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看病贵、医生穷、医院亏:医疗费用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2024-08-30 09:53:08   来源:今日湖北

近年来,百姓在就医过程中经常感到医疗费用高昂,而与此同时,医生的工资却相对较低,甚至一些医院也在亏损。那么,医疗领域的资金究竟流向何处?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1、检查次数增多,医疗设备利用率提高,费用增加


医疗费用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检查次数的增加以及医疗设备的过度使用。一年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了一起普洱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杨某俊涉嫌受贿的案件。案件中,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最终以3520万元的价格购入,中间的回扣被原院长吞噬了1600余万元。这种设备虽然在某些治疗上确实有效,但其高昂的治疗费用(一般一次在2000-5000元)也让患者不堪重负。


2、药品价格虚高,中间环节层层盘剥。


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是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为应对这一问题,各地医保部门开展了全流程管理,并推行了直接结算货款模式,积极推进集中大量采购政策,确保集采改革顺利落地实施。

 

以青岛市为例,过去四年多来,青岛市不断扩大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集采范围,显著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今年3月,青岛落地了一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品——来那度胺胶囊,其25毫克规格的价格从原来的每粒200元降至15元,降幅超过92%。这意味着,一名患者每年的治疗费用可节省4.6万元,医保报销后,患者个人负担平均每年减少1.38万元,医保基金节省约3.22万元。去年全市约400名患者使用该药,预计全年可节省药品费用1800万元。

 

今年6月,青岛市还落地了国家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涵盖了肌肉修复、人工韧带、半月板修复等领域,平均降幅达74%。例如,人工晶体类耗材的价格平均降幅达60%,预计每年可节省医疗费用约1.4亿元。

 

目前,青岛市已落实了国家和省级共30批次的集采药品和30大类医用耗材,涉及737种药品和30大类医用耗材,累计采购金额超过46亿元,节省医药费用约61亿元。集采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超过70%。


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事实:全国各地的医疗负担确实非常沉重。


改革仍在路上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通过药品集采、耗材降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减轻百姓的就医负担,但医疗体系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检查费用的增加、药品价格的虚高、中间环节的剥削,这些都让医疗费用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了普通百姓的医疗体验。

 

在这种背景下,深化改革、规范市场、加强监管尤为重要。唯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让医疗资源更合理地配置,让百姓看病不再成为负担。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政府部门到医疗机构,从医生到患者,都应积极参与,推动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透明的医疗保障。

 

医疗改革的道路虽漫长,但只要方向明确、措施得当,终能实现“看病不难、看病不贵”的目标。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