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做?
2023-01-03 11:55:02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12月23日至25日举行2022年会。

其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的观点全面完整:

1、关于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仍应作为主要措施。这有利于保住市场主体,保住就业。可以延续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这项政策让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和一些小微企业受益比较多。

但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接触性服务业受益不多,因为这些市场主体上下游抵扣链条本身就不完整,很难定义期末留抵,有的还采取简易征收方式,不存在期末留抵。相应地采取了免征增值税的做法,效力仍旧不足。而且去年以前结存的期末留抵有三万亿元以上,经过一年大部分已经消化,明年这项政策的效果将会减弱。

2、关于提高赤字率。

今年提出了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减免房租政策,非常必要,但受财政能力所限,对出租方或承租方补贴力度不足,落实的情况并不理想,明年应当补上这块短板。还可以扩大补贴的项目,如水、电、燃气,这主要靠增加中央预算经常性开支,增加的支出一部分采取直达机制由基层政府执行,另一部分可以直达需要纾困的对象,采用的工具可以是阶段性发放消费券。通过税收和社保基金缴纳数据,可以区分出需要纾困的对象,应当利用好这一渠道。

(以云南为例。今年以来,省财政直达资金规模2170.9亿元,较上年增加479.4亿元,同比增长28.3%,从资金构成来看,几乎涉及所有民生项目,将资金全面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在途时间大大减少,及时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有力保障民生政策全面落实。截至11月15日,全省直达资金支出1747.7亿元,涉及企业2572家、人员2763.8万人,共惠及7043.9万人次)。

总体估算需要增加中央一般预算赤字。赤字率可能需要提高到3%以上。

地方预算赤字也可适当增加,按法律规定由地方一般债弥补,只能用于资本性支出。地方专项债不必纳入赤字,但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投资项目,考虑到这类项目已经不多,地方专项债限额可以适度增加,其中一部分可以继续用于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存量。

3、关于特别国债。

2020年曾经发行过一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措施,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特别国债,对应的投资性支出不仅没有适宜的资产,而且一部分用于经常性开支。

对于有的专家提出“可以增发特别国债”的观点,楼继伟表示,这需要从预算法的角度进行分析研判。特别国债对应投资支出,并能够产生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年化收益要能够覆盖发债成本。无论从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还是支持长期经济增长,实际上这类投资项目极少,提高一点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率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而且更合理合法。

4、明年经济增长5%。

他预计,今年全年增长显然会低于预期,可能在3%左右。无论从短期扩大就业来看,还是实现远景目标来看,明年经济的预期增长目标应当定得比较高,比如5%以上。

改变疫情防控办法后,信心略有恢复。党的二十大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之后,首次并列性的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面落实这一要求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5、关于消费率。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占比不足,居民消费率约39%左右,远低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其他国家,因此,提高居民消费率是质的有效提升的重要抓手。

图片

(2021 年中国消费率约为54.5%,其中居民消费率为38.5%。同期美国居民消费率约为68.2%,日本和韩国的消费率分别约为75.3%和64.3%,日本和韩国的居民消费率分别为53.9%和46.1%。倘若中国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或将同时带来内需市场规模扩容和居民消费率提升,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超大市场规模这个重要的战略资源,进一步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质的有效提升需要改善收入分配。他认为,在我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大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首先需要让约3亿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庭得到城市户口、成为真正的市民。进一步需要让过剩农村劳动力自主转移到生产力更高的第二、三产业,其家庭也可转移到城镇,也成为真正的市民。这种转变可以让基尼系数大幅降低,消费需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从而提升经济发展的质和量。”

关于扩大消费,银保监会近日表示,要为恢复和扩大消费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2022年,银保监会不断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联合有关部委加大对重点领域消费的金融支持。10月末,全国信用卡贷款余额达8.7万亿元。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督促银行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鼓励保险机构为各类消费场景提供个性化保险保障产品。继续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创新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特点的金融产品,激发重点消费领域活力。继续发挥金融资金在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方面的重要支持作用,做好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服务。

可见,扩大消费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双重支持。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