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今年一号文件的新意
2023-02-20 10:04:41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1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

近一年讨论的问题,都进去了。

——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

“罗田模式”。湖北罗田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畅通消费品进村、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截至20221210日,全县快递派件达到1549.8万件,同比增长20%;发件达到387.5万件,同比增长25%,增量绝大部分来自农村。

快递难进村,运费不够是主因。快递公司从武汉拿件,每件给1元钱运费。送到县城,还有赚头,送到乡镇,基本持平,如要进村,运费缺口在0.4元以上。

精农公司成立于2015年。2018年,为兴建电商物流园,中通、韵达、德邦等7家快递公司注资入股,各占10%股份。

2021年,罗田出台规定,要求快递公司必须履行进村义务,对完成好的公司可进行补贴。很快,7家快递公司与精农公司达成协议,除了县城业务,下乡业务全部打包交给精农。

提高分拣效率,确保所有快递能同车转运。与邮政公司共享车辆,开发客车带货,降低运输成本。服务站点一站多能,一人多岗,最大限度控制用人成本。

建成包括1个县级分拨中心,10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和201个村级综合服务网点在内的三级物流体系。武汉24小时、省内48小时、省外72小时以内快递即可到村。

政府兑现承诺,今年已对精农公司发放252万元补贴。每月仍亏损上十万,可不断摊低运行成本。

镇、村服务点大多依托超市,随着快递引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其商业价值越来越大。精农公司已经开发了副食和酒类批发业务,下一步还将和邮政合作,开发邮乐购、金融保险和缴费充值等业务。

截至11月底,全县新增电商企业49家,其中已入限11家,农产品电商交易额10.15亿元,同比增长35.2%,更诞生了燕儿谷北纬三十度公司这样销售过2亿元的龙头企业。

——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鄂州模式”。鄂州市农业农村局乘“机”谋划,多次召集业界会商,决定在全省率先组建预制菜产业联盟。

去年10月,花湖机场航站楼开设“鄂州名优农特产品展售专区”,首批进入专区的有“武昌鱼”“梁子湖大闸蟹”“涂镇蓝莓”“沼山胡柚”等当地名优农特产品。

去年底,在鄂城区碧石渡镇,由中新开维现代牧业公司投资兴建的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楼养猪中心投用,首批138头“金猪”出栏,走向省内外市民餐桌。

“按设计,两栋楼每年出栏量可达120万头,猪肉产量10万吨以上。”中新开维董事长诸葛文达表示,眼下中新开维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正加紧建设,由单一养殖向主食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延伸。

“货运枢纽机场赋予鄂州最有价值的商品就是‘速度’,正是我们发展预制菜的优势,加上已有的冷链物流配套,可谓天作之合。”该市将投资2亿元规划建设农产品航空货站,包括展示、洽谈、分拣、价格指数发布、交易结算、进出口代理等功能。

2022年,花湖机场已开通2条国内全货运航线。新的一年,机场计划开通国内货运航线40条、国际货运航线4条。与此同步,顺丰货运航线完成转场,并引进中外运敦豪、三通一达等物流龙头企业。

——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阳新模式”。截至去年11月底,黄石市阳新县制鞋类作坊及企业等共计680家。其中工商登记(含规上制鞋企业)271家,小作坊400余家,返乡就业4.3万人,辐射带动就业8万余人,年产量达9788万双,到2025年,阳新鞋业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

图片

124日,黄石市举行招商引资开门红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共签约8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96.08亿元。

阳新县新签约项目20个,计划投资253.6亿元,壮大中部鞋都产业实力。

23日,省发改委发布《省发改委关于公布2023年度湖北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通知》,对43“2023年度湖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予以公布。

阳新经济开发区鞋都小镇上榜。

属于先进制造类特色小镇,规划面积244公顷,建设用地243公顷,计划总投资80亿元。

初步形成设计+裁断+针车+成型+包装产业链,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数字化信息化创新平台等,致力培育制鞋企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打造中部鞋都产业城。建成后,将直接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成为中部最大鞋材与配套生产基地,实现由OEM(代加工)向OBM(代工厂经营自由品牌)的跨越。

——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马鞍山模式”。20193月,安徽省盛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从马鞍山市当涂县塘南镇流转土地7200亩,涉及8个村。公司计划规模种植,破除田埂连接成片,但是一旦发生纠纷将来怎么复原成了一个困扰。镇干部为此提出了一个办法,为确保农民不受损失,可以由镇里作担保。经流转后,经过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改造,土地流转价格由每亩320元提高到645元,村民不仅增加了流转收入,还有了新的务工机会。而经过田块拆零并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800多块田变成了43块,有效耕作面积增加了350亩,占比近5%

2019年以来,整个马鞍山市建成小田变大田”12.44万亩,田块由9.57万块减少到2.93万块,有效耕种面积增加约3700亩,机械化率由77.7%提高到83.6%。全市冬闲田总面积约47万亩,计划今年通过闲田变忙田,复耕复种21.2万亩。

马鞍山市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耕地质量,有的家庭农场的水稻亩均化肥用量减少约12%、增产约5%,每亩节本增效300多元。当地养蟹的收益在每年每亩3000元至8000元之间,最高可达1万元。通过精细测算,马鞍山确定了“1000的基准线,即亩均效益低于1000元的改种水稻,改种后经营主体反而能增效,目前已有6100亩土地退出了低效养殖。而一些养蟹有效益、但效益不高的大户可将蟹田改为稻虾连作、稻鱼共生,这样不仅能再种一季稻,还可以一地两收”“一地三收

——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宜昌模式”。202112月底,宜昌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土地出让成交价69万元。竞得该宗土地的是宜昌渡心石屋民宿旅游开发公司,该宗地块位于夷陵区分乡镇南岔湾村,面积2582.66平方米,用途商业。土地使用权人竞得该地块后,拟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发展石屋民宿集群项目。

该宗土地是新土地管理法颁布以来,宜昌市第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标志着宜昌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图片


2022223日,配套工程开工。

2022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石屋民宿早在假期前一周,就已经被全部预订完了。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