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2573: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演进
2024-04-02 08:54:32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上周给宁夏中卫税务局培训班讲课梳理了税收征管现代化过程的演进

(一)征管模式的演进

第一阶段是以专管员为标志的专户征管模式。

其特点是“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以及“征管查合一”。该模式顺应了当时市场主体单一、经济规模较小以及税收制度简约的时代风格。这种贴近式税收征管模式的优点是便于为企业提供纳税服务,也便于对企业开展税务监管。但这种模式的法治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纳税人权责意识不强,实际效果主要依赖于专管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是“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模式。

1990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确立了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的征管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税收管理过程中的征收、管理和检查三种职能相分离,在税务部门内部分设征收、管理和稽查三个不同的部门,分别形成相应的专业化职能体系,实现了从管户向管事的跨越。这一模式优化了组织结构,形成了相互制约、分权制衡的机制,提高了税源管理质效。但这种管理模式忽视了税收征管的协同性问题,增大了部门之间的管理协调成本,不利于形成统一而全面的税收征管体系。

第三阶段是“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

这种征管模式的确立标志着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初步建立,实现了法治框架下的分权制约。但由于着重强调征管权限的分解,容易产生协调不足、监管弱化的现象,同时也容易产生税收执法风险和税收廉政风险。

第四阶段始于20127月,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战略目标,即“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进入21世纪,我国已初步建立包含“纳税服务、信用评级、风险管理、税务稽查”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与框架。其中,纳税服务和信用评级属于事前税收征管控制,风险管理和税务稽查属于事中、事后税收征管控制。该体系以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为目标,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开展税收管理,为新型税收征管机制的出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阶段是当前正在构建的新型税收征管体系阶段。

2021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推进内外部涉税数据汇聚联通、线上线下有机贯通,驱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制度创新和业务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税收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税收职能定位出现新变化,税收管理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税收征管模式中的税种管理、属地管理和条线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依托新技术、转换新理念和打造新框架来实现税收征管的统筹管理、综合管理和分类管理。

(二)征管手段的优化

金税工程是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17号文件》中提出的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其他包括金财工程、金农工程、金盾工程、金保工程、金关工程、金水工程、金质工程、金审工程、金卡工程、金贸工程、金企工程)。没有金数工程。

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金税一期”启动,主要切入点是为实施增值税专票监管,开发交叉稽核系统,从而为分税制配套改革释放正面效应,提供一种技术性保障条件。1998年至2003年间推进到“金税二期”,完善交叉稽核,确定防伪税控,对增值税发票实施全面监控。2003年后,“金税三期”启动,形成采集所有税收数据的综合性税收信息系统,还发展了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联网。2018年至2021年,随着国税、地税合并,社保缴费、土地出让金逐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金税三期并库版正式上线,显著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

20218月,“金税四期”启动,并于2022年基本开发完成,如今全国范围内已有广州、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上海、重庆、天津等10省份进入运行试点。“金税四期”是金税工程的再升级,重点推行发票电子化变革,形成“全电发票”,即发票开具、报销、入账、存储归档等环节全部实现电子化,发票即时开具、即时交付、即时查验。如果说“金税三期”的重点是联网,那么“金税四期”的重点就是上云,实施全流程监管,有望从三期的“以票控税”升级为“以数治税”,并且联通非税业务信息,发展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机制。

为了加强统计数据管理、提高统计数据应用的效率,提高决策、监管和统计服务社会经济的水平,构建这样一个数据交换平台和统计管理系统(即“金数工程”)成为统计数据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关于创建"金数工程"的几点思考》(叶青)20103期《统计研究》。

(三)征管组织的重构

2015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国税、地税合作,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

2018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作出了全国范围国税地税机构合并的战略部署。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机构合并以及优化各层级税务组织体系和征管职责等改革内容。国税地税机构的合并是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形成高效统一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统一和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20213《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新时期我国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包括税务执法、纳税服务和税务监管的系统优化,以及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的有机合成。

(四)构建以数治税的运行机制

要“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实现从人工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目标迈进,把以数治税理念贯穿到税收征管体系的全过程。从税收治理的角度来看,面对广大纳税人复杂多样的服务需求,需要努力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和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发票全要素、全领域、全环境电子化为突破口,以提升纳税人满意度为目标的现代税收征管模式。以数治税的构建理念和运行机制不仅是推进我国税收征管现代化的重要遵循,而且是助力我国税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保障。

深圳有382万户纳税人,总共5000多名税务干部,叠加的人均工作量与其他地区相比,可达20倍以上。

2018年,深圳税务与腾讯公司开启“区块链+税务”的首次实践,率先上线了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并开出了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

相较于传统发票,区块链电子发票将发票的开具、流转、报销、申报全流程上链,每一张发票都可查、可验、可信、可追溯、可管控,解决了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问题。发票管理数字化,实现了纳税人生产经营“天赋开票权”,使虚开和骗税再无生存空间,降低用票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和涉税风险,也为纳税人带来诸多实惠。

(五)多部门合作

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和电力部门联手推出了“税电景气指数”,也就是“税电指数”,来反映企业运行的最新情况。

税电指数,既有企业的用电数据,又有发票数据,贯穿企业运行的采购、生产、销售三个环节。100是指数的荣枯线,高于100表明经济活跃,数值越大,则活跃程度越高;低于100则表明经济活跃度降低。目前,江西、浙江等地将这一指标作为研判当地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202412月,江西省税电景气指数为105.3,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基准点。从行业面看,工业领域指数表现优于其他领域,工业生产内生动力持续恢复。

今年12月,浙江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制造业税电指数分别达到120.5115,环比提升6.97.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恢复向好,纺织、金属制品制造业税电指数分别达到120.5120.1,环比分别提升2.25.0个百分点。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经营主体年报工作“多报合一”改革,目前已在全国实现与人社、统计、海关、商务、外汇部门的年报事项“多报合一”,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仍然继续重点推动与税务部门的“多报合一”改革工作。

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营商环境试点城市推行与税务部门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改革并积累经验成效的基础上,指导其他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参考借鉴试点地区经验做法。目前,“多报合一”改革工作已在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多地试点成功。

企业相关信息一次填报,部门之间实现共享,有利于减少企业信息多头报送,大幅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各部门间建立了名单管理、信息共享、答复咨询、抽查检查等机制,强化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和数据共享,提升政策指导和咨询答复的便利度。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扩大市场监管内部“多报合一”事项,如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广告业统计、工业产品名录和执行标准等,进一步合并年报、统计事项,减少多头填报产生的误差。

为充分挖掘市场监管海量数据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自市场监管总局组建以来,市场监管总局不断深入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和共享应用,累计归集政府部门涉企信息94.83亿条,向其他部门推送企业基础信息1亿余条。

浙江通过“多报合一”,减少企业年报重复数据项62个、外商投资企业年报重复数据项71个。2022年度完成“多报合一”的企业243.3万家,占符合条件的企业的95.1%。“多报合一”企业零申报率1.31%,低于所有年报企业平均水平0.22个百分点。

从统计一套表到政府一套表终于开始了。从年报开始。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