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湖北省“校友回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才聚江城 助力支点”专场活动在地大举行,400名地大校友回武汉寻求合作,现场搭建4个产教合作平台和5个校企协同育人项目。
校友牵头设立的4个产教合作平台分别是:湖北省珠宝现代产业学院、新纶—地大前沿材料研究院、申昙—地大新材料科创中心、随州—地大材料与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周大生班”“地大天马班”“忠荣科创工作室”“汉普科创工作室”“合源锂创科创工作室”5个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揭牌。
新纶已助力实现动力电池封装材料全产业链国产化。
地大12位知名校友企业家接受招商顾问、招才大使聘任书。
这让我们看到了2017年之后的新校友经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与社会合作处处长、中国地质大学校友会秘书长隋明成介绍,地大作为在湖北发展了55年的高校,有责任凝聚校友力量反哺湖北。此次我们突破传统区域校友会模式,首创“行业校友会”机制——通过区域校友会横向聚合资源,再通过珠宝、材料化工等垂直行业分会纵向深耕,形成“网格化双轨联动”,让信息更精准、资源整合更高效。未来会陆续成立行业校友会,推动校友产业聚集,助力湖北产业发展,也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校友动能。
行业校友会,这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概念,让新质生产力喷薄而出。
地大提出的“行业校友会”模式,是高校校友工作的创新实践,旨在通过垂直领域整合资源,推动产教融合与区域发展。其意义不仅限于校友联络,更延伸至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层面。
一、地质大学行业校友会的核心意义
1、打破传统校友会局限,实现“双轨联动”
横向+纵向资源整合:突破地域限制,以行业为单位(如材料、珠宝、新能源),将校友按产业链需求精准聚合,形成“区域校友会(横向广覆盖)+行业分会(纵向深链接)”的网格化结构。
2、赋能地方经济与母校学科建设
产业反哺:校友企业(如新纶新材料)与母校共建研究院,联合攻关新能源材料国产替代技术,缩短研发到投产周期。
人才共育:设立“周大生班”“地大天马班”等校企协同项目,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定向输送行业急需人才。
区域协同:响应湖北省“校友回归”计划,吸引400名校友返汉投资,签约项目覆盖新材料、高端制造,助力中部产业升级。
3、构建“校友-母校-产业”发展共同体
通过行业校友会,校友从资源受益者转变为发展共建者(如担任招商顾问、捐建实验室),形成可持续反哺机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步推出“校友企业家研修班”,聚焦“地质+”前沿领域(如深地探测、生态修复),加速校友企业技术迭代。
二、其他高校行业校友会的实践与创新
多所高校已探索行业校友会模式,并根据学科特色定位差异化方向:
解读:
武汉轻工大学于2019年8月4日正式成立全国首个畜牧水产行业校友会,这是该校校友工作的重要创新。
——成立背景与过程
筹备启动:2016年10月,学校启动畜牧水产行业校友分会筹建工作,召集120余名行业校友返校联谊,通过篮球赛、座谈会等形式凝聚共识,明确以“打破院系界限、服务行业校友”为目标。
2017年5月,借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契机,在福州联合福建校友会举办行业联谊会,华农恒青董事长李旭荣作为筹备组组长提出分会的初步设想。
正式成立(2019年8月4日),在常青校区科学报告厅举行成立大会,200余名校友代表参会。
书记谭晓明为校友会授旗,并向陶一山(唐人神集团)、雷文勇(铁骑力士集团)、李旭荣(华农恒青)等5位行业领袖颁发兼职教授聘书;李旭荣当选首任会长。
——组织架构与核心意义
垂直整合资源:打破传统地域校友会模式,以畜牧水产产业链(饲料、养殖、食品加工)为纽带,聚合校友企业、技术人才与母校资源。
三大平台功能:
校友事业发展平台:推动校友企业合作(如铁骑力士与华农恒青技术共享);
学科建设平台:校友担任兼职教授,参与课程设计(如“周大生班”定向培养);
产学研协同平台。
——首任会长李旭荣的规划
提出“大产业、大发展、大联合”理念,强调以龙头企业(如铁骑力士、唐人神)为引领,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与标准化建设。
建立校企“双赢反哺机制”:校友企业捐赠实验室、联合攻关技术(如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研发)。
——后续发展与影响力
常态化活动拓展
年度高峰论坛:2021年重庆论坛聚焦“畜牧产业趋势与人才管理”,副校长侯永清发布抗生素替代技术成果;2023年南京联谊会深化长三角校友合作,推动区域产业链整合。
企业参访联动:2021年组织校友参观铁骑力士集团,学习全产业链模式,促成技术合作项目3项。
对母校与行业的推动
学科提升:畜牧学科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增长40%,校友企业捐赠科研资金超千万元。
三、行业校友会的趋势与挑战
未来方向:
技术驱动:电子科大、上交大等引入AI匹配系统,动态对接校友企业需求与母校科研成果。
跨校联动:地大(武汉)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计划共建“珠宝材料联合创新中心”,打破校际壁垒。
待解难题:
资源不均衡:非优势学科高校(如地方院校)难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参与。
长效机制:需避免“重成立轻运营”,参考西南科大MBA校友会的年度商业项目考核机制。
毋庸置疑,大学校友会办公室的任务加重了。
总之,这是从“情感联结”到“生产力引擎”的必由之路。
行业校友会模式,标志着校友工作从传统联谊向“新质生产力平台”转型:
对高校——强化学科特色(如地大的“地质+”产业链),加速“双一流”建设;
对地方——形成校友经济集群(如武汉新材料产业圈),破解区域发展瓶颈;
对行业——构建技术共享生态,推动中国产业链从“跟跑”到“领跑”。
未来,随着更多高校加入,行业校友会或将成为产教融合的“标准配置”,而地大的“双轨联动”模式,正为这一变革提供关键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