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一个可怕的数据。
中国疾控发布了一些研究数据,其中披露了2010年至2022年的关于抑郁症的重要队列研究数据。
早前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这一数据来自《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此次中疾控研究数据进一步披露,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都会提高人口死亡率。
在抑郁症与死亡率的关联上,此次研究数据还重点披露了高危人群:男性、城市居民、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并提示关注这些重点人群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支持。
相关分析中,经济发展导致的压力剧增、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都被视作抑郁发生的原因,也具体表现在个体的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一旦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进一步诱发极端行为,比如自杀或自伤。
办法就是,放松、放松再放松。心理治疗师的生意来了。
1982年的硅谷,27岁的乔布斯让著名摄影师安娜·沃克尔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乔布斯端坐在空荡的房间中,手握茶盏,进入到冥想状态。
iPhone正是乔布斯在禅修之时获得的灵感。
在硅谷,冥想是一种显学,几乎所有叫得出名的CEO和投资人,都在通过冥想来缓解高压工作带来的焦虑,改善大脑的健康状态。
随后的几十年里,以冥想为代表的身心灵疗愈产业在欧美国家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除了冥想,还包括心理咨询、感官疗愈、旅游疗愈、艺术疗愈等等各式各样的疗愈概念眼花缭乱,层出不穷,飞速壮大。
疗愈产业的本质是提供情绪价值,心理疏导,更高层次是改变三观,所有这些的最终目的,都是教人如何在变化无常的社会里“心安”。
时至今日,美国有超过4500万人练习冥想。主攻疗愈产业的公司也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中国的疗愈产业正处于井喷式发展的前夕。
2020年至今,我国心理健康赛道共完成84起融资,多家公司已走到B轮及之后,包括简单心理、壹心理、壹点灵、昭阳医生、好心情等,融资金额从几千万到数亿元不等。
行业红利之下,大量心理学咨询师也正在“网红化”。
传统的线下心理咨询室,也忙得热火朝天。
据统计,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每天有1000多人来访,日门诊量是1990年代的20倍。来访者求助的问题除了心理方面的困惑,还有职业规划、亲密关系、原生家庭等。
这是一个万物皆可疗愈的时代。
疗愈产业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领域,它涵盖了各种提供治愈、康复和舒缓服务的行业,旨在帮助人们缓解身体、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和压力。
疗愈产业包括多种服务类型,如按摩、SPA、瑜伽、冥想、心理咨询等,每种服务都有其独特的治愈效果和适用人群。这些服务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服务类型、客户群体、技术手段等。在古代,人们已经意识到各种自然和人工方法可以缓解身体和心灵的痛苦,如温泉、草药、按摩等。
全球疗愈经济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而在中国,疗愈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千亿左右。
从2023年起,疗愈类服务供给在生活服务电商平台上快速增长。当前,每月平均有1000多个新供给上线,其中“疗愈+SPA”供给占比达70%以上。
消费者对疗愈经济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衍生出了诸多新形态,包括艺术疗愈、宠物疗愈、自然疗愈等。
疗愈产业的细分领域:
——物理疗愈:如按摩、针灸、拔罐等,价格因服务项目和时长而异。一般按摩服务收费在每小时80-200元之间,针灸治疗则根据治疗次数收费,每次治疗费用在50-150元之间。
——能量疗愈:如灵气、水晶疗愈等。初级疗愈师每次收费在200-400元之间,高级疗愈师则每次收费在500-1000元之间。
——心理疗愈:包括面对面咨询、在线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应用等。预计到2025年,在线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应用的市场份额将占据整体市场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