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2924:促消费新举措
2025-03-19 11:25:34   来源:今日湖北

中办、国办于2025316日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针对当前消费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与新兴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涵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消费场景、政策工具等多个维度。

一、收入分配机制改革:首次将资本市场与农民资产盘活纳入增收框架

1、资本市场改革联动居民财产性收入。

股市稳市机制:首次在促消费政策中明确提出“战略性力量储备”,要求加快打通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养老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强化央企国企市值管理,严打财务造假和违规减持,同时丰富个人投资者债券产品。

农民资产活化:允许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住房,支持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新业态,首次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产业联农带农机制结合。

2、工资性收入动态调整

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科学调整机制,首次将“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以工代赈”与劳务报酬规模扩大挂钩,并向重点群体倾斜技能培训资源。

二、社会保障体系突破:育儿补贴制度与养老金“三支柱”协同发力

1、生育养育保障创新

育儿补贴制度试点:首次提出由地方政府主导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并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儿科服务扩容:在儿童疾病高发期,要求三级医院夜间儿科急诊开放率提升至90%以上,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强化供给。

3、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

202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同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并首次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三、服务消费场景重构:“审批革命”与跨境消费便利化

1、文旅消费审批创新

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制度,对营业性演出、体育赛事实行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安全可控提高票务供应量,破除跨区域巡演壁垒。

冰雪消费升级:启动冰雪旅游提升计划,支持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全球级冰雪旅游目的地,鼓励开发冰雪主题景区与季节性消费产品。

2、入境消费便利化突破

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区域性免签政策,在枢纽城市增设口岸免税店,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并培育国际医疗、会展等高端服务市场。

3、银发经济与托育融合

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与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发展抗衰老产业、银发旅游;鼓励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与运营补贴。

四、大宗消费政策工具创新:超长期国债支持与二手市场激活

1、以旧换新资金机制突破

首次明确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扩围实施以旧换新,覆盖汽车、家电、家装等耐用品智能化升级,并对手机、平板、智能手表三类数码产品实施购新补贴。

试点二手商品流通创新,培育多元化流通主体,探索逆向物流、共享租赁等新模式。

2、房地产政策工具箱升级

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为保障房,首次提出“公积金支付首付同时申请贷款”政策,并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缴存试点。

汽车后市场拓展至改装、赛事、房车露营等领域,落实二手车“反向开票”与异地登记便利化,支持第三方信息平台发展。

五、消费环境与制度优化:休假制度弹性化与限制清理

1、休假权益保障突破

首次将带薪年假与小长假连休纳入政策激励,鼓励弹性错峰休假,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严控违法延长工作时间。

2、消费限制动态清理

明确要求各地区清理“一刀切”式消费限制,推动汽车消费从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保障“久摇不中”家庭购车权益。

3、新型消费技术赋能

开展“人工智能+消费”行动,加速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脑机接口等技术应用;有序发展低空旅游、消费级无人机,推进游艇登记便利化。

六、品牌与开放协同:国货出海与服务业开放

1、国货品牌培育体系

打造“中国服务品牌”矩阵,支持原创IP开发,促进动漫、电竞衍生品消费,开展“购在中国”全球营销活动。

2、服务业开放试点扩围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领域外资准入,推动露营、民宿、“互联网+医疗”纳入鼓励外商投资目录,促进内外贸标准认证衔接。

总之,创新力度大。

工具创新:超长期国债资金首次定向用于以旧换新,专项债券收购存量房破解房地产库存难题。

制度突破:育儿补贴、带薪休假弹性化、股市稳市机制等填补政策空白。

场景融合:冰雪经济、低空旅游、银发消费等新业态形成多维度供给体系。

国际对标:离境退税便利化、免签扩容、服务业开放等举措提升跨境消费竞争力。

该方案通过结构性改革(如收入分配)、技术赋能(如人工智能+消费)、制度松绑(如审批改革)等组合拳,构建了“增收—减负—提质—扩容”的消费促进闭环,预计将推动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至6%以上。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