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2934:寻找避暑康养中心
2025-03-29 22:47:46   来源:今日湖北

武汉是经济地理中心,以一千公里为半径,覆盖全国8090%的经济区域。

荆门是地图中心,两个对折之后是荆门。

而恩施是避暑康养中心,周边的人去,都是最近的。不像三亚、哈尔滨,一般都要坐飞机去。

那么,能不能搞一个武陵山避暑康养文化节,对标哈尔滨冰雪节?

从武陵山区的地理优势、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是有可能得。


一、对标可行性分析

1. 资源禀赋对比

哈尔滨冰雪节(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依托极寒气候和冰雪景观,形成以冰雕、滑雪、冬泳为核心的产业链,兼具国际赛事(如亚冬会)和经贸合作功能,年吸引游客超百万。

武陵山避暑康养:拥有夏季平均气温22-25℃的凉爽气候、森林覆盖率超90%的生态资源、土家族/苗族文化底蕴以及“中国凉都”品牌,已形成避暑民宿、自然音乐节、太极养生、中医药康养等特色业态。

2. 地理覆盖优势

恩施的辐射能力:以恩施为中心的武陵山区,半径500公里内覆盖武汉、长沙、重庆、贵阳等省会城市,3小时高铁圈内人口超3亿,与用户提出的“地图中心”定位契合。而哈尔滨冰雪节主要吸引东北及华北客源,辐射半径相对受限。

3. 政策与区域协同

湘鄂渝黔四省市已签署《石柱共识》,推动康养产业成为区域支柱;重庆武陵文旅公司推出“最炫武陵风”文旅IP,整合15个城市客源市场;哈尔滨冰雪节通过“冰雪+亚冬会”实现文体旅融合,武陵山可借鉴此模式,结合避暑与康养主题赛事(如山地马拉松、森林瑜伽节)。

二、武陵山避暑康养文化节的创新路径

1. 主题设计:差异化定位

核心主题:“清凉武陵·康养中国”——突出“避暑+健康”双核驱动,区别于哈尔滨的“冰雪+运动”模式。

子品牌:

自然音乐节(已有基础):融合禅修、森林疗愈,打造“东方班得瑞”式沉浸体验;

银发经济试验区:联合四省市推广“候鸟式养老”,开发中医药温泉、高山蔬果食疗;

乡村文化振兴载体:以农家乐集群为基础,植入非遗手作、农耕体验。

2. 产品体系:全域联动

空间布局:

恩施核心区:利川苏马荡、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打高端康养社区;

协作带:串联重庆武隆喀斯特、张家界天门山、梵净山等世界遗产,形成“避暑走廊”。

特色产品:

“武陵二十四凉”:按节气设计主题活动(如夏至森林音乐会、大暑高山采药节);

“康养护照”:整合区域内景区、民宿、医疗机构资源,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

3. 运营模式:四省市协同

机制创新:

成立“武陵山避暑康养产业联盟”,统一品牌标识、服务标准(参考哈尔滨冰雪节“城市即景区”模式7);

推动跨省医保结算、康养人才互认。

营销策略:

对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直播”,在抖音、小红书发起“#武陵山避暑挑战赛”;与铁路部门合作开通“武陵山避暑专列”(曾提及交通改善规划)。

三、挑战与对策

1. 品牌知名度不足

对策:借力“哈尔滨冰雪节”成熟经验,邀请其团队参与策划(如冰雕师转型森林装置艺术家),形成南北节庆IP互动。

2. 基础设施待完善

对策:加快沿江高铁、渝湘黔高速扩容,推广“共享康养驿站”模式(宅基地流转)。

3. 产业链整合难度大

对策:设立“武陵山绿色康养基金”(参考寒地博览会),吸引阿里健康、平安保险等企业投资旅居养老项目。

结论

武陵山避暑康养文化节具备成为“中国夏季版冰雪节”的潜力,其核心优势在于气候资源不可替代性、四省市协同的政策红利和银发经济风口(预测2035年康养GDP占比升至9%)。若能在主题差异化、区域协同机制、产业链融合三方面突破,有望形成“北有哈尔滨冰雪节,南有武陵山避暑节”的国字号节庆格局,助推武陵山区从“地理中心”升级为“康养经济枢纽”。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