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在武汉举行的鄂鲁港航物贸合作恳谈会传出消息,将依托长江和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把武汉作为煤炭、焦炭、铁矿石等资源开发的前瞻地和中转点,打造“北煤南运、南货北回”钟摆式运输,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煤炭主要通过焦柳线、浩吉线从山西、陕西运至湖北江陵,成本约为230元一吨。通过长江与大运河黄金水道,煤矿可以通过瓦日铁路线(起点是山西吕梁市兴县瓦塘镇,终点是山东日照市。这条铁路全长1269公里,穿越山西、河南、山东三省,于2014年12月30日正式建成通车)前往济宁能源集团梁山港,再走水路运输到湖北,物流成本约180元一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煤炭将通过使用清洁能源的绿色船舶进行运输(武汉理工大学吴卫国教授团队)。
按照计划,双方将在武汉新港区域内选择一个港口作为北煤前置仓,对煤炭进行中转,服务湖北、湖南、江西的客户。此举将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这个消息,让武汉人想到“九省通衢”。
最近讲课总是讲到战略腹地。
水运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因此,要大修运河,利用低成本的水运。
武汉与济宁的合作,不仅仅在水运,更大规模的在于造船。
武汉理工与宁德时代、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共同组建山东新能船舶科技集团,把京航大运河山东段约8000条运输船舶全部换代为新能源,按照建成后年造新能源船400艘、修船100艘的目标,将成为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智能、现代、标准化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很重要的就是吴卫国教授:
1991年4月至2002年2月,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后更名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船舶结构力学系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交通科技总公司第一副总、产业集团常务副总;2002年2月至2006年5月,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2006年5月至今,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博导,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国家海事专家委员会常委兼船检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工信部财政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国防基础科研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船装备技术保障专家;中国船级社(CCS)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渔船检验局技术委员会委员;英国劳氏船级社技术委员会委员。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邮轮中心为该工程量身定做两条2000吨级小清河电动河海直达船舶。此船舶突破电动船型、结构轻量化、智能航态、智能桅杆等关键技术研发而成,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较传统汽车运输方式,运输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20%,且全航程实现零排放。据测算,经过5-10年的市场培育,可形成150-200艘船队规模。
2024年8月,京杭大运河首批清洁能源智能商品船在济宁邹城市白马河畔下水。90米LNG动力船的标准集装箱运载量由70个提升至161个,续航可达2000公里;67.6米电动力船续航可达300公里,可实现济宁最北端梁山港至济宁最南端韩庄港往返运输。济宁到2028年底,淘汰1200艘15年以上老旧货船。 仅京杭大运河流域总计就有“老旧杂散”营运船舶3.2万余艘,烧柴油,排放标准低,污染严重,且载重吨位较小,船龄较长,亟需升级换代。
多么大的市场。总是说没有生意!
新能源,再加上无人驾驶,就是一个新的时代。
智能操控:无人驾驶船舶通过先进的智能操控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导航、避障和智能调度等功能。这大大提高了船舶的行驶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清洁环保:无人驾驶船舶通常采用电动或清洁能源驱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与京杭大运河作为一条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水资源保护区的定位相契合。
高效便捷:无人驾驶船舶可以根据预设的航线和时间表进行自动行驶,无需人工干预。这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