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784亿“巨龙”下水 这条运河如何让中西部逆袭成“沿海”
2025-03-07 11:14:56   来源:今日湖北

当北方乃至中部地区人们春节后惜别妻儿老小、背井离乡前往沿海地区打工的时候,当消费者和商家掂了掂手中的快递件感叹物流费太高的时候,当北方、中部地区大学生感叹就业机会少的时候,当长江中游地区的人们感叹经济水平如何才能赶上沿海地带的时候……

他们没有想到,2025年,一位63岁的老人毕其一生为此操劳。

这位老人名叫钮新强。

钮新强老人用啥招儿解决以上难题呢?

摊开着中国地图,万里长江是为“黄金水道”,但少为人知的是:武汉至宜昌段是万吨轮船无法通行的“肠梗阻”。

钮新强提出:开挖“荆汉大运河”,打通肠梗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手笔。讲大事之前,我们先从一件小事破题。

784亿投资背后:这条运河将改写中国财富版图?

20241019日,一则百十来字的小小消息激起千层浪。

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荆汉运河工程规划咨询中标成交公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中标(成交)金额:119.8万元。

您可能不以为然:区区百十来万的项目,有何大惊小怪的?!

答案是:有。

因为这是湖北省专题研究推进“荆汉大运河”前期工作后,又一大标志性节点。

“荆汉大运河”工程为何物?

它指起于松滋市松滋口、止于武汉市东荆河口,新建236公里的运河,深8米,宽90米,可行驶万吨级船舶,估算总投资784亿元。

是不是大手笔?!

建成后有哪些好处呢?

建成后,武汉至宜昌将缩短航程260公里、减少运输时间约14小时、每年降低物流成本300亿元。

更重要的是,重庆以下城市起航的万吨轮船可直达上海,自上海以上的沿长江城市起航的万吨轮船可直达重庆。

由于水运成本低廉,这意味着重庆以下城市(区域)、武汉等中西部区域是不是就此成为“沿海地区”了?   

从“裁弯取直”到“容弯取直”:这条运河颠覆你的认知!

先纠正一个概念。

目前大多数自媒体所言“荆汉大运河”是对长江的“裁弯(曲)取直”说法不够严谨。事实上,“荆汉运河”修建构想是“容弯(曲)取直”。原有九曲十八弯的航道依然保留,形成干线和运河“双通道”格局。

问题来了。既然目前有长江航道,为何还要再修一条运河呢?毕竟七八百亿元投资不是个小数目。

是的,长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但作为专家的钮新强很清楚:有卡点亟待打通,而且刻不容缓!

为何?

外界少为人知的是:万吨货轮从重庆往返宜昌、从上海往返武汉畅通无阻,但从武汉到宜昌段则受阻。因为这段航道水深不够,水深仅3.53.8米,后虽展开航道整治,但水深仍只有4.5米——通行万吨货轮要求水深最低6米。

还有:荆江不仅航道深度不够,而且九曲十八弯,拉长了航道距离。

但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各界渴盼长江黄金水道提升通行能力。

20159月,国家作出“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重大战略决策。

重庆对长江航道提升通行能力要求与日俱增。自2013年开始,重庆代表团连续七年在全国两会提交相关方案。

随着“成渝经济圈”日趋成型,原本置身事外的四川对长江航运需求日趋吃重。修建“荆汉大运河”打通长江“肠梗阻”已不仅仅是湖北一省之意愿,是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乃至国家的意愿。

湖北“腰部”城市急了!荆州借这条运河,能否打赢翻身仗?

谁最早提出的“荆汉大运河”构想?

正是本文开头提及的钮新强院士团队,于2015年提出《“荆汉运河”工程方案》,旨在破解长江“肠梗阻”及通航安全保障与生态保护的综合性难题。

当时,钮新强职务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院院长,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

钮新强,19627月生,浙江湖州人。他头顶诸多头衔: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菲迪克百年杰出土木工程师、首届国际大坝杰出工程师……

那“荆汉运河”工程还等啥?干就完了呗。

荆州第一个站出来赞成。

这座因“刘备借荆州”“大意失荆州”而闻名中外的古城,在现代经济版图中属湖北省“腰部”,也是湖北省的“一块心病”。由于“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州无缘重工业布局,只能发展轻工业(缺乏与沿海城市竞争优势),城市发展一直徘徊不前。

运河开建事关“(长)江(洞庭)湖”恩怨?真相是……

一旦“荆汉大运河”开建,则可“河到病除”。

且慢。湖南有话要说——

“荆汉大运河”建成后会不会对湖南带来不利?

其一,湖南长江段不再是长江主航道,岳阳城陵矶港、虞公港等长江港口地位会削弱……

其二,“长江之肾”洞庭湖水位将难以维持,相关干流、支流水系会受影响,航运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将受到影响……

其三,影响汉湘桂通道建设运行……

其四,对湖南相关区域内经济、文化产生不利影响……

还有人担心:

“荆汉大运河”会不会影响洞庭湖流域的水资源?

开建“荆汉大运河”一事,整个长江经济带绝大部分省市利益一致,支持将长江航道“拉直”、拓宽拓深。湖南方面是不是无理取闹?!

还真不是。

事实上,有关方面已着手考虑适当给予湖南方面补偿。

针对“荆汉大运河”可能给湖南省、岳阳市相关港口货运量带来的影响,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原港航局局长王阳红透露,“交通运输部也确实提出过补偿预案”。

湖南方面有专家建议:在岳阳城陵矶临港新区附近建设洞庭湖水利枢纽工程,配合湘江航道整治工程,提升湘江的航道能级。

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教授卢毅认为:湖南省应基于长江中游区域范围,评估论证“荆汉运河”工程风险,并利用自身水利水运科研优势力量,研究“荆汉运河”对湖南省域的影响以及对策。

还有不少专家建议从更高层面“化不利为有利”,让“荆汉大运河”利好湖南方面——

著名经济学家、湖北省社科院原院长夏振坤提出:建设江汉三角洲,即洞庭湖经济圈、鄱阳湖经济圈、江汉平原经济圈。将来可把江汉三角洲经济区称为“长江大湾区”,或“江汉大湾区”,堪称内陆版的“粤港澳大湾区”。

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博士生导师叶青也有类似主张,建议建设“江汉三角洲经济区”,由“武汉—潜江—荆州”构成。一旦“荆汉运河”建成,将为“江汉大湾区”或“江汉三角洲经济区”赋能,利好湖南湖北及周边区域。

有专家坦言:“荆汉运河”建成初期,湖南航运可能会经历短期困难期,从长远看,可以让湖南航运有较大提升。

事关全局 国家“荆汉运河”这样定调

利远大于弊。“荆汉大运河”项目一直在低调推进。

202212月,“谋划实施荆汉运河工程”列入《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荆汉运河”。

全国两会期间,湖北代表团连续多年吁请推进“荆汉运河”项目。

湖北省已拿出“荆汉运河”初步可行性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黄艳认为,“荆汉运河”工程相关研究成果及规划已成熟,应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国家层面对此持何态度?

交通运输部在一份答复中表示:

建设 “荆汉运河”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国土空间、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布局等将产生深远影响,要 充分论证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以湖北省为主推进 “荆汉运河” 研究相关工作,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加强沟通协调,并深入研究相关重大技术问题。

简言之,就是四个字:“稳中求进”。

但“荆汉大运河”值得如此谨慎,更值得各界期待:

区域层面,它可北向辐射江汉生态经济带,南向辐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推动中部崛起,在航运、水利、生态、文旅等方面也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在国家层面,它可实现长江口至重庆万吨级航道全线贯通,进一步加强东、中、西部城市群协调联动,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追赶欧美水联网 荆汉大运河事关大战略

您以为这就够了?!

不够。远远不够。

少为人知的是:作为水运大国,中国缺航道,至少还缺一万公里像“荆汉大运河”这样的高等级航道。

目前,中国最大的三个主力航道互不联通,长江干流与不少支流之间尚未打通。反观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系航运能力虽远不如长江,但它织就了一张庞大的“水联网”,2.59万公里航道覆盖美国41个州。

欧盟更厉害:25个成员国中有16个实现了内河航道相互连通的“水联网”。

所以,开建“荆汉大运河”,还建成中国版“水联网”的需要:

譬如,通过平陆运河(连接广西与北部湾)、浙赣粤运河(串联长三角与大湾区)等工程,内陆省份可直接通过水运出海,使传统“沿海”概念扩展至中原、长江中游等区域。“运河+高铁”的网格化交通体系,将可使内陆城市获得与沿海同等的物流成本优势,进而推动制造业向内陆转移。

内陆运河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可开辟西南、中南新出海口(如平陆运河连接东南亚),减少对南海航线的依赖。

同时,内陆能源产区(如山西、新疆)可通过运河直达东部,保障能源输送稳定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说“荆汉大运河”建成可打通中国水运任督二脉丝毫不上夸张。

“荆汉大运河”还关乎中国新海权、新陆权乃至能源安全问题。观察人士认为,“荆汉大运河”建成后,中国运河联网通过“物理联通-经济整合-战略平衡”三重路径,其本质是构建以“运河+高铁”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网络,使中国成为同时掌握海权与陆权优势的“双枢纽”国家,利好新陆权、新海权,还可缓解“马六甲困局”,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王、李组合”释重大利好 打工人有望不再“东南飞”

2024年底、2025年初,钮新强看到利好“荆汉大运河”项目的消息不断:

新华社于20241231日发布消息称王忠林任湖北省委书记。此前,他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多次推动荆汉大运河筹建进程。

同一天,湖南省委副书记李殿勋被调往湖北,任湖北省委副书记。120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进行大会选举,李殿勋当选为湖北省省长。他曾长期任职重庆,20181月任重庆市副市长。

观察人士认为“王李组合”利好荆汉大运河筹建,理由如下:

其一,目前对该工程疑虑较大的是湖南尤其是岳阳方面;

其二,该工程建成后关乎重庆等地。

李殿勋长期任职于重庆、湖南,这样的背景无疑有利于跨省(市)协调沟通、推进工程进展。

当然,对于我们普罗众生而言,固然关心国家崛起的宏大叙事,也更关注“荆汉大运河”能否让物流成本低一点、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多一点、荷包更暖和一点……

又一年全国两会召开,“荆汉大运河”又将进入国家决策层视野,何去何从?值得我们关注、期待!

作者:叶青 刘渐飞 王义明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