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上旬,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全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
夏季一向凉爽的德国也不例外,提前迎来了酷暑,7月上旬持续了近十天的30多度的高温。
但是,德国人“耐温”。
在德国,不仅绝大多数的住房没有空调,就连很多写字楼、餐厅都看不到踪影,甚至有些老旧的地铁只能打开车窗通风降温。就好像是40年前的中国。
对于很多柏林人来说,避暑首选是玩水。德国的海岸都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纬度高,气温低,正适合夏季避暑。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德国游客。
柏林市周边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湖泊,有些湖边修建了设备完善的浴场。每到夏季,浴场总是人满为患。
柏林约有60个泳池,其中一部分是专为夏季开放的室外泳池。市区里还有许多喷泉、水池,水深很浅。大人坐在旁边歇脚,小朋友就泡在水里享受清凉。
其次,另一个“夏季限定”项目是啤酒花园,这也是德国独有的古老传统。在德国南部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啤酒坊,每到夏天,酿酒师们会在附近的树荫下放置简单的桌子和长椅,为客人提供自酿的新鲜啤酒。夏季是啤酒花采摘的时节,也是酿造啤酒的最佳季节。疫情期间,很多啤酒屋没有生意。
第三,到了夜晚,德国的城市和小镇会变得格外活跃。许多地方会举办露天电影节、音乐会和烟花秀等活动。
现在,大量的空调出口欧洲,可能会改变这个状况。
中国人避暑,就是在家里从安装电扇到空调机。武汉会有很多公共性的“纳凉点”,包括地下的防空洞。
最近十多年,到高海拔地区避暑。我也来到利川苏马荡,2013年买了避暑房。我的三房理论是“地铁房、避霾房、避暑房”,房住不炒。
利川市隶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邻蜀渝,南接潇湘,北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总面积4605余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苏马荡(原名药材村)风景区离市区约30公里,海拔1400多米,比市区高400多米。
苏马荡,只是湖北利川市谋道境内的一个小山村,但在重庆的知名度却非常高。被人们称为“天上林海,世界凉都”。
在2008年左右,部分重庆万州居民为夏季避暑,与苏马荡亲戚协商:在其宅基地建多层楼房,建成后分给原宅基地主人几层,自己留用几层。
此后,渐渐发展为从苏马荡亲戚处购买宅基地自建或联建多层楼房,富余楼层对外出售,形成了“避暑房”市场。
而一些精明的商人,看到避暑地产的巨大需求,就开始通过土地流转的办法,购买苏马荡村民的宅基地,建成小产权房售卖。
随后,国家叫停了小产权房,但是开发商的热情已经无法阻止。最终倒逼政府介入,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监管。
短短6年时间,苏马荡建房产市场的建成面积已达 300万平方米,建成度假小区 63个,已售商品房超 5万套。
特别高铁开通后,来这里避暑的人越来越多。
来高海拔地区避暑,我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买床避暑”,有的民房改造的民宿里,一个月包吃包住2000元左右。二是“买房避暑”,在当地购置小户型房产。
如今,苏马荡片区,大大小小的楼盘已逾百个。农民的土特产品畅销,大大提高了苏马荡的经济活跃度。利川全境也因“凉城”而涌现出一大批避暑民宿。
2019年苏马荡号称有30万人,2022年疫情接近尾声,有27万人,我们一家人上山,还要做核酸检测。今年完全放开,据说40万人在苏马荡。我的感觉是商业网点比去年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马荡就是一座被重庆人建设起来的小城镇,老百姓自己创立的“高山避暑康养城”。
可能是由于万州周围有交通更方便的避暑胜地,最近几年有一些重庆人在卖房子,价格也不高。街上讲武汉话的人越来越多。
“苏马荡案例”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