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浙江民营经济32条形成完整系统
2023-09-01 22:34:51   来源:今日湖北

近日,武汉市工商联发布2023年“武汉民营企业100强”。

武汉已连续9年发布“民企100强”榜单。今年百强民企总营收增至11985.83亿元,“民企100强”入围门槛(20.77亿元)相较首次发榜,9年翻了6倍;“制造业50强”入围门槛5年增长1.28倍。

卓尔控股、九州通两家企业2022年营收总额双双突破1400亿元,增长额均超180亿元,增幅超14%





民营企业排名





尽管武汉民营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但与同处GDP第二梯队的成都、杭州、南京相比,仍有差距。

“2022成都企业1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23128.94亿元,入围门槛为36.66亿元;上千亿的企业4户,上百亿的企业有48户。

2022年杭州民营企业排名榜则显示,百强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5455.13亿元,入围门槛为33.68亿元,有8家企业营收突破万亿元,41家企业入选“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0强”。








图片



媒体采访时,我说,民营经济不发达,一直困扰着武汉。这与当地企业天平相对不平衡有关。在武汉,随处可见体量大、影响力大、占有资源多的国企和央企,其数量排名全国第二,央企和国企使得武汉在面对冲击时仍然可以有较大的韧性,但也对民营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挤出作用。




如何破局?





我认为:

民营企业要充分用好武汉丰富的科教与人才资源,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同时,武汉不仅要重视对外招商引资,也要重视本土企业的培育壮大,不能搞区别对待,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子”,应构筑热带雨林式的营商生态。




5个聚焦32

非常巧,8月28日,浙江发布《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概括起来就是“1+3+5”,即围绕“实实在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这1个总目标, 突出“集大成、浙江味、含金量”3个鲜明特点,提出了5个聚焦32条。








一是“五个聚焦”

聚焦提信心、增预期。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保障不够等问题,着力强化财税政策、产业基金、金融保障、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真正促使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谋划提出了“3个70%”的要素保障机制:

浙江省“4+1”专项基金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不低于70%;

统筹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不低于70%;

每年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比重不低于70%。

聚焦降门槛,扩领域。针对民营企业“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在一些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政府采购倾斜等措施。

围绕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领域,提出向民营企业推介“三张项目清单”:

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清单;

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清单;

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清单。

聚焦真公平,破隐性。针对“玻璃门”“旋转门”“卷帘门”等隐性壁垒尚未完全消除、“一视同仁”尚未真正实现等问题,提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实行“非禁即入”等措施,不让公平停留于“书面”、而真正落在“实处”。

特别是在招投标领域,“七个不准”:

不准限定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股权结构;

不准设定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

不准设置或者变相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规模、成立年限、注册资本金、银行授信证明和明显超过项目要求的业绩要求等门槛限制潜在投标人;

不准在采用通用技术标准的一般项目中设置资质、业绩、奖项等加分项;

不准明示或者暗示评标专家对不同所有制投标人采取不同评价标准;

不准对不同所有制投标人设置或者采用不同的信用评价指标;

不准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限制或者排斥民营企业参与投标的行为。

聚焦拓市场,促升级。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制约因素等问题,提出在实施“千团万企”行动、支持企业技改投资、强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特别是立足浙江平台经济先发优势,提出加快构建“五大体系”:

激发活力的创新体系;

多元融合的生态体系;

可知可感的服务体系;

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

高效协同的监管体系。

着力推动浙江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始终走在前列。

聚焦优氛围,增服务。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的政商关系“清而不亲”、负面舆情困扰、拖欠账款和恶意讨薪时有发生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务实措施。

打造一站式集成、线上线下协同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推动各信用信息平台协同信用修复,支持破产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

依法严厉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的行为等。





二是提出“234”措施

“两个无”:完善拖欠账款和欠薪常态化预防清理机制,努力推动实现政府无拖欠款、浙江无欠薪;

建立“3张清单”: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倡导清单,明确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交往规则,划清底线和红线,消除不必要顾虑;

明确“4个定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定期研究重点产业项目情况;定期听取民间投资项目汇报;定期评估民营经济政策效果;定期发布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三是3个重点工作

深化细化:要求各地、各部门踏前一步、高效协同,进一步配套完善形成“1+N”政策实施体系,初步细化具体化推出145条措施。

宣贯解读:汇编形成“1+N”政策体系的具体落实细则,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宣贯解读,让基层干部能操作、会执行,让企业看得懂、得实惠。

督查评估:将加大对各地、各部门落实政策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开展政策效果评估评价,动态优化完善政策措施。






图片

以上创新说明,浙江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曾经是“三农”。因此,一个省把“民企”与“三农”作为重点就可以了。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