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日下午,在武汉是名牌战略促进会的专家座谈会上,做了一个发言。
湖北如何发展名牌经济,可借鉴我最近关注的四川、小米、老凤祥等案例经验,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争取从以下三方面突破:
一、标准化+产业链整合: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集群
近日,四川省通过《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实方案》提出六项核心行动(消费提振、产业提升、开放提能、供给提质、要素提效、服务提档)。
到2027年,餐饮收入四川要突破4200亿元,年营收超亿元的餐饮企业达40家;形成跨区域、跨境经营的本土餐饮品牌矩阵;推动餐饮业与文旅、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味美四川”品牌。
19条实施路径的核心内容
一是培育消费新热点
——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在商圈、步行街等区域建设20个“味美四川”餐饮消费新场景,支持体验式、互动式餐饮场所(如美食街区、研学线路),并给予项目建设和运营补贴。
——线上线下融合:鼓励平台发放消费券,支持餐饮商户数字化改造,通过直播、智能点餐等技术提升消费体验。
二是培优市场主体
——龙头企业培育:鼓励火锅、正餐企业拓展直营连锁,支持新茶饮、咖啡、小吃等细分赛道培育头部企业(如“百品千店”天府烟火小店提升计划)。
——小店扶持:分批支持地方特色小店升级服务,保留烟火气的同时提升标准化水平。
三是推动川派餐饮“走出去”
——国际化布局:鼓励企业以总部经济或直营连锁模式在境内外开设门店,带动川酒、川茶、川调(调味品)等“川字号”品牌出海。
——标准化建设:开展川菜星级餐厅评价,建立行业标杆,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
四是要素提效与政策支持
——金融支持: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餐饮项目,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标准体系完善:健全餐饮安全、环保等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没有想到,四川如此重视“美食”,看来既要有“未来产业”,也要有“现在产业”。
具体建议如下:
1、聚焦特色产业标准化
建议学习四川川菜产业“田间到舌尖”全链条标准化经验,湖北可依托“潜江龙虾”“恩施玉露茶”等8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从种植、加工到品控的全流程标准体系。例如,荆州“江汉大米”通过核心企业智能化生产线提升一级米产出率至40%,类似模式可推广至洪湖莲藕、随州香菇等品类。
2、构建品牌共建共享机制
借鉴四川“味美四川”系列活动经验,湖北可整合“农业博览会”“荆楚粮油”等平台,建立品牌联合推广基金。如省财政每年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链建设,可定向扶持区域品牌数字化营销,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二、年轻化+科技赋能:重塑传统品牌价值
小米从手机到汽车实现年轻化突围,核心在于构建“科技+情感+生态”的三维年轻战略体系:
一是用Z世代语言重构科技体验
1、设计语言年轻化
小米SU7采用轿跑造型+多巴胺配色(如海湾蓝、雅灰),车身线条参考跑车设计,风阻系数低至0.195Cd。车内配备16.1英寸中控屏+56英寸HUD,支持CarPlay和Airplay,满足年轻人对“第三空间”的科技想象。
2、智能交互场景化
通过MIUI for Car实现手机-车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如车内语音控制家中扫地机器人、提前开启空调;支持原神等游戏在车机端运行,方向盘按键适配游戏操控,打造“移动游戏舱”概念;小爱同学支持方言识别,可设置专属唤醒词,车内氛围灯随音乐节奏变化。
二是构建“参与式”粉丝经济
1、创始人IP流量裂变
雷军通过抖音直播、年度演讲等塑造“科技极客”形象,SU7发布会前释放“保时捷平替”话题,微博话题阅读量超80亿次。个人签名信、定制车牌等交付仪式强化情感连接,首批用户中46%为25-35岁群体。
2、社群运营与饥饿营销
早期用户通过社区活跃度获取优先购车权,制造稀缺性;
在小米社区征集车机壁纸、配色方案,采纳率超30%;
创始人要真的懂年轻人。建议:
1、产品创新与场景共创
参考小米“玩梗式沟通+沉浸式体验”策略,湖北老字号品牌可结合Z世代需求升级产品形态。例如:
黄鹤楼酒业推出国潮文创酒,结合《长安三万里》动画IP设计限定款;汉绣非遗品牌开发智能穿戴刺绣配饰,嵌入NFC芯片实现文化故事扫码交互。
2、构建科技生态链
借鉴小米生态链模式,湖北光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可培育“隐形冠军”。如:
车规级芯片领域,支持本土企业与东风汽车共建智能座舱联合实验室;生物医药方向,推动人福医药与AI企业合作开发智能给药系统。
三、跨界融合+场景破圈:开辟品牌增长新赛道
在日前举行的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上,老凤祥推出了首款后台搭载豆包大模型的AI智能眼镜。
老凤祥的AI眼镜聚焦老年群体,功能为:实时语音导航功能精准识别语音指令,快速准确地翻译多种语言,智能辅助阅读具备“药品标签识别”“菜单翻译”,情感对话与实时讲解功能。
简单来说,老凤祥更加关注老年人在无忧出行、沟通无碍、生活助理、情感陪伴等功能上的探索。从老凤祥曝光的这款眼镜来看,采用半框设计,整体风格沉稳大气,还比较契合老年人的审美。
目前市面上的AI眼镜,基本也是通过集成摄像头、麦克风、导航、AI功能,应用场景无非是拍照、具备会议提词器、小抄功能等。跟手机相比,目前实用性方面还是感觉不那么强。
作为“百年金字招牌”企业,老凤祥以黄金珠宝首饰起家,公司业务还扩展到工艺美术品产业,文具和文教用品等领域。在眼镜领域,老凤祥早有布局。
2022年,在上海举办“老凤祥眼镜专业渠道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军眼镜专业市场,成为国内极少数跨界到眼镜行业的珠宝企业。目前老凤祥已经推出K金眼镜、艺术眼镜等产品。但目前体量都比较小。
建议湖北的老字号也有所动作。
1、银发经济与适老化创新
学习老凤祥AI眼镜“科技适老”路径,湖北可依托医疗资源优势:医疗器械领域,开发智能康复辅具(如跌倒监测手环);文旅康养方向,打造“AI导游+非遗体验”智慧景区,如武当山景区引入AR导览眼镜讲解武术文化。
2、文化IP产业化运营
在荆楚文化方面,推出《楚辞》主题数字藏品,结合元宇宙技术复原编钟演奏场景,我一直在推“钢琴化编钟”。
我曾在2018年提出相关建议:湖北的文化要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一个是中医药健康文化(即李时珍医院),另一个就是“钢琴编钟”应作为“国礼”“走出去”。2400年前的战国编钟需要六七个人同时演奏,而现在有了技术的创新,诞生了“钢琴编钟”。所谓“钢琴编钟”,即编钟钢琴化,像弹钢琴一样弹编钟,而且比人弹得还要精准,这种“编钟钢琴”在2017年2月就面世了。
2010年,烟台豪特乐器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将西洋钟自动报时系统运用到中国塔钟报时中,有专家提出将其中的技术原理运用到编钟演奏中,公司董事长孙得膑随后带队到湖北省博物馆进行考察。为了让编钟得到传承和发扬,公司决定研发新编钟。“在研发过程中,不论是技术还是艺术方面都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专门向研究曾侯乙编钟的武汉音乐学院专家请教,最后联合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一起进行了研发。”孙得膑说,“6年时间里投入了2000多万元,现在终于成功了。”
烟台豪特乐器有限公司与武汉音乐学院及湖北省博物馆研制的新编钟,保留了曾侯乙编钟形制、纹饰等诸方面青铜工艺特色,并按照现代标准化乐器性能,把不同规格、数量的编钟整齐有序地固定在钟架上,同时分别配置大小不同、配重相宜的钟锤,应用现代集成控制技术将钟锤连接到集成器键盘上,通过敲击键盘控制钟锤敲击编钟,弹奏出完美的音乐,系国内外首创。
在红色文旅领域,开发“洪湖赤卫队”VR体验项目,联动周边农产品销售。
3、政策支撑体系建议
——建立品牌培育专项基金,对地理标志产品、专精特新企业给予研发补贴。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与龙头企业共建智能技术实验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地理标志监测,打击“搭便车”行为。
通过上述策略,湖北可形成“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突破+文化IP赋能”的品牌矩阵,实现从“湖北制造”到“湖北创造”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