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福建人,当然关心福建的发展。
福建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够,需要引进外脑。
福州新区创新引才平台载体,推动“校地企联动”,以市场化引才、畅通信息互联、加强人才保障为着力点,以人才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目前,福州新区推出综合奖励、人才贡献、住房保障等配套政策,推动“一园一策”“一业一策”等制度创新,激发各方引才招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卷绕车间,生产线上400多机台,只有四五个工人在旁操作。生产线末端的AI视觉检测设备引人注目。
AI智能检测不合格产品,精度从之前的70%提高到99.5%。
2024年,福州新区促成武汉纺织大学同区里签订校地合作协议,邀请学校专家指导纺织化纤产业发展。
AI视觉检测设备等多项智能设备陆续“上新”,为企业降本增效。
福州新区自获批至2024年,9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的金点子值多少钱?极大地提高良品率。
因此,高校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一点都不过分。
以下是高校教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性“金点子”案例,涵盖农业科技、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绿色材料等领域,体现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深度融合:
一、农业科技革新
杨宁(江苏大学)——“田芯1号”作物病害检测芯片:研发纳米级AI芯片,可实时捕捉田间病害孢子并预警,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将实验室精度(微米级)应用于田间,提升病害防控效率,推动智慧农业落地。
秦源(福建农林大学)——破译热带作物“花果密码”。通过植物生殖发育研究,优化菠萝、百香果等作物的开花与结果机制,提高产量与抗逆性。技术推广至福建漳州龙海种植基地,助力农户增收,服务乡村振兴。
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刘云辉(香港中文大学)——医疗与物流机器人产业化:主导开发智能手术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系统,突破精密控制技术瓶颈。孵化“康诺思腾”等独角兽企业,产品应用于大湾区医院与仓储中心,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东南大学团队——国产化AI算力平台与学科融合:搭建全国高校首个纯国产昇腾AI算力平台(85P算力),支撑EDA芯片设计、生物医学器官芯片等多学科大模型研发。平台开放API服务区域医疗机构与企业,成为长三角AI技术枢纽,打破国外算力垄断。
三、医疗健康技术
于君(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系统肿瘤早期筛查技术:革新癌症标志物追踪方法,开发无创脂肪肝及大肠癌早期诊断工具。技术转化临床应用,惠及中国及东南亚患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
秦岭(香港中文大学深港研究院)——创新医疗器械国产化:研发微创介入人工心脏等三类医疗器械,完成多中心临床测试。2025年有望获国家首个香港主导的三类医疗器械认证,推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替代。
四、绿色材料与低碳技术
汤玉斐(西安理工大学)——铝合金电缆屏蔽带防腐技术:用纳米膜复合技术替代传统铜屏蔽带,降低材料成本与密度,解决电缆腐蚀难题。项目获中国国际创新大赛金奖,合作企业量产成本降低30%,推动电力基础设施升级。
张高上(武汉理工大学)——固废再生建材技术:将建筑垃圾、矿山尾矿转化为高强度建材,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落地福建紫金矿业项目,年消纳固废超百万吨,创造数亿元环保产值。
五、未来产业突破
梅宏院士团队(北京大学/福建合作)——泛在工业操作系统: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工业数据平台,整合生产管理、工艺优化与供应链协同。在福建纺织业落地“未来工厂”标杆项目,推动10余个传统行业数智化转型。
白志亮(西北工业大学)——“空中的士”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设计载人低空飞行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项目获创新大赛金奖并成立公司,工程样机研发中,瞄准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
这些“金点子”的共性在于:以产业痛点驱动科研创新(如医疗机器人国产化、电缆防腐)、学科交叉突破技术边界(如农业+芯片、工业+OS),并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概念验证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加速转化。高校作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迈向“生态化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因此,校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把老师成果进行转化。这也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的动力。
武汉工程大学深圳校友会投资公司(深圳工大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是校友经济模式的典范,通过资本联动、产业聚焦与反哺母校,构建了可持续的校友生态闭环。
2014年由武汉工程大学深圳校友会骨干校友联合发起,初始注册资本500万元,定位为“纯工大血统”的校友平台企业。
核心理念是以“思源、融合、传承、超越”为精神,打造“情感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实现“以商养会”的可持续运营。
170名股东均为校友骨干,覆盖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专家。采用 “师傅制”梯队培养机制,由10年以上经验的产业大咖(师傅)带领年轻校友团队,设立跨团队保底机制保障稳定性。
设立经营管理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控小组,形成专业化投管体系。
关键是聚焦母校优势学科,设立4只专项基金,覆盖智能装备、低碳环保、新材料、大健康四大领域。
累计投资企业 53家,其中 9家成功IPO(如强达电路、赢时胜信息技术等),管理资产规模 22亿元,为股东分红 6.8亿元。
如果每一所高校的校友会都进行这样投资,高校的成果何愁转化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