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下午给东湖文旅培训班讲课。描述了文旅事业发展的工程。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
探索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交出了正定古城这份答卷。在正定主政期间,身体力行推动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组织文物普查、修复古寺古碑、健全保护制度,将古建、古树、古文物,划定保护范围、建立明确保护标识……。
获知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在选设外景地的消息,敏锐地看到商机,积极争取与拍摄方合作,聘请古建专家,根据名著《红楼梦》严格设计和建造了这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电视剧热播后,荣国府迅速“走红”,带动正定旅游业发展,被业界称为中国旅游“正定模式”。
荣国府主要景点有荣国府景区、宁荣街景区、曹雪芹纪念馆等景观组成。
始终沿着当年确定的“旅游兴县”战略前进,正定不断加大古城风貌恢复力度。
针对多数古寺、古塔湮没在居民区中的实际,正定共动迁24个片区,2942户居民,30个机关单位,13家企业迁出古城,并拆除违章建筑7万余平方米,古城天际线和古建筑轮廓线自此一览无余。
拆掉所有机关单位的围墙,免费开放内部停车位、厕所、开水间。打开“大门”的同时,新建18个停车场,全城3.11万个停车位免费共享。
在厦门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将鼓浪屿视作“国家瑰宝”,以这个高度统一规划并进行保护与建设。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主政宁德期间,曾先后四次来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古老茶村——坦洋村调研。建议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发挥示范作用,带头打破‘祖宗山’,把荒山开垦利用起来种植茶树。但在村民们眼里,“祖宗山”是动不得的。开发“祖宗山”的提议让村里的党员干部感到震撼。
村党支部还是下定决心,带领党员扛起锄头上山开荒,几个月就开出700多亩新茶场。村集体企业——福建福安坦洋工夫茶叶公司成立,实行“产购销”一条龙服务。1990年,十多位村民走出村子,来到北京、上海等地开设茶庄,向全国推介坦洋工夫茶。喝过。
当下,他们又开始探索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在福州,为保护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福州古厝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保护城市文脉的制度性安排;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林徽因叔叔)、冰心等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
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福州市打造以福道为代表的城市慢行步道系统,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让人们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福州人有登山的传统,宋代就有鼓山步道。
平常抽出时间去那里登山。不带警卫,更不封路,就拿一瓶水、一条毛巾,穿着省里搞活动时发的运动衣,脚上蹬一双国产运动鞋。有的市民认出他来,主动跟他打招呼,总是微笑着挥手回应,有时还和大家拉家常。
福建登山协会成立时担任名誉会长。
当时,鼓山只有一条登山古道,人多了,一上一下容易磕碰,两侧没路灯,早晚登山很不安全;终点站也没淋浴设备,市民登顶后,满身是汗,风一吹,又容易感冒。
在鼓山开了一个现场办公会,决定开辟两条新的登山道,一条在现有古道的东面,叫“勇敢者”;另一条在古道的西面,叫“松之恋”。另外,给登山道都装上了路灯,还修建了淋浴室。群众叫好声一片。
2022年8月,遍布福州市的步道(绿道)总长已近1200公里,包括151条总长约479公里的登山步道,被人们称为“福道”。
有一个周六晚上,我在绿地汉正中心提到中国角、两山两桥中央公园步道(长春观、蛇山、龟山、长江大桥、汉江步行桥)的设想。
现在补充为武汉二环线步道:东湖绿道——两山两桥中央公园步道——汉口江滩绿道——长江二桥——东湖绿道。
在省里,积极协调推动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有关工作,实现了福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治理木兰溪,让千年农业灌溉工程焕发新的生机;从炸药包下抢救文化遗产,使“南方周口店”三明万寿岩遗址幸免于被摧毁;积极推动福建土楼申报世遗;积极研究、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到海上丝绸之路)。
“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八战略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在2003年7月举行的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的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地瓜经济。
三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五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六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八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2005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三个不相适应”:浙江的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文化建设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一个不够协调”是指,文化建设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够协调。
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实施“八项工程”:文化引领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设施工程、文化创意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文化素质工程等。
亲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定方向、出题目、提要求、作总序。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当代“浙学”品牌。
一“今”一“古”,互为观照。“今”即“浙江当代发展研究”,既深入总结浙江经验,科学解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又系统研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发现和理论问题。“古”即“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以浙江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为重点。
一“人”一“文”,相映成辉。“人”即“浙江名人研究”,对在浙江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生平、思想等进行系统考订与研究,撰写出版名人传记。“文”即“浙江历史文献整理”,收集、整理、出版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
一期工程于2015年结束,共立研究项目811项,出版学术著作千余部。
《文献集成系列》首次对浙江历史上重要思想家和文化名人的著述进行了系统整理,加深我们对中国思想史发展脉络的认识;《郁达夫全集》等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提名奖;《吕祖谦全集》《沈括全集》等首次辑全古代思想家的存世之作,被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龙泉司法档案》等成为清代法律史学者的必备资料,美国、日本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动要求开展合作研究……
2017年3月启动的二期工程,重点突出当代发展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和“浙学”文化阐述,至今已开展了52个系列研究,立重大课题65项、重点课题284项,预计出版学术著作超过1000部。
这些项目,研究了浙江现象,总结了浙江经验;梳理了历史文脉,挖掘了文化底蕴;打造了“当代浙江学术”品牌,繁荣了浙江哲学社会科学。
比如,《浙学未刊稿丛编》收录浙学未刊珍稀稿抄本413部近1810册。专家认为其问世是我国古籍文献整理的一件大事,是“浙学”研究的一项探索,是文化浙江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体现了政府顶层设计、图书馆与学界紧密合作的古籍整理模式的有效性,也是浙江让古籍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有意义尝试。
2019年7月我到嘉兴,参加国务院网信办大V培训班,了解了嘉兴的研究:
1921年7月23日,夜幕中的上海,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到7月30日晚上,本是最后一次会议了,却因侦探的闯入,被迫中止。经商议决定,代表们转移到浙江嘉兴的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一大在嘉兴南湖开会的日期就有多种说法。
2018年6月21日上午,“红船论坛”在嘉兴开幕。《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研究》发布,书中确证了嘉兴南湖会议召开的日期为1921年8月3日。
8月2日一早,王会悟与几位代表“作为具体的安排事务的工作人员先行出发”,乘坐7时35分的104次早班快车赴嘉兴。入住鸳湖旅馆,预订好第二天开会用的船只,并到南湖察看地形。同一天,上海“通知各代表明早搭车前往”。
我在民进会史钩沉中读到《孔另境: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租船人》。
孔另境(1904-1972),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原名孔令俊,字若君,笔名东方曦等,浙江桐乡乌镇人。
早年投身革命,后为新文化的传扬作出重要贡献,曾主编《新文学》《今文学》《剧本丛刊》等,创办华光戏剧专科学校,培养戏剧人才。1924年起发表作品,始用“另境”笔名。一生经历坎坷,四次身陷囹圄,曾得鲁迅营救。历任上海大公职业学校校长、山东齐鲁大学教授、上海春明出版社总经理及总编辑。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文献资料编辑所编审等职。代表作有《现代作家书简》《中国小说史料》《斧声集》《秋窗集》《庸园集》等。
孔另境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杭州武装暴动失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解放后,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上海市委委员。
原来在嘉兴二中读书时,受姐夫茅盾和其弟沈泽民影响,孔另境加入了进步组织“新桐乡青年社”,王会悟的辈分是茅盾的表姑妈,其与李达的婚姻是茅盾做的媒。
茅盾之子韦韬在《我的父亲茅盾》一书中记述:“……党的一大召开时,临时把会址转移到嘉兴南湖,就是王会悟出的主意;而在嘉兴租借南湖的游船,则是父亲的内弟孔另境(当时他正在嘉兴中学念书)出力联系的。”
8月3日,其他代表乘早班快车于上午10时13分到达嘉兴,王会悟接站后即带领代表们到狮子汇渡口登船,进入南湖,于上午11时左右至下午6时左右,在预定的游船上召开了嘉兴南湖会议,通过了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局领导机构和成员,完成了大会的所有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多数代表乘坐当晚8时15分的115次快车返回上海。
而中共宣告成立之时,究竟有多少成员,主要有“53人说”、“57人说”、“59人说”等等。
从2010年11月正式开始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到2013年12月形成成果并出版。
2014年6月20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成果在嘉兴发布。经过3年多的实地调研、考订核实,以及大量深入、细致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嘉兴社科理论工作者明确提出了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共有58名党员的观点,填补了中共创建史研究空白。
“57人说”依据1928年中共六大召开时的一份统计表,该表中所记一大党员数为57人,包括了旅法中共小组。但这一记载在后期论述时,对于代表中“工人4人”一说的争议较大。
“53人说”的依据是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档案中保存的一份写于1921年下半年的不具名的俄文档案文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个应该是距离中共一大召开最近的一份文字记载。文中称“已有6个小组,有53个成员”。
但这份档案并没有把旅日、旅法小组包括在内。如果都算上,应该是8个小组,又由于旅日小组已包括在上海小组内,所以应在53个成员之上再加上旅法小组5人,这样应有58人。
《光明日报》2022年8月15日广告:
黄酒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璀璨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酒中之瑰宝”“东方酒的代表”,绍兴黄酒被列入国家首批非遗传承目录,是绍兴、浙江乃至中国的金名片。为充分发挥绍兴千年古城和“中国黄酒之都、世界美酒产区、东亚文化之都”的潜在优势,大力推动黄酒文化振兴、黄酒产业提升和绍兴城市发展,绍兴市将启动编纂绍兴文化研究工程2022年度重大项目《绍兴黄酒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子课题向全国学术界公开招标。
1.《绍兴黄酒志》(3册)
2.《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研究》
3.《绍兴黄酒产业历史沿革与当代发展研究》
4.《绍兴黄酒与中国文学》
5.《绍兴黄酒与中国艺术》
6.《绍兴黄酒与养生文化》
7.《绍兴黄酒与越文化》
8.《黄酒与绍兴城市发展研究》
申请人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对黄酒文化有一定研究;此前完成过省部级以上课题,且已出版2部以上相关专著或发表2篇以上一级期刊(浙大版)论文者优先。
2021年9月23日,在中宣部召开的文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了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名单。
浙江共有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浙江入选企业总数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2007年8月21日前往上海市文艺单位调研,指出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在经济发展中推进文化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大都市建设。
在徐汇调研时指出,要谋划自身的发展特色,在发展科技服务业和文化服务业上着力突破。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切实传承好历史文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拥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的徐汇,在2017年上半年调整完善衡复风貌区的管理体制,正式成立了风貌区管理委员会。与此同时,天平路、复兴西路等18条风貌道路的整治,以及建国西路等16条风貌道路的修缮均在有序推进。
4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其中提到,到2025年,重点开展10个以上综合性区域更新项目,重点推进“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外滩“第二立面”、衡复历史风貌区、北外滩、吴淞创新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区域更新。
同时将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实施3000万平方米各类旧住房更高水平改造更新,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9000台。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创建1000个新时代“美丽家园”特色小区、100个新时代“美丽家园”示范小区。
上海城市更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如今正呈现出第四阶段的特征:政府与私有部门合作、以市场导向推动旧城再开发。其中,2021年9月,《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施行,明确提出上海城市更新要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遵循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数字赋能、绿色低碳,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原则。
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城市更新主要是以解决居住条件为主的重建旧改;90年代,则是以发展经济为主的“推倒重建”模式,以发展商业经济和生产;在本世纪初,开始注重存量保存和维护,主要代表项目有田子坊和新天地;近10年以来,则是围绕有内涵的有机更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