缮(如松阳工匠队伍)与现代技术(数字博物馆、消防物联网)结合,守住安全与文化底线。
数字赋能营销:贵州推出10条传统村落精品路线,486个村落入驻数字博物馆;浙江运用VR技术还原古建筑,提升文化传播力。
贵州剑河县推行“分级保护、分类管理、镇村联动、一村一特”模式,编制县域整体保护规划,差异化引导30个传统村落发展。
贵州出台《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剑河县配套建房保证金制度,严控乱搭乱建,拆除违规建筑52处,完成29个村落公共建筑修缮。
针对木质建筑隐患,贵州投入500万元整治“蓝帽子”建筑,指的是采用蓝色彩钢瓦等简易材料搭建的屋顶或临时建筑。这类建筑因材质廉价、风格突兀,与传统村落风貌严重冲突,成为整治重点。
完成1191个村寨“水改”“电改”,建立女子志愿消防队强化“人防+技防”。
生态修复:福建华安县高石村实施水系治理、集中养殖区搬迁,通过“改路改水改厕、清淤清污”实现村容“点状美”到“全域美”的转变。
2、产业融合,精准定位
拒绝同质化:深挖地域文化(如高石村知青文化、诺邓村盐文化),通过“非遗+”“生态+”打造特色IP。
福建省华安县华丰镇高石村挖掘知青文化、孝廉文化,建设文化园与民俗节庆,年接待游客十余万人次,旅游收入百万元。
海拔约680米的山区村落,森林覆盖率高达98%以上。荣誉:"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1969年曾接收了漳州芗城区70名知青。建设了知青亭、知青公园等设施,形成了知青文化园。知青文化园成为游客追忆知青岁月的重要场所,园内展示着知青历史照片和文物。赤壁。
2023年7月,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还组织学生到高石村开展"追寻知青岁月,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村民指导下体验了知青生活,包括劈柴洗菜、起灶生火等,并走访了经历过知青岁月的村民。高石村还连续举办了三届民俗文化节,在活动中展示知青文化和酒文化、竹文化等。
康养+农业融合:高石村打造“生态康养+文化康养+膳食康养”综合体,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特色民宿,村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分红增收。
浙江松阳县将78个国家级村落划为六大片区,陈家铺村联合周边乡镇打造悬崖书店、民宿集群,203个行政村超半数植入文旅业态。
奉化溪口。
非遗产业化:贵州花溪区围绕苗绣、芦笙制作开展非遗体验活动60余场,2023年乡村旅游收入达131.94亿元。
3、主体激活,政策赋能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机制,配套用地保障(安徽纳入国土规划)、专项资金(贵州获12亿补助)、人才培育(传统工匠、职业经理人)。
(1)多元主体协同
村民参与机制:贵州黔东南州在68个村落推广“共同缔造”模式,通过“励志超市”激励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形成共治共享格局。
自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率先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被写入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共《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
苟坝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西北的一个小山村,1935年3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苟坝村召开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否决进攻打鼓新场计划,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巩固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苟坝会议会址、朱德旧居、红军医院、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这些苟坝历史遗迹指引得清清楚楚,一些村民还能用带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讲述苟坝会议的历史。
近年来,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早已变成了一座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累计接待游客16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69亿元。随着2014年成立的红枫圣源林业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加入,在“公司+合作社+村委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下,已经有43户村民出资入社,236户村民以土地、荒山入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苟坝村一气呵成。青山绿水、乡村小径、古朴村落、田园风光,苟坝村民用“三变”留住这美丽乡愁。
长征国家公园,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的叠加。
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
2019年5月18日与6位武汉企业家一起驱车8个小时到十八洞村考察。
2014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对十八洞村提供优质的猕猴桃品种和种植技术。十八洞村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引进知名企业合作,构建“贫困户+企业+产业项目”的股份制合作模式,在30公里之外组建了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飞地),十八洞村占股49%。
地处云贵高原最东部,名字来源于村内的18个天然溶洞,属喀斯特地貌发育区。村内地形以山林、峡谷、溶洞为主,平均海拔700米,地势较高。十八洞村的主入口设置在飞虫寨,村寨与环境融为一体,村寨中心分为三条岔路,分别通向不同的方向。村内道路四通八达,犹如似扇形八卦。 村落附近有莲台山林场、黄马岩、乌龙一线天、背儿山、擎天柱等风景点。
企业联动运营:山西大阳古镇引入社会资本改造古民居,开发手工艺体验与民俗展演,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千人就业
引进台湾团队: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100个闽台乡建乡创项目,单个项目最高补助100万元。委托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提供项目对接、政策解读等全程服务,累计促成500多个项目合作。截至2024年,160余支台湾团队、629名专才参与福建乡建乡创,覆盖全省93%县区、近600个村庄。从传统村落保护延伸至集镇整治、产业培育、社区治理等多维度。
(2)文化传承与乡风重塑
村史记忆延续:松阳县修缮1200幢传统建筑,建立村史馆;高石村修复五凤楼古厝,改造为村史馆、党群中心,实现“修旧如旧”。
乡风文明提升:剑河县将传统“牯藏法”“十户联防”纳入村规民约,安徽通过家风家训整理重塑乡村道德体系。
"牯藏法"实际上是苗族牯藏节(也称鼓藏节)中的核心仪式规范和制度体系。根据和,牯藏节是苗族最古老、最神秘的祭祖活动,围绕着血缘家庭脉络进行,成为整合苗家家庭以及亲情的重要活动。
牯藏法包括了牯藏头的选举制度。根据和,牯藏头是节日的主要组织者,其产生有严格条件:夫妻双方身体健康、有儿有女;双亲健在;人品端正、口碑好;经济条件偏中上水平。选举过程通过"打草卦"的方式决定。
牯藏法还包含社区治理机制。苗族将传统"牯藏法"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十户联防"的安全网,通过集体责任制强化社区安全。
关于牯藏法的文化意义,提到它体现了苗族"敬畏生命、缅怀先祖、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核心价值观。而指出牯藏节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价值。
未来方向:推动跨区域资源整合(如贵州“村BA”联动传统村落)、探索碳汇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让传统村落成为“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富得了百姓”的可持续振兴样板。
三、火车站案例
张家口村让我感动,张家口铁路文化,近代历史浓缩。与铁路局合作,国情教育基地。
张家口车站,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张家口村川汉铁路遗址公园内,是清朝末年川汉铁路上的一座车站。该于1909年开工建设,1911年底竣工,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詹天佑亲笔题写站名。这座百年老站,没有启用为此孤独。
2018年,随着国铁集团定点帮扶栾川走向深入、首座“铁路小镇”在新南村初见成效,王坪村开始建设“铁路小镇”。铁路捐赠退役机车车辆、钢轨、信号机等设备设施,建设铁路主题景观、生态停车场、观景台等,扶持发展特色民宿和列车休闲文化等产业。2020年10月,王坪村“铁路小镇”全面建成运营。
王坪村2025年“五一”假期5天,村子接待游客约5万人,民宿经营综合收入约55万元。“咱村常住人口从100多人到400多人,在外的年轻人都想回家创业、经营民宿。”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9年的0元发展到现在的四五十万元,民宿经营综合收入从2019年的8万元发展到2024年的320万元。
新南、王坪、北乡三座“铁路小镇”都在深度融入栾川全域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差异化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郑州局集团公司还将通过旅游环线单线限制、游玩送住宿打折券、建设“铁路小镇”空房信息提示智慧系统等方式,配合后山花海景观公路驿站、北乡村汀兰青年友好街区等游玩项目,将河面组流量向后山及其他“铁路小镇”民宿引导,实现山里山外共赢,促进集体共富。
张家口村比王坪村更有条件。两个村合作。与铁路部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