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知行合一,行动至上
2021-11-15 10:26:27   来源:今日湖北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三大决议

一是1945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从1941年开始酝酿,到1945年通过,前后历时四年多时间,贯穿了延安整风的全过程,是在全面抗战进入新阶段、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受到严峻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当时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形势,迫切要求党内形成统一认识,对形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然而,当时党内思想并不统一,宗派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仍然阻碍着党的正确路线、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思想理论的高度加以解决,中国革命就很难前进一步。


在毛泽东的倡议和领导下,《决议》从19445月开始起草,成立了由任弼时主持,刘少奇、康生、周恩来、张闻天等人参加的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毛泽东多次直接主持并参与修改。该《决议》的形成在当时起到了三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尽快破除教条主义。


二是树立起党自己的指导思想,真正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共产国际于19435月宣布解散。


三是对国民党的反共舆论给予有力反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蒋介石依然没有放弃反共立场,不断挑起反共事端,鼓吹“溶共”“防共”“限共”“反共”言论。


二是1981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确立,拨乱反正工作开展,全国出现了思想解放的可喜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与警觉的现象。一方面,极“左”思潮依然存在,一些同志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和政策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不满与抵触;另一方面,社会上有少数人借拨乱反正之机,全盘否定党的历史,夸大党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决议》的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的,起草小组由胡乔木负责。

 

图片


202111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百年”与1981年的“建国以来”相对应。


第一,《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第二,《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第三,《决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决议全文出来后可以再好好学习


目前可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7000多字的公报


我特别注意公报中对最近十年工作的评价这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


全会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反腐败制止“三公”的浪费等工作,是非常有效的。


图片


以公车改革为例(《中国公车改革之路》记录):

201135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公车改革”。在布置2011年工作中,有“(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此文之后有一句话发人深思:“每一个公务员都要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从2015年的车改情况来看,确实,车改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公仆。


我知道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公车改革”这一条消息,还有一个故事:每年开各级两会,最辛苦的就是记者。每次全国人大开大会,记者会早早地冒着寒冷到人民大会堂门口排队,目的是早一点看到政府工作报告(过去在4日下午提供给代表委员就容易外流)。201135日这一天,一位记者到会场后居然在30多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了“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一排字。在845左右,我收到这位我已经记不得名字的记者的短信:“叶代表:你快看看报告的最后几页,上面有公车改革”。我一看,果然如此。眼泪夺眶而出:十多年的呼吁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能不高兴吗?因此,我是含着眼泪唱完国歌的。我要衷心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车改,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201111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降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采购价格,明确要求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比此前的标准降了2万元。同年11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


20123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公车改革。在报告的“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部分中提到:“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但是,最终依然是没有动作。


由于2013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压缩了5000字,因此,只字未提公车改革。在11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没有提及公车改革,只是提到“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这让我忐忑不安:怎么回事?不搞公车改革了?


几天之后,好消息传来!20131118日印发、25日公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提到了完整的车改方案。这个车改方案来之不易。有必要完整地毫不保留地告知于读者。


第五章 公务用车

第二十五条 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第二十六条 党政机关应当从严配备实行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

严格按规定配备专车,不得擅自扩大专车配备范围或者变相配备专车。


从严控制执法执勤用车的配备范围、编制和标准。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


第二十七条 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公务用车严格按照规定年限更新,已到更新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不得因领导干部职务晋升、调任等原因提前更新。


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等实行政府采购,降低运行成本。


第二十八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第二十九条 根据公务活动需要,严格按规定使用公务用车,严禁以任何理由挪用或者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因私使用配备给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


所有这些内容中,凸显了公车改革方案的亮点: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

——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

——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可以看出,这次公车改革方案借鉴、吸收了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力度很大。公务出行社会化,可以包括公交、出租车、私车公用、专业租赁等多种形式,这种做法可以从总体上降低行政机关的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改善。采取适度的货币化、社会化手段,肯定会降低行政成本。


图片


20143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及“公车改革”。报告提到:“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让好多人充满期待,包括我在内。虽然报告中只有一句话,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其实已经明确 。


这些获得了代表委员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侯淅珉(2021.05,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说,公车改革社会关注度高,准备酝酿时间长。这次宣布启动,体现了政府改革自身的坚定决心,得民心、顺民意。只要方案合理,公车改革完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铜陵2009年在市直机关全面推动公车改革,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从实际效果看,每年节约日常经费30%以上,这还没有算上不再采购公车节省的费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管理与体制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公车改革不仅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还透出一个重要信号,要对不合理的存量利益进行调整,看准了就去做,以改革动真格提振人民群众的信心。


2014716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全国性的中国公车改革全面推进。


公车改革终于落地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