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2955:湖北民营经济20条
2025-04-19 10:11:17   来源:今日湖北

湖北省民营经济20条”公布,来了几个采访。

2027年,湖北省计划实现以下关键指标:

形成50个左右民营特色产业集群,覆盖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

民营经济年均增长6%左右,增加值达到4.5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进一步提升。

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0%,通过政策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民营特色产业集群,急需政府推动。

案例:

浙江省以1+5”一核多区模式构建银发经济产业生态,覆盖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形成全省联动的产业集群:

一核: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园区

定位与功能:位于杭州市滨江区创业智慧大厦,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聚焦智慧养老与养老金融双核驱动,承担重大科研、标准制定、成果展示及产业基金运作功能。

核心设施:主楼设研发总部、重点实验室及人才培训中心;裙楼配备2000平方米展示区、1000平方米数据中心及“浙里康养”数字化平台,已入驻40余家智慧康养、数字助老企业。

五区:五大专项产业园区

智慧养老园区(杭州市滨江区)

重点领域:居家养老机器人、健康监测系统、远程医疗技术开发,联动核心园区打造国家级孵化器。

技术支撑: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老年人生活智能化管理。

银发时尚园区(杭州市上城区)

核心方向:适老化功能服饰、东方美学设计及慢生活体验街区,满足低龄活力老年人消费升级需求。

特色融合:推动老字号品牌与新型消费场景结合,开发兼具实用性与时尚感的老年产品。

智能辅具园区(嘉兴市嘉善县)

研发制造:聚焦智能康复辅具(如外骨骼机器人、AI护理床)、无障碍生活设备,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孵化基地。

技术应用:通过导航定位与AI技术实现康复监测和适老化改造。

老年益智园区(丽水市云和县)

产业特色:开发老年益智游戏、个性化教育课程及文旅融合项目,结合生态资源打造康养文旅IP

服务创新:探索认知训练产品与文化娱乐服务的市场化运作。

生命健康园区(杭州市余杭区、绍兴市柯桥区)

双区协同:

余杭区:侧重抗衰老技术、生物医药研发及数字健康管理;

柯桥区:依托纺织新材料优势,开发中医保健产品与康养服务。

产业链延伸:推动医疗器械、中医药养生与旅居养老业态融合。

一、政策创新亮点

湖北省《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从“六个维度”系统发力,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精准化资源倾斜机制

要素保障创新:明确产业基金、新增用地、新增能耗等资源向民间投资项目倾斜60%以上,为民企提供“阳光、空气、土壤”式支持。例如,政府主导的7000亿元投资基金群定向支持民企并购重组、股权融资,并通过动产抵押、订单质押等改革拓宽融资渠道。

土地与能源适配:推广“标准地出让”“零增地技改”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优化绿电交易,满足外向型企业绿色能源需求。

2、市场化准入与开放突破

投资清单动态管理:首次提出“滚动发布民间资本投资项目清单”,首批推介2000亿元项目,三年累计达7000亿元,覆盖“两重”“两新”领域(重大工程、新基建),并支持民企参与超长期国债、REITs等工具。

案例:

九州通于2025227日成功发行并上市全国首单医药仓储物流公募REITs——汇添富九州通医药REIT(代码:508084),成为国内首家“A+公募REITs”双上市医药企业。该REITs底层资产为武汉东西湖现代医药仓储物流项目,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是九州通唯一的全国中心仓,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5.38%,净利润稳定在3000万元以上。

REITs在公众认购阶段获超1039亿元资金申购,有效认购倍数高达1192倍,刷新国内公募REITs认购纪录,最终募资11.58亿元。通过资产证券化,九州通盘活存量资产,预计增加净利润不超过7亿元,并实现资产负债率优化。

2025416日,九州通宣布其Pre-REITs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完成备案及募集,首期资金8.26亿元实缴到位,主要投资人为保险资金、产业机构及券商等。基金入池资产为上海、杭州、重庆三处医药物流仓储资产(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预计增加净利润不超过9亿元。

Pre-REITs基金旨在筛选并培育优质资产,为未来公募REITs扩募提供储备。九州通计划通过“公募REITs + Pre-REITs”双平台,形成滚动投资与资产升级的良性循环,目前已联合高和资本完成资产尽职调查及基金方案设计。

九州通在全国拥有141个高标准医药仓储物流设施,总建筑面积超430万平方米,覆盖96%以上区域,冷库容量11.51万立方米,具备强大的仓储与物流能力。这些资产为REITsPre-REITs提供了充足的可扩募标的。

通过REITs发行,武汉东西湖项目资产估值从账面3.09亿元提升至11.56亿元,溢价达2.74倍。若存量资产(账面价值约80亿元)按此逻辑盘活,预计可释放现金流近300亿元,推动公司向轻资产模式转型。

九州通以REITs为核心,结合股权投资(如楚昌基金)、数字化升级(如人工智能实验室)及产业园运营,形成“产业+资本+科技”三位一体生态,推动从传统医药流通向科技驱动型综合服务商转型。

九州通计划将上海、杭州、重庆等地的仓储资产纳入后续REITs扩募池,并探索海外市场布局。同时,需持续提升资产收益率(目前底层项目EBITDA7000万元/年)以满足REITs长期增长需求。

供应链深度嵌入:培育100家重点民企融入国控、楚象等省级供应链平台,构建国企与民企协同的产能共享生态,目标年撮合交易额3000亿元。

3、国际化应对与抱团出海

非美市场突围:针对美国加征关税,提出“紧盯东盟、非洲、拉美市场”,每年组织3000家次企业参加170场国际展会,通过跨境电商对接200个产业带,推动“鄂品出口”“鄂企出海”。

离岸业务与法律服务:加强国际合规指导,设立海外服务网络,降低民企出海风险。

4、制度性公平竞争保障

招投标智慧监管:2025年底建成省级智慧监管平台,自动识别异常低价投标,消除歧视性条款,确保民企公平参与。

政府采购优先:明确中小企业采购比例逐步提升至70%,支持国企与民企联合体竞标政府项目。

5、政商关系生态重构

执法规范与信用修复:严查粗暴执法、以罚代管,建立失信企业“一网通”修复机制,探索守信企业用地审批优先激励。

降本减负量化目标:2025年降低企业成本1000亿元,2027年物流费用占GDP比重压降至12%

二、潜在不足与挑战

尽管政策体系完备,但在实施中仍需关注以下问题:

1、政策落地效能待验证

资源倾斜目标(如60%要素支持民企)依赖地方执行力度,需防范“数字达标”而实际分配不均,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能否公平受益。

7000亿元投资基金群的使用效率需透明监管,避免资金空转或流向低效项目。

2、市场壁垒清理难度大

地方保护、隐性准入限制等历史问题复杂,政策虽提出“持续清理”,但缺乏量化考核与问责机制,可能流于形式。

3、国际化风险应对不足

非美市场拓展依赖展会与跨境电商,但未配套区域性出口信用保险、汇率避险工具等系统性支持,企业单兵作战风险较高。

4、创新能力与人才短板

政策鼓励民企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但中小民企研发投入能力有限,需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协同转化机制。

每年50名“楚天英才”培养规模较小,难以匹配湖北4.5万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目标的人才需求。

案例:

浙江通过博士后流动站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能力

——先设站、后授牌动态管理机制浙江在全国首创民营企业设站备案制,企业符合条件即可先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无需复杂审批,待首次招收博士后后再正式授牌。例如,杭州新设立的省级和国家级工作站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建站资助,镇海区对进站博士后额外提供30万元生活补贴。

——梯度化载体建设构建省级站国家级站独立招收资格站的晋升路径,重点支持省实验室、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为国家级站,并鼓励申报独立招收资格。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三年内完成从省级站到国家级站的跃升,累计引进博士后329人,获批科研基金项目超百项。

——产学研协同与人才培育

校企合作深化推动高校教师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累计吸引756名高校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打通创新链。例如,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独立招收博士后312名,成为产业技术攻关的核心力量。

揭榜挂帅与课题导向定期发布企业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通过博士后揭榜领题模式吸引人才攻关。如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通过博士后团队攻克200余项工程技术难题,提升市场占有率。

——资金支持与成果转化

资助政策加码日常经费从每人每年8万元提高至15万元,引才补贴从3万元增至20万元。衢州、舟山等地的民营企业还可获得省级财政额外补助。2024年浙江大学科创中心博士后团队累计获得政府补贴6167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全省在站博士后累计获批专利3000余项,发表论文2万篇,主持企业研发项目5000余项,直接创造产值超500亿元。典型案例包括奥克斯集团博士后研发的直流变频技术带动销售收入超100亿元,新昌制药厂博士后课题产品新增利税5亿元。

——服务保障与生态优化

全周期人才服务提供人才公寓、房租补贴、子女教育保障,外籍博士后享受居留许可便利。杭州市钱塘区设立汇小金代办队伍,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行政干扰。

职业发展通道打通博士后出站留浙工作可直接确认副高级职称,业绩突出者可破格晋升正高。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享受税收优惠,如恒锋工具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省2000万元。

——国际化与创新生态构建

全球引才布局2023年首次面向全球发布3975个博士后岗位,吸引国(境)外高水平博士,支持赴海外进修与国际学术交流。山区海岛县企业发布176个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科研资助。

创新生态赋能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如阿里云平台)和民营科技金融(千亿级创新母基金),形成链主企业+创新平台协同生态。杭州未来科技城、滨江高新区等区域通过开放包容政策,培育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产业集群。

截至2025年,全省90%的省级工作站设在民营企业,覆盖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累计培养出2名院士、8名长江学者,形成人才技术产业良性循环。

三、总结与建议

湖北省20条”以“要素精准滴灌+制度公平破壁”为核心创新,但需在以下方向补强: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发布政策执行白皮书,公开要素分配、投资清单落地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中小企业普惠支持:在基金、土地等资源分配中单列中小微企业比例,避免“强者恒强”。

构建出海综合服务体系:联合金融机构设立“鄂企出海风险补偿基金”,提供一站式法律、税务、物流支持。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实验室向民企开放,试点“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降低技术转化成本。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