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前三名是广东、山东、福建。今年三省陆续出台政策。
今年3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部署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
“十条措施”包括: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培育预制菜示范企业、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推动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建设、拓宽预制菜品牌营销渠道、推动预制菜走向国际市场、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建设广东预制菜文化科普高地。传承弘扬“广府菜”“潮汕菜”“客家菜”等粤菜系餐饮文化,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服务团队指导预制菜出口通关,推动预制菜走向国际市场。
广东在全国率先组织化、系统化发展预制菜产业已达3年。截至7月,广东省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由2020年5369家增加到近7000家。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佛山、肇庆、江门、湛江、韶关、潮州等地正在积极创建预制菜产业园,推动广东预制菜以园区形式聚集发展。粤菜师傅”工程作为广东“三项工程”之一,实施3年来,已开发“粤菜师傅”培训标准21个,带动39.1万人次实现就业创业。基于此,广东正在努力探索“预制菜+粤菜师傅”的新路子,突出“粤菜”特色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11月21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一批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
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更加凸显,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万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万亿元。
《意见》围绕建强全产业链、拓展多维市场、构建标准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明确了16条具体措施,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加工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产业集群集聚等措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梯次培育预制菜优质企业。到2025年,全省培育10家以上百亿级预制菜领军企业,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预制菜产业园30个。《意见》提出开发特色突出、复原性好的技术和产品,打造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预制菜产品,培育预制菜“十大品牌、百强企业、千优产品”。提出围绕预制菜产品类别、原料生产、产品供应、加工生产与食品营养及功能等方面,加快预制菜标准研制,支持有关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制定团体标准,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全产业链预制菜标准体系。同时,构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预制菜“从产地到餐桌”全程监管。
11月22日,福建省商务厅等部门公布《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按照“做强闽菜大产业、畅通闽菜大物流、建设闽菜大市场、服务闽菜大民生,打造闽菜产业全链条”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福建海洋经济优势,在福州马尾、连江、福清,漳州东山、诏安,宁德蕉城、霞浦、福鼎,莆田涵江,平潭等地发展以水产品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基地;在厦门同安、南平光泽、泉州晋江、漳州台商投资区、龙岩新罗及长汀产业园等地发展以肉产品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基地;在莆田、漳州、南平、三明、龙岩建立发展以蔬果净菜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基地。到2025年,建设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福建拥有安井、圣农、海欣食品、海文铭等一批预制菜头部企业。代表性闽菜“佛跳墙”、福建小吃翘楚“沙县拌面”等已以预包装形式热销于市场。全省已创建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4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5个国家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60多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
福建正在实施区域差异化策略,依托各地特色分别发展水产品、肉产品、蔬果净菜等预制菜产业基地,打造中科经纬预制菜产研城(福州市福清元洪投资区)、正祥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预制菜产业发展中心、中国预制菜博览园(福州利嘉国际商业城)、中国笋食品产业园(南平建瓯)等重点产业园区,适时发布一批预制菜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拥有较完善的预制菜人才队伍培养体系,17所本科高校开设食品相关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点2个;16所高职院校开设食品类专业点45个;拥有省部级以上食品相关科技创新平台12个。
其实,完整地说,应该是预制饭菜。只有菜没有饭是不行的。
我最近接触的江陵县铁牛饼就不错。有饭有肉。
一层酥脆的饼皮裹着满满肉馅。在荆州江陵,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清朝荆州知府唐际盛铸铁牛治妖镇水,因抗洪治水有功,入京任职。赴京前,他将百姓馈赠的牛肉饼,取名为“铁牛饼”,意为永远坚守于此,保一方平安。于是,这一块饼子百年间不断流传,成了江陵人人迷恋的美味,更是让各地的吃货们望眼欲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