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下午,从韩国釜山港航行来的万吨级国际航行海船“长越1”号,靠泊武汉阳逻港一期码头,这是近年来武汉港口岸迎来的首艘万吨级入境海轮。
“长越1”号船长140米,型宽28米,型深8.36米,参考载重吨12000吨,最大载箱量为720个标准集装箱,是内河水域名副其实的“大块头”和“带货王”。
22日晚,“长越1”号装载来自仙桃、麻城等地企业的无纺布、汽车零配件、化工等产品,共60个集装箱约1000吨的货物,发往了南京、泰州,再出境发往韩国釜山。预计7天左右,这些货物就可以抵达韩国。
日本、韩国的显示器、玻璃面板等也将直达武汉。”
作为汉亚直航直达船,“长越1”轮和之前的“华航汉亚1号”“华航汉亚2号”一同编入汉亚直航航线班轮。“长越1”轮将主要行驶在韩国釜山至阳逻港之间。
过去国内江海干线与沿海国家之间的货物交流方式是以小吨位的船舶沿江运输到沿海港口中转为主。这种方式运输周期长、货物损坏率高、中转费用昂贵。现在万吨海轮直达国外,实现大船及规模化运输,不仅节省时间约50%,还节省运输成本约20%。
这得益于长江中游航道的整治。
2014年,交通部启动“武汉—安庆6.5米深水航道整治、武汉—宜昌4.5米深水航道整治(简称‘645’工程)”的模型试验。工程完工,长江中游运力将提升70%,万吨海轮常年可达武汉,5千吨达宜昌。目前宜昌至武汉航道水深3.3-3.7米,仅能通航3000吨级以下船舶。
万吨巨轮到武汉,也不是稀奇事。
2015年9月26日上午9时许,载重为17000吨的货轮“国盛涵旭”号从上海驶抵阳逻港码头。占据了平常两个货船的位置。
这是武汉新港首次迎来的万吨级货轮。
货轮长125米,宽23米,高22米,属于扬州国盛船务公司。
2015年初,长江航道局宣布,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从此可以在每年6月至9月洪水期间从长江入海口直达武汉新港。
回顾武汉的历史,在海船、江船差别不大的时代,江海是直达的。
张之洞18年治理武汉,成为“大武汉”。
比如,由内贸型的商业重镇一跃而为国际贸易商埠。在张之洞督鄂前武汉虽在全国四大商埠(上海、武汉、广州、天津)中位列第三,但进出口额只有数十万两、数百万两不等。到1903年已突破1200万两,1905年更突破3500万两。外贸连续42年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没有长江大桥时使用的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
交通四通八达。铁路等交通运输业空前发展,奠定了武汉交通的枢纽地位。张之洞由广东移督湖广的直接原因就是芦汉铁路的修建。1906年汉口至北京正阳门全长1200余公里的芦汉铁路通车。1907年离开武汉。1918年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通车。
1863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惊异号”进入汉口港,开辟沪汉航线后,英、法、德、日等国的轮船公司也以汉口为中心,开辟长江航线。1905年,日本大阪商船会社又开辟了汉口至神户、大阪的直达航线,使汉口港成为国际港。
至清末,由汉口驶向国外的轮船,已可直达德国的汉堡、不来梅,荷兰的鹿特丹,埃及的塞得港,法国的马赛,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意大利的热诺瓦等。1875年招商局在汉口设立轮船公司,标志着民族轮船运输业在汉口的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