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上半年财政收入20强城市出炉:武汉增速缓慢,期待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视角
2023-12-05 09:03:29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上半年财政收入20强城市榜单近日公布,这份榜单不仅展示了各大城市的经济实力,更透露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级财政口径”“三级财政口径”的区别。


二级财政城市的财政收入直接上缴到国家财政;而三级财政城市则需要分别上缴到省级和国家财政。因此,广州财政收入和公共预算排名远低于GDP排名,这主要就是因为需要向两级财政上缴,故而导致自留比例更低。


五大计划单列市——青岛、宁波、大连、深圳、厦门常被省内其他城市视为对省域经济贡献较小,不该作为省内第一发展极,然而这是一个误解。

例如山东现在打造强省会战略时,有些观点就是应支持优先发展济南,因为青岛的财政收入不会上缴山东财政,山东沾不到青岛的光,但实际上,济南、烟台也都是二级财政,也不需要上缴省级。

图片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武汉的情况。


武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增长率极低。1.15%的增长率仅高于长沙和厦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津的增长率高达23.87%。另外,武汉的财政收入与其GDP排名并不相符。虽然武汉的GDP排名通常位于第九位。但GDP低于武汉的城市如宁波和天津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却高于武汉。这就值得深入研究的。

宁波市的财政收入之所以较高,可以归因于几个关键因素:

1.优越的地理位置:宁波市坐落于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紧邻上海。这一战略位置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2.外贸和制造业的发达:宁波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拥有发达的外贸和制造业。完善的港口和物流设施,以及制造业的全面配套,使得这两大行业快速增长,从而推动了财政收入的提升。

3.合理的产业结构:宁波市拥有全面发展的产业链,其全球化产业竞争力尤为显著。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新能源、环保、现代服务业及高端装备制造等,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动力。

4.政策优惠:宁波市为吸引投资实施了诸多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创新和创业扶持等,这些政策不仅为企业和个人节省了大量费用,也间接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5.开放的态度:宁波市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外来投资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加强国际合作。这些举措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为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片


天津的财政收入强势,反超成都、广州、武汉,尽管GDP增速相对低迷,这背后反映了天津市在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方面的持续努力。


近年来,天津市致力于构建国际化、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发展等一系列策略,天津不仅吸引了大量投资,还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此外,天津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引入高新技术企业,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为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武汉市近年来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自2017年以来,该市一直致力于推动高校成果转化工程,这一策略在时任市委书记陈一新的领导下得到强化。这一努力已经在全球科研领域取得了认可。


《自然》杂志2020年发布的全球城市科研指数排名中,武汉位列全球第13名。最近,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发布的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中国科研城市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北京在全球领先的科研城市中仍居首位。全球前20强的科研城市中,中国占据10个席位,比去年增加两席。


自然指数针对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2022年科研产出的分析显示,已多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榜首的北京排名不变,其次为纽约都市圈、上海、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湾区、南京、巴尔的摩-华盛顿、广州、东京都市圈和武汉。武汉两年进步了3位。


武汉的这一成就也带动了湖北省整体的排名提升。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湖北省位于全国前十名之列。而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中,湖北省的排名有所提升,与广东、北京、江苏等省市一道,继续保持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前列。

图片


2023年11月25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发布。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1位,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北京、江苏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3位,浙江、上海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5位,前5位排名与上年保持一致。进入前10名的地区还有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和四川。



武汉,坐拥92所高校,86名院士(2023年增加5名),130万在校大学生。科教优势,是武汉最核心的优势,也是决胜未来的关键。人才总量285万,高层次人才9585名。连续5年人才净流入,2017- 2021年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173万人。


武汉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48个,2021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00家以上,新增瞪羚企业75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6%左右。


2017年以来,很多高校学会了与企业合作。武汉理工大学就是一例。

11月23日,武汉理工大学组织科技成果(交通船舶)转化对接会。现场,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与武汉理工大学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签约,合同金额近3000万元。

武汉理工大学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17年以来,学校共转化专利1000余项,合同金额6亿余元,实现了学校首个亿元级转化项目。目前,学校拥有有效专利6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6.7%,围绕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培育高价值专利包61个。

2023年,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湖北技术交易所组织技术经纪人培训50人,学校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服务人员全部通过中级技术经纪人资格认证,实现了“全员持证上岗”。

图片




这些进展彰显了武汉市及湖北省在科研创新领域的潜力与决心。武汉的这种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转型,不仅为自身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为中国其他城市在科研创新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未来,武汉及湖北省将继续在这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