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3030:会不会人人都是一百分?
2025-07-03 11:12:48   来源:今日湖北

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最新规划:2026年让盲人重获光明,2028年让全体人类变AI

——2026年:让盲人重获视觉

通过植入代号“Blindsight”的微型芯片至大脑视觉皮层,绕过受损的眼睛和视神经,直接向大脑发送电信号模拟视觉感知。

已成功让实验猴看见虚拟影像,计划2026年启动人体试验,初期实现低分辨率轮廓感知,未来或支持多波段视觉(如红外线、紫外线)。

全球约3900万盲人有望重获基础视觉功能,甚至超越自然视力。

——2028年:人机深度融合与AI互联

电极数量:单次植入电极从1000个增至2.5万个,覆盖运动、语言、视觉等多脑区,触及深层脑区(如边缘系统)。

功能扩展:治疗精神疾病(抑郁症、帕金森)、神经性疼痛,并探索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时交互。

终极愿景:通过脑机接口实现全脑接口Whole Brain Interface),人类可直接用思维操控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甚至将意识上传至云端。

我不由得想到:会不会在考试时人人都是一百分?我在两年前就有这个担心。

我问了专家:

马斯克提出的脑机接口(BCI)技术愿景若实现,将彻底颠覆传统考试模式,但人人一百分的极端结果几乎不可能出现。技术赋能下的教育评估体系将发生结构性变革:

一、知识获取革命:考试的基础逻辑瓦解

1记忆型考核失效

脑机接口可直接将知识编码至大脑(如Neuralink记忆存储功能),传统闭卷考试中的知识点考察将失去意义。例如,历史事件日期、数学公式等可通过脑内检索瞬间调用。

2信息处理能力成为新标尺

考试重点转向知识整合与应用,如:

实时数据分析:考生需在脑机交互中快速筛选海量信息,提出解决方案(如模拟商业决策中的市场趋势判断)。

跨学科创新:通过脑机接口调用不同领域知识,设计原创性方案(如结合生物学与材料学解决环境问题)。

二、能力评估体系的重构

1、多维能力矩阵

·  评估维度

传统考试

脑机时代考试

知识储备

死记硬背

知识调用速度与准确性

逻辑思维

解题步骤推导

脑内神经信号呈现的推理路径可视化分析

情感与创造力

作文、艺术创作

脑波情感图谱与创意生成过程的实时捕捉

伦理决策

理论论述

模拟伦理困境中的神经决策机制反推

2动态适应性考试

系统根据考生脑信号反馈(如注意力波动、认知负荷)实时调整题目难度,避免一刀切

通过VR/AR构建虚拟现实(如火星基地建设),评估团队协作与危机处理能力。

三、考试伦理与监管挑战

1作弊定义的重构

技术代偿争议:若脑机接口被视为人体器官,其辅助功能是否允许用于考试?例如,视觉障碍者使用脑机视觉答题是否算公平。

神经信号干扰:需开发反作弊系统监测异常脑波(如记忆提取时的特定频率),防止思维剽窃。

2人格权与数据主权

脑内思维保护: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神经数据归属权需立法界定,防止教育机构滥用考生思维模式数据。

意识操控风险:若技术可修改记忆或思维,需建立考试脑域隔离机制,确保评估过程不受外部干预。

、未来教育的可能图景

1考试形态演变

过程性评估:通过长期脑机交互数据(如学习时的专注度曲线、知识内化效率)生成能力画像,替代一次性考试。

社会化考核:在真实工作场景中评估贡献度(如医生通过脑控手术机器人完成复杂操作,系统自动生成能力评分)。

2教育目标转型

知识传递认知赋能:重点培养人类区别于AI的特质——批判性思维、情感创造力、跨文化共情能力。

人机协同能力认证:设立人机共生工程师”“神经伦理顾问等新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因此,考试不会消失,但会升维脑机接口时代,传统分数制可能被多维能力图谱取代,但差异化评估反而强化。例如:

基础认知能力(信息处理速度)可通过客观指标量化;

高阶思维能力(创新、伦理判断)仍需主观评价;

人类独特性(艺术灵感、复杂决策)成为核心考核点。

所以,人人一百分的乌托邦难以实现,但技术将推动教育从选拔淘汰转向能力孵化,让每个人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发光。

一切都会变。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