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3028:华科能不能培养独角兽?
2025-07-01 15:53:24   来源:今日湖北

62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列出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榜单估值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2511日)。

榜单显示,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523家,创世界新纪录,比去年增加5%70家)。美国以758家独角兽企业领先,中国以343家位居第二。

据统计,全球独角兽前十名的门槛是3300亿元,增加了950亿元。其中,美国6家,中国3家,英国1家。全球独角兽企业总价值为5.6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独角兽的平均年龄10.6岁,它们创始人的平均年龄为46岁。

今年,湖北有10家企业上榜。其中,武汉9家,黄石1融通高科新能源材料)。

岚图汽车(高端新能源汽车)

星纪魅族(智能汽车+消费电子)

芯擎科技(自动驾驶芯片)

药帮忙(生物医药供应链)

航天科工火箭(商业航天)

安翰科技(医疗机器人)

爱博泰克(生物科技)

理工数传今年新入选,专注于出版领域的AI大模型

黑芝麻智能(自动驾驶芯片,2024年上市后仍被部分榜单纳入统计)。

武汉经开区为核心载体3家独角兽企业(岚图、星纪魅族、芯擎科技)连续两年登榜,聚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芯片领域。

产业协同:依托车谷科创33政策,形成整车+芯片+智能座舱产业链闭环。

光谷生物城与东湖高新区药帮忙、爱博泰克等企业依托光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商业航天航天科工火箭代表湖北硬科技实力。

2024年黑芝麻智能上市退出榜单,但2025年新增融通高科等企业补位,总数保持9家。

武汉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1200亿元,其中岚图汽车估值305亿元居首。

武汉经开区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对独角兽企业提供上市奖励+研发补贴组合支持。

武汉位列第7,落后于北京(75家)、上海(64家)、深圳(37家)、广州(24)、杭州(22)、苏州(12,但领先于成都(4家)、长沙(4家)等中西部城市。

湖北独角兽企业数量占中部六省近40%,武汉是中部唯一独角兽数量破9的城市。

理工数传(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成立2012,提供出版业AI大模型与智能服务核心团队由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团队与出版行业专家联合创立,执行总裁施其明为出版业资深人士。

BOOKSGPT大模型:全球首个出版领域专业大模型,基于1200亿参数架构,融合出版行业10年积累的专有语料库(覆盖300万种图书、3亿读者数据)。

支持选题策划、内容审校、智能推荐、多模态内容生成(图文/音视频)等全链条服务,已实现一书一模型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20254月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AI服务备案与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成为出版业唯一双备案企业。

AI选题策划编辑:分析市场数据生成选题报告,提升出版决策效率(如某教辅书扫码量提升10倍)。

AI画师:根据提示词生成图书封面、插图,缩短传统设计周期50%以上。

读者扫码即可获得AI答疑、知识点拓展,覆盖全国300余家出版社、上百万读者。

服务全国超60%的少儿类、教育类出版社,AI伴读功能渗透率居行业首位。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因此,武汉下一批独角兽企业要靠高校的企业。

620日,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频传喜讯:国内首台自主品牌氢内燃机发电机组投入运营,关键部件实现100%国产化;车规级固态电池样品即将量产……未来院占地3万平方米的中试车间项目入驻率超八成,不少项目正在规划扩建二期产线。

高校擅长培育种子,我们聚焦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在未来院院长李江华看来,不少科研成果虽然完成了从一张纸一件产品的初步跨越,但要实现产品到钱,仍有多重障碍。

20226月,由武汉经开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并建立科技研发在学校,概念验证在中心,中试熟化在基地,产业落地在园区的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入驻项目坚持优中选优李江华介绍,为破解入驻项目融资难,未来院还构建了多元共建、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通过提供研发中试空间和部分引导性资金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搭建专业化的中试平台,有效降低项目产业化早期风险。

高校积累40年的氢内燃机技术,经未来院中试锤炼,走出实验室,迎来商业化运营。一年前,华中科技大学成晓北教授团队主导的氢内燃机发电机组项目入驻未来院中试基地,成功实现耐氢脆陶瓷涂层活塞、多燃料自适应喷嘴等核心部件的100%国产化。目前,团队正加速推动产品在氢能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秦应雄教授主导的激光加工头项目也通过关键验证,团队专攻激光加工头核心部件——高性能镜片,获得一批激光头部企业青睐。秦应雄教授团队创立的武汉华秦激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系未来院孵化企业,从成立到产品应用,历时不到一年。目前,公司的营收也从百万级跃升至千万级。我们团队只用专注科研。秦应雄介绍,团队曾遇产业化难题,未来院向华中科技大学优质科研项目启动征集与遴选,提供知识产权、创业辅导等全方位孵化服务,并高效协助完成水电改造、人才公寓入住等保障工作。

成立三年来,未来院累计转化14个中试项目,孵化10家科创企业,累计获融资破亿元。

这些替代进口的企业,一定会是武汉的独角兽。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