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3051:从“板下经济”到“桥下经济”
2025-07-24 09:56:40   来源:今日湖北

板下经济(光伏板下的复合利用)到桥下经济(城市桥梁空间的活化改造),这两类边缘空间如何转变为金角银边,是一个大问题。

一、板下经济:光伏产业的立体化增值模式

1. 农业种植

光伏板下预留1.5米以上高度空间,结合耐阴作物实现农光互补,直接放在地面,确实浪费。

案例:

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在光伏板间种植沙米、沙打旺、肉苁蓉等耐旱作物,改良沙化土壤,同时养殖3万只沙漠生态鸡,鸡粪发酵后用于施肥,形成循环产业链。

云南永仁县光伏板下栽桑养蚕,解决粮桑争地矛盾,带动2600余人就业,土地流转增收显著。

安徽望江县试点种植南瓜、西瓜、黄豆等经济作物,探索光伏+农业的村级集体经济模式。

2. 水产养殖与生态修复

安庆漕河渔光互补650亩河面覆盖光伏板,水下生态养殖泥鳅、黑鱼,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同时整治水系污染。

宿松县橙莲村分层利用空间——板上发电、中间种植药瓜、水下养龙虾,每亩年增收超5000元。

3.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鄂尔多斯引入3D打印鸡笼、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智慧养殖;

望江县推动板下产品深加工(如草菇、蛋鸡养殖),发展二三产融合的示范基地。

图片

图片

二、桥下经济:灰色空间的创意重生

1. 功能激活的多元场景

——运动休闲空间

无锡机场路高浪路桥下建成6.4公顷乐享空间,划分儿童游乐、老年健身、篮球/足球场等全龄活动区。

泰州S231高架桥下改造为0.9公顷体育公园,日均人流量超200人次。

——文化展示与便民服务

北京西城天宁寺桥融合儿童乐园与运动场,彩绘海洋馆主题墙。

昆山萧林路桥:植入昆曲元素、城市剪影,打造文化长廊。

——停车与交通服务

湖州南浔区将申嘉湖高速桥下转为校车停放点,解决学校停车难。

淮安市高架桥下建智能立体车库,新增1000个公共泊位。

2. 设计创新与安全规范

一桥一策原则:无锡总结6类改造模式(如锡式文化空间、零碳绿色空间),严禁植物根系侵入桥梁结构。

负面清单管理:明确禁止储存危化品、大型机械施工,采用人工破碎+轻压实工艺保护桥墩。

3. 运营与可持续性

共建共治机制:北京鼓励公众参与设计,西城区项目通过社区反馈优化功能区布局。

智慧监管:湖州安装118处桥下空间监控,无人机巡查保障安全。

三、实践意义与发展趋势

1土地增效与低碳循环

板下经济通过--循环,解决沙化地、荒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如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从5%升至53%);桥下空间改造避免大拆大建,无锡以花小钱办大事激活40万㎡闲置资源。

2民生需求精准响应

北京桥下空间改造聚焦“15分钟生活圈,补足老城区健身、停车设施短板;光伏板下种植养殖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如鄂尔多斯牧民年收入提升30%

3政策驱动与技术赋能

北京、无锡出台全国首个桥下空间《设计导则》和三年行动方案;

鄂尔多斯依托京东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提升消费信任。

四、难题

板下经济:需攻克耐阴作物品种筛选(如永仁县曾种植艾草失败)和产业链标准化问题。

桥下经济:平衡商业化开发与安全(如国内暂未开放经营性店铺),探索公益+低盈利运营模式。

跨部门协同:桥下空间涉及交通、城管、园林等多部门,需建立权责统一的监管机制。

这是“新空间,新消费”。

附:武汉是“江城桥都”,近年来通过创新性的“桥下空间综合治理”,将传统“灰色地带”转化为兼具公益属性与经济活力的城市空间,形成独特的“桥下经济”模式。

一、从“边角料”到多功能空间

1、公益主导型改造

护学空间(黄浦大街立交桥):增设智能监控、防滑步道、风雨连廊及“护学驿站”,解决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同时提供休憩与应急服务。

体育公园(杨泗港国博立交桥):利用1.7万㎡闲置荒地建成国际标准轮滑、滑板公园,填补专业场地缺口,年接待青少年超万人次。

环卫停保场(三环线烽火路段):提供172个车位,解决环卫车辆停放难题,配套消防与桥梁防护设施,避免扰民。

2、商业化探索与争议

文化市集与智慧停车:黄浦大街项目引入文创市集和140+智慧停车位,通过App无感支付平衡运营成本。

杨泗港音乐社风波:占地1400㎡的“江影99音乐社”因收取100元“押金”及强制消费嫌疑,被质疑违反《武汉市桥梁隧道条例》中“公益性用途不得收费”条款,暴露商业化与公益边界冲突。

图片

二、运营机制:政企协同与长效管理

1、规划与规则框架

“一桥一策”原则:根据区位(二环内侧重景观、二至三环侧重功能)定制方案,如鹦鹉洲大桥文化广场、白沙洲运动公园。

技术导则保障:出台《桥下空间利用规划及技术导则》,明确安全红线(如桥墩防撞设施、监控全覆盖)。

2、多元化资金平衡

政府主导基建,企业通过停车收费、市集运营等市场化手段回收成本。

社会资本参与运维(如向阳体育公园由企业投资建设),形成“谁使用、谁负责”机制。

三、争议焦点:公益性与商业化的博弈

1、收费争议的合规性

杨泗港音乐社以“押金可退”辩解,但公众认为其变相设置消费门槛,违背公共空间免费开放原则。相关部门回应称“条例待修编”,暴露出法规滞后性。

2、权责模糊与监管缺位

桥下空间审批权属复杂(城管、城投集团分工不清),导致投诉处理效率低下。

市民呼吁:商业化开发需明确收益分配机制,避免公共资源沦为资本逐利工具。

四、平衡发展与民生需求

1、规模化推广计划

2025年底前完成7处试点改造(如航空路立交、杨泗港大桥),打造可复制的“武汉样板”。

2、深化公众参与

设计阶段征集市民意见(如黄浦大街项目采纳学校需求),强化“人民城市”属性。

探索“公益+低偿”模式,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如市集摊位)适度收费,反哺运维。

3、风险防控升级

建立商业化项目准入清单,禁止变相收费;

设立联合执法专班,杜绝伪造资质骗贷等“职业背债”乱象渗透桥下经济。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