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和腾讯联合推出的全国微信地震预警服务,面向公众公开测试。全国微信用户可通过小程序开启地震预警。
8月3日凌晨就预警了阿勒泰地震。
而8月1日有更牛的事情。
统计云联网直报系统于8月1日零时起启用,统计调查业务将切换至新系统开展,统计调查对象不再使用原系统填报数据。
从2012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开始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等统计“四大工程”。
这套联网直报系统有力地推动了统计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十余年来,企业调查对象已由当初的四十余万家增至目前的数百万家,老旧的系统架构支撑拓展能力有限,加之系统操作繁琐、采用多套软件填报处理数据、系统性能不足等问题,已不能适应当前统计数据生产和深化统计现代化改革的需要。
2021年初,国家统计局汇集全系统力量开始启动实施统计云工程建设。
国家统计局以统计云工程建设为契机,有效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开展统计云联网直报系统建设,为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经过三年努力,统计云联网直报系统已顺利完成建设,各项统计调查业务将陆续在新系统上线。
首先是规划设计和应用开发阶段,这是建设打基础的阶段。坚持业务需求导向,设计出统计云联网直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案。
紧接着就是测试和试点阶段,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分三个阶段组织开展了功能测试、专业“精装修”和地方“沉浸式体验”测试,并于今年5-6月完成了共计有89个地市、超过50万家调查对象参与的两次综合试点。经过一年多的测试和试点,新系统已具备完成数据采集处理的能力,为业务上线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就是培训与交付使用阶段。6月下旬,组织了两期统计云联网直报系统一套表相关业务培训,对新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操作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根据各级用户的意见反馈进行了后续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从8月1日起,调查对象和各级统计业务人员将全部移至统计云联网直报系统这座“新楼”办公。新系统不仅继承了原系统的总体布局、总体风格和逻辑体系,也照顾了用户长期以来的操作习惯,调查对象和统计业务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后即可快速上手操作。
与原系统相比较,新系统:
一是访问更便捷——用户通过访问一个网站、使用一个账号和一个密码,一次登录就能一站式办理全部统计业务。
二是体验更舒适——页面展示、用户操作等功能细节更加优化,操作步骤进一步简化,提供了更好的操作体验。
三是功能更创新——增加了很多用户迫切需要的功能,如自动数据审核、自动生成统计报告、指标拖拽式快速汇总等,大大提升了系统自动化水平,同时通过个性化配置的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四是防护更安全——用户可选择提供密码、短信验证、数字证书等多种安全登录方式,系统符合等级保护三级建设要求,数据全程通过加密算法传输,有效保障了业务办理中的网络和数据安全。
国家统计局利用这套新开发的统计云联网直报系统,有力支撑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首次实现了用中国系统采集处理中国普查数据。
统计云联网直报系统覆盖工业、能源、投资、贸易和重点服务业等主要专业共300多万家单位,涵盖15个司级单位的统计调查工作。
为保障新旧系统平稳有序切换,新系统内预置了近三年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数据,为调查对象和各级统计业务人员开通了账户并配置了权限,为8月1日顺利上线做好了充分准备。
新系统将首先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各系统承载正式制度、采集正式数据,数据采集处理采取“单采双汇”方式,与原系统双轨运行,以保障数据安全。从2025年1月开始,各级统计部门将全部正式采用统计云联网直报系统完成统计数据采集处理等工作。
作为一名“老统计”,很高兴。
1993年12月,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金”字工程全面铺开。此后还有金智工程、金企工程、金税工程、金通工程、金农工程、金图工程和金卫工程。没有统计。
我在2010年3期《统计研究》发表《关于创建金数工程的几点思考》:
利用报表进行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一直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全面、宏观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窗口,是领导决策的依据。目前统计部门要处理大量的分散的各种统计报表,而且报表经常变更,导致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采集困难、效率不高、准确率不高成为制约管理的主要瓶颈。数据采集、汇总、分析业务流程直接导致了人力耗费、工作效率低、及时性差、准确度不高。那么,构建一个中国统计数据交换平台和管理系统(即“金数工程”),在这套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上,将分散的报表数据快速报送,可以大大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将自动生成各种分析报表,可以实现分析自动化、决策快速化。
数据交换平台,即全面的统计数据平台,建立在数据库基础上,通过存储和操纵文本、数字,必须能够处理所有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XML 、对象、文档、文件、来自传感器网络的流数据,以及任何用户自定义数据;必须具备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数据挖掘技术、XML、搜索、可视化、Web 规模计算功能,等等。同时它必须能为每种数据类型提供更适合、更广范围的服务,不仅包括存储、索引、查询,还包括缓存、同步、分析、挖掘、集成、报表、可视化、安全、审计、归档等,它必须能服务于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产生到归档。它还必须为跨越这些层次的数据和应用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
一、创建“金数工程”的理论意义
(一)创建“金数工程”的必要性
1.实施“金数工程”是我国统计工作高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与必然要求。“金数工程”的建立与实施适应了这一要求和时代发展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各地方、各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电子信息的传输和所有信息的共享,将大大提高整个统计工作的效率,从而大大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2.实施“金数工程”,有利于规范数据质量管理
统计数据是社会经济运行情况的客观反映,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数据,对正确判断经济运行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和建立大统计体系的要求,上报的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准确。建立与实施“金数工程”,将详细记录每个上报单位或个人的具体信息及报送数据的渠道,大大减少了数据报送的随意性,转变传统意义上的事后统计概念,建成带有控制机制的统计管理系统。它的建设可以从源头上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既能对统计工作进行规范,又能对统计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有效预防统计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统计数据总体上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但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在统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削弱了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信息基础,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加强统计工作的纪律性,及时有效地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控,更要加快建设“金数工程”。
3.实施“金数工程”,是提高经济决策水平的需要
统计是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重要工具,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在宏观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速度的真实反映。目前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之下,统计数据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危机形势下,经济形势波动很大,统计数据反映客观实际难度加大,此外数据的波动引起的关注度也加大,因此,为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建立“金数工程”、加强数据监控更为重要和必要。“金数工程”的建立与实施可以既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数据保障,又为各项前瞻性工作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托宾指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统计数据,美国以至全世界都依靠它来辨别我们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并对长期的经济增长作出估计。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院长安德里亚•泰森指出,经济决策的质量取决于所掌握信息——信息越多意味着不确定性越小,作出的决策越好。实施“金数工程”,有利于我们掌握全面的信息,以便于更准确地决策。
4.实施“金数工程”,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投资的需要
加快建设国家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与管理体系,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现网络化数据处理;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信息统一管理;以规范业务协同,避免数据重复报送;以统一数据格式、集中数据上报,节约工作成本;以快速化信息处理与交流,实现高效决策。
(二)创建“金数工程”的可能性
1.“三金工程”“多金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自1993年以来,国家分别进行了“三金工程”(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和多金工程的建设,从而拉开了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序幕。构成电子信息高速公路、海关信息网络系统、电子货币网络系统的“三金工程”,以及与教育科研、工业生产和流通、政府财政管理、税务信息管理、交通信息管理、审计信息化、农业、图书馆、医疗和卫生保健、公安系统等有关的“多金工程”的建设与实施,为与统计系统有关的“金数工程”的创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数工程”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发展、用户与市场发展与应用需求等发展趋势的强劲融合,使得数据库领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重新界定和扩展,这为创建“金数工程”提供了可能性,这是时代需求的必然产物。技术发展趋势体现为以一个惊人的速率产生、存储、处理和发送、接收同步数据,再依靠互联网,使得新型数据应用成为可能。依靠技术支持,新生成数据的总量按指数规模增长,在电子邮件、文档、视频、传感器上生成流数据、图像,用户能够搜索、共享、同步、分析、可视化和操纵这些数据,从而让它变成有用的信息。再通过“金数工程”产生的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即OLTP)等能提供多种服务,包括查询、检索、分析、报表、可视化,等等。同时,它们还运行在具有前所未有的全面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的级别上。“金数工程”使“数据库”升级到“全面的统计数据交换与分析平台”成为可能。
3.统计系统的直报系统为“金数工程”建设提供了数据条件
目前,统计系统有三套直报系统,分别是:
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它是面向全国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系统。本系统设定不同的用户群及其相关属性,提供了严格的用户认证机制以及权限许可机制。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属性和权限,可以得到不同的服务。目前,全国2.5万家大中型工业企业通过本系统报送统计数据。
3000家房地产企业直报系统,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全国重点房地产企业联网上报制度的通知》(国统字[1999]84号)文件精神创建的全国房地产统计数据直报系统。
农村统计调查直报系统,是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调队、857个国家抽中县农调队以及地方样本县和地方农村统计调查机构而设立的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系统。
虽然这三套直报系统覆盖面有限,但是如果把网上直报扩大到“金数工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金数工程”建设的初步构想与理论框架
(一)“金数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则
具体的统计数据交换与共享管理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四大原则:一是遵循以“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众服务质量”为目标基础的原则;二是遵循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三是遵循“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平台和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四是遵循先进性、实用性与长远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统一规划和建设起整个统计体系高效、便捷、安全的共享数据系统和相配套的统计应用管理与服务系统,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统计数据的质量标准。
(二)“金数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金数工程”的建设目标应该是,由国家统计局牵头,各部门统计共同承担,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直报系统、数据管理、监测预测、分析应用等核心业务,建成国家统一的统计数据交换平台或数据管理系统,对上报报表、图表的设计、分发、运行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分散数据采集;自动对原始数据汇总统计运算形成汇总统计报表;可以根据用户定义的条件对采集数据、汇总数据进行二次查询分析生成查询汇总表、数据分析图表,为使统计数据更及时、准确、全面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该数据平台可以在所有不同硬件层面上处理所有类型数据,并提供所有与数据相关的服务的平台,并逐步实现统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由事后统计转变为事后统计与事中统计相结合,由层层上报转变为直接上报,由现场调查控制转变为远程监控。
(三)统计数据交换平台与管理系统的框架
1.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环境、应用集成环境、统计数据库、统计服务决策支持系统、跨部门业务协同机制、统一的系统监督保障环境。
2.系统建设方案。 “金数工程 ”的建设框架共分为三个系统:一是建立统计业务应用系统。包括统计数据直报系统、统计数据汇总与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二是建立纵横向三级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纵向连接各级统计部门的广域网和横向连接同级各行业部门的城域网;三是建立初级数据与分析汇总数据监控系统,确保 “金数工程 ”应用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3.安全保障。建立统一的安全体系是“金数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实现数据交换系统的存储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的统一管理,要重点建设以认证中心、数据加密为核心的安全应用平台--电子安全认证系统‚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为“金数工程 ”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四)建设初期规划
“金数工程 ”规划建设分两期进行,按照 “直报、安全先行‚系统稳步、全面建设 ”的原则逐步完成。
第一期主要依据统计改革与发展及数据质量管理要求来确定,完成全国各省市地市级与部门统计的数据直报系统、数据应用系统、数据安全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的开发和运营,同时建设系统运营所必需的网络、安全维护等保障环境;第二期完成宏观经济数据交换、分析、管理系统的全部建设。
“金数工程”一期建设的主要步骤和任务:一是数据管理规范化建设。为确保系统互连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金数工程需要的维护与应用操作指南、各项系统与子系统中各分类项的标准代码。二是数据直报与应用系统建设。整合统计业务原有的直报系统,初步建成基于应用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的办公和数据应用系统。三是网络建设。改建、扩建和提升统计系统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使之更适应应用系统运行的需要,同时与部门统计实施联网,实现在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上的数据直接报送、监管与应用的广域连接。四是安全系统建设。为保证数据交换、共享的安全,在数据传输、数据应用、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总之,政府用户通过 “金数工程 ”,可以了解社会经济运行的总体规模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专家用户和研究部门通过“金数工程 ”,可获取统计实证分析和模型预测的基础数据及分析汇总信息,可以根据理论对经济运转趋势作出判断,从而向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一般公众用户通过 “金数工程 ”中的可公开窗口,可以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大环境。
此后,也通过民主党派中央提这个建议。并在民进中央机关与国家统计局许副局长讨论此事。民进中央网站2013年8月1日刊登《叶青:关于创建“金数工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